第4册27菩提心4
Total words: 24,628. Estimated reading time: 1 hour and 51 minutes.
1 发菩提心
各位道友 大家晚上好 我们现在开始讲我们的这个 菩提心的修法的最后一堂课 然后首先大家发菩提心 我们为了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就是 下定决心要成佛 为了成佛我们听今天的课 这样子发菩提心
2 课前开示
2.1 以前讲的课要反复听,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然后我们发了菩提心以后 我们听今天的这堂课 那这个课我们就是今天讲的是 菩提心的最后一个修法最后一堂课 那么昨天我们也讲过了 菩提心的修法的这个课 之前讲过很多很多次 除了慧灯禅修的这个课程以外 我们平时也讲过很多次菩提心的修法 那么这些菩提心的修法 我们慧灯禅修也 学这个的时候也可以听 也应该听 这些内容大部分都是一样 但是因为每一堂课的内容 也不是完全从头到尾都是一样 也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还有就是我们这个佛教的书或者是课 都要反复地听 反复地听反复地听的话 那每一次听的时候可能 有可能有不一样的收获 还有我们看这个佛教的书 要反复地看 看反复地看的时候 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
这个跟诵经是不一样 比如说我们诵《金刚经》或者是《心经》每一天都在诵经 但是呢 除了这个诵经的功德以外 这个功德以外就没有什么收获 但是学习呢就是不一样的 学习就不一样了 学习我们每一次学的时候 就有不一样的不同的收获 所以我们把之前讲过的这些 关于菩提心的这些修法 大家都要好好地去听
2.2 修完菩提心可以受菩萨戒
还有一个是我们修完了菩提心以后 到时候就可以大家可以受菩萨戒 我们这么长时间都 一直都是皈依戒居士戒 还有就是八关斋戒 除了这些戒以外 从来都没有受过菩萨戒 为什么没有受菩萨戒呢 因为这个时候的这个条件不成熟 这个机缘不成熟 所谓的机缘不成熟 就是因为我们的大多数的菩提心 不一定达到了标准 所以 那个时候我们受个菩萨戒 那只是一个形式而已 实际上是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菩萨戒 那现在修了菩提心以后 就不一样以后就不一样了 有了菩提心的话 到时候我们受菩萨戒 然后就会得到很真实的菩萨戒 所以我们到时候会考虑受菩萨戒 这是非常重要
2.3 半年后讲金刚萨埵的修法,需要灌顶
另外一个 我们这个五加行的 现在我们这个发菩提心 就是五加行的第二五加行第二 那这个我们半年以后 下一次讲慧灯禅修的课的时候 就是要开始讲金刚萨埵的修法了 那么金刚萨埵的修法 需要灌顶 那我们绝大多数的人 都应该是已经有了这个灌顶 而且很多人都有灌了很多的顶 但是也许有些个别的人 还没有灌过顶的 那么没有灌过顶的话 那大家自己准备好 我们就是想办法受这个灌顶
但是我们之前也讲过 首先我们灌顶的时候 首先必须要学《密宗的十四条根本戒》这个是非常重要 然后再看这个《如何受灌顶》那个有书有视频 然后这个必须要看 还有一个就是《金刚上师与灌顶》《慧灯之光》里面都有这些都要学 然后这些学完了以后 然后自己想办法找地方灌顶
2.4 学习菩萨戒
那灌了顶以后 就可以修金刚萨埵的修法 同时也要大家也要了解一下菩萨戒 菩萨戒《慧灯之光》有 有这个菩萨戒有讲菩萨戒 那大家也要好好学 因为我们到时候受菩萨戒的时候 这个之前大家要明白什么是菩萨戒 然后受了菩萨戒以后 我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菩萨戒对我们有什么样的要求 这些都要学好 这都是我们的下一步的这个准备
就是现在就开始慢慢地大家做好准备 然后我们的这个四加行的这个课程 基本上都没有太多的要求 很简单 然后就是再往后的话 往后的话这个课程的要求 可能也就越来越高 所以我们必须要大家做好准备 就是要做好这个基础的 比如说出离心菩提心等等 以及我们这个当中 就是安排的这些课程 这些功课 大家要做好 如果这些基础没有做好的话 到时候 到时候就是我们就不一定有什么收获 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准备 先目前需要做的准备就是就这几个 一个就是灌顶 另外一个大家要学习菩萨戒 准备受菩萨戒 就目前就是这些了
3 菩提心修法念诵的要求
好接下来我们讲今天的课 今天的课 这个修菩提心的 修菩提心的时候 我们也有这 五加行有念诵 这大家这个《开显解脱道》《开显解脱道》当中的这个 发菩提心的这个四句呢 到时候我们要念这个
吙 杰达迪森嘉瓦这结吉 向切巧德特讷结巴达 达匠夸恰桌根扎西协 喇美向切巧德森结多
就这个四句要念十万遍 但是这个念十万遍 这个数字是我们必须要念完 但是我们一直都在强调 这个不是最重要的 最核心的就是要有菩提心 但是五加行当中这些念诵也要完成 这个不难 这个四句就是念十万遍也不是很难 但主要的 那这些我们这些念诵 平时全部就是 可能是没有办法在打座上念 那么座上就大家好好修菩提心 然后同时也可以念 那其他的呢我们可以在其他时候 其他时候 有时间的时候就可以念 要念完十万遍 然后最后一万就是作为补充 共是十一万遍 这个每一个加行都是这样子 那这个数量我们一定要完成
但是最最重要的就是 不是这个数量就是质量 这个大家也应该是明白的 好这些我们要做好准备 这些都是下一步的准备
4 菩提心七种因果修法
4.1 回顾修法之–1知母
接下来我们就讲今天的课 那今天的课我们再讲 阿底峡尊者的发菩提心的这个窍诀 窍诀就是七种因果窍诀 或者是诀窍都是一个意思 七种因果 这个有七个不同的因果 那么这个当中第一个 我们昨天有讲过了 其中的第一个就是知母 那知母我们首先观想自己的母亲 然后母亲 这一世当中是我们自己的亲生的母亲 这个不需要修这大家都很明白的
4.1.1 这一世的母亲也曾经是我生生世世的母亲
主要就是 母亲不仅仅是这一世是我的母亲 而且是在生生世世 就是从无始以来 做过很多很多次的母亲 就是这样子
4.1.2 陌生人也曾经做过我的母亲
然后这个修完了以后 然后我们就换另外一个陌生的人 然后再换这个 我们平时不太喜欢的这样子的人 那么这些人 我们不喜欢的人和陌生人 虽然这一生当然不是我们的母亲 但是上一世 他们也就是跟我们的母亲是一样 那这个轮回确实是 就像就是演戏是一模一样的 演戏 一个演员明星大腕 他们经常都在不同的戏里面 就是有扮演不同的角色 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个轮回当中 就是我们出现的时候 就是以不同的角色出现 有些时候他们是以我们的父母的角色 有些时候就是我们的仇人的角色 有些时候就是我们的儿女的角色 就不同的这个角色 不同地在换 不同地换 包括我们自己也是 我们自己也就是不同的 不断地在换角色一直都是这样子 那轮回当中其实就是没有一个 没有一个真正的仇人和真正的亲人 这个都是不一定的 但是我们凡夫我们普通的人的话 我们的人生观 就不知道前后 我们只知道中间的这一个阶段 那么我们的所有的这个亲人或者仇人 全部是以我们的现在的一个 非常非常短暂的这个阶段来确定 谁是我们的仇人 谁是我们的亲人 这样子 但是这个短短的时间当中的仇人 那么过去就是我们的亲人 未来也会是我们的亲人 然后现世的这个短暂的时间当中 扮演我们的仇人的角色的这个众生 那么他下一次再扮演我们父母的角色 曾经也就扮演过我们的父母的角色
所以这个轮回 真的是这个演戏是一模一样的 但是我们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 死了以后一般的人都是一样 一般的胎生 就是在孕期的时候 就差不多九个月的时间当中 或者是尤其是这个早期的时候 就是一直都停留在 昏迷的这个状态当中 昏迷的状态 然后我们也完全就换了一个身体 就是换了整个的大脑 整个的气脉明点全部都换 重新就是进入了另外一个身体 所以在这个转换的过程当中 然后我们的很多的过去的这些记忆都失去了 在这个当中 失去了很多很多的记忆很多的回忆 就是在这个转换身体的过程 尤其是我们这么长时间的这个昏迷 长时间的这个昏迷 把我们的很多的记忆都抹掉 所以现在我们都不知道曾经是谁 这些我们都是不知道 但实际上就是这样子
所以佛 就是以佛的神通就明白 明白了以后 佛就树立了一个 跟世俗的人截然不同的 一个这样子的人生观 然后把我们的视野打开了成千上万倍 我们平时就看到的就这么一点 然后佛就让我们看到前面 后面 这样子以后 我们的视野 就是比以前的就是 就开阔几十万倍几千万倍 这样子 这样子以后 我们最后就知道 哦原来这个亲人仇人等等 这些都是一个短暂的一个 就是一个短暂的时间当中的 一个角色而已这个角色 随时都有可能会换掉另外的角色 比如说人 如果是没有换这个身体的话 也是比如说有些很好的朋友 一下子就变成了仇人 然后仇人 也就有可能一夜间变成了亲人 这些都有可能的 这些都有可能 但是主要的这个身体 轮回当中这个身体 换了一个身体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或者另外一个生命的时候 然后他就完全是 就是换了一个角色 实际上这个就是换了一个角色而已 这个我们包括我们自己也在 不断地在变化 不断地在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 那么其他的生命也是这样子 这样子的无数的角色 换来换去换来换去 这个当中 确实是要找到一个 永远的敌人永远的仇人 根本就没有办法找到 永远的亲人 也是没有办法找到 没有办法找
但是我们现在就是 我们需要的是什么呢 我们需要的就是要培养这个慈悲心 所以我们要往这个 所有众生曾经是我们 做过我们的父母从这个方面去思考 做过我们的仇人敌人等等 这个就不需要去思考 因为我们要培养这个慈悲心 实际上呢当然也是有的 实际上任何 比如说我们 也就变成了所有人的仇人 所有人呢 也就曾经变成过我们的仇人 相互之间都是这样子 轮回呢就是一个短暂 一个非常非常短暂 我们最好不要 这么一个短暂的时间来确定 谁是我们的亲人谁是我们的仇人 就是这轮回就是不一定的
这个我们曾经的这些佛经里面 也讲过非常多的这方面的道理 这个确实是有非常 这个确实是有道理的 这个并不是说我们没有任何的证据 然后没有任何的逻辑 然后就是说就是纯粹就是属于信仰 那么这种观点是 平时让我们接受 那很难接受 但是轮回这个概念不是这样子 轮回就是不是这样子 所以我们要知道 所有的众生都在这个轮回当中 这样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 就像一个演员一样的 就像演员是一模一样 演员就是在各种各样的电影 各种各样的电视剧当中 这个角色就是换来换去的 那轮回也是这样子 所以我们任何一个人 任何只要是我们看到的 或者是我们心里想出来的 任何一个人 任何一个动物 他曾经一定是 肯定是 做过我们的父母 这一点是完全是可以肯定的
那这样子以后我们刚才讲 我们把这个首先是母亲 然后是其他的人 比如说先是母亲 然后是父亲 然后是我们的其他的亲戚 然后就是陌生的人 最后就是我们平时不太喜欢的人
昨天我们有些师兄 也就提到这个问题了 比如说有些人确实是非常非常的坏 那我们现在 直接把他当作我的母亲来看 那这个当然是有很大的难度 也许理论上我们知道 他曾经也是我们的这个 曾经也做过我们的父母 这理论上知道 但是呢 这个道理是明白的 但是让我们这么去接受 这个有难度 这当然是有难度 所以我们就是要去修啊 要去修 如果就是 只是光是理论上知道就可以的话 那就不需要修 那闻思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闻和思就解决这问题了 理论上知道了但是我们做不到 这么多这么各种各样的人 每一个人都要像我父母这么去看 这当然是做不到的 我们比如说修了一年修了两年 能不能做到也不好说 但是我们就是要往这个方面努力 首先是理论上要明白 我现在这么去思考这么去思维 理论上是对的 这个不是我自己安慰自己 不是一个精神上的安慰 也不是一种 为了达到某一种目的就是这么去想 也不是实际上就是这样子
这个呢理论上先明白 然后明自了以后就逐步逐步地去修 至少我们我想 我们几个月过去了以后 我们之前从来没有去这么想 这么去思考过的时候 和有几个月修了以后的 这个之间肯定是有一定的变化 那有变化这个就是我们的收获 这就是我们修菩提心的结果和成果 这个是我们的成果 那么只要有成果就可以 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呢 这可能是跟我们每一个人的根机 也有一点点关系 还有就是我们这个 就花了多少时间下了多大的功夫 这些都有关系 所以大家就是我们往这个方面努力 能够努力这个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希望大家要努力 好这就是知母 这个已经讲过了 昨天已经讲过了
4.2 2念恩
然后第二就是念恩 我们确定 曾经所有众生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 这个观念确定了以后 然后我们再 就芸芸众生当中 就是我们去 就想任何一个人或者一个众生 去思维他曾经对我的这种恩德 那这个是不难 因为首先已经确定了 他曾经是我的做过我的母亲 那么曾经做过母亲 那当然是有恩德的 这个母爱就不仅仅是人类 在动物包括动物都是这样子 所以这个不是很难 所以我们这个时候就先去念恩回忆 就是去思维母亲对我们的这种恩德
4.2.1 母亲的恩德
4.2.1.1 1给予我们的身体
那么恩德在佛经里面 就分了几个方面 第一个母亲给予我们现在的身体 肉体也是母亲赐给我们的 也就是说没有我们现在的母亲 就是没有我们的这个肉体 连这肉体都不可能有的 这个怎么讲呢 就是我们上一世死了以后 就是在中阴的时候 到了中阴的时候 我们之前也学过 在中阴的时候就是 人就是没有 任何一个人都是 没有我们现在的这样子的肉体 那么每一个人或者每一个中阴的生命 他们都非常非常地希望 能够得到一个身体 他中阴身是有身体的 但是这个身体 平时都是像梦里面的这个身体一样 就是靠不住的这样子的身体 所以他就希望拥有一个 就像我们现在的这种 这样子的身体 但是就是如果没有这样子的因缘的话 那就是没有办法投胎 所以是非常痛苦的 特别特别希望得到一个这样子的身体 但是就是一直都得不到 所以就是特别的痛苦 那么这样子非常痛苦的时候 然后就是遇到了我们的现在的母亲 母亲是我们的 过去就是跟我们有这样子的善缘 有了这样子的因缘 所以我们才能够有机会投生 这个我们大家可以去阅读一下《阿难入胎经》这个当中就讲了介绍了这个入胎 不是想入胎就能够入胎 入胎就是要具备很多很多的条件 那么其中一个条件 就是我们的母亲跟我们的这种因缘 没有这种因缘的话那是没办法投生 所以这个时候 因为母亲跟我们有这个因缘 所以我们就得到了这个身体 所以我们的这个身体 等于就是母亲赐给我们的 这是一个
4.2.1.2 2赐给生命,保护生存
第二 就是赐给生命 赐给生命的意思呢 比如说我们刚刚生下来的时候 那么虽然人是活着的 但是如果这个时候 母亲不保护我们的话 那人跟动物是不一样的 动物的话 这个时候 如果母亲不怎么保护的话 它们也可以自己这个生命力很强 生存的能力很强的 很多动物都是这样 人就不一样人类不一样 如果这个时候母亲没有保护我们的话 那就是活不了的 那么这个时候就是因为有了母亲 母亲就是不让我们死去 就是母亲保护我们了 所以我们就是有机会继续生存
那这个时候 我们曾经也就看到 很多这方面的记载 不仅仅是比如正常的人 就是比如说生下来的这个小孩 比如说是过去的话 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现在的这些 医疗设备没有现在这么发达 所以这个还没有生下来的时候 这是健康不健康 这些都是没办法知道的 小孩是不是健康的 这些都没办法知道的 生下来了以后才知道 生下来了以后 就是比如说 他身体不健康 而且这个就是一个 不仅仅是身体不健康 而且这个 就是从外人的眼里看 这就是一个非常不吉利的 这样子的这个胎儿生下来了以后 其他的人都说 这个胎儿不要 扔到粪坑里面去 但是母亲死活就是不同意 不管是什么样的 她就是要把他保护起来 就是要养育 这个母爱就是这样子 这个我们自己做过母亲的 大家是非常清楚了 其他人讲 这是没有办法表达的 讲是讲不出来的
所以母爱 就是天下 除了佛菩萨的这个爱 是非常的伟大的非常伟大 但是一个普通的 作为一个普通的作为一个凡夫 所有的比如说我执烦恼 这些都是存在的 然后就是有欲望 有恐惧 有这样子的凡夫的众生当中的这个爱 没有一个是比这个母爱 更加的伟大的 所以这个母爱 就是在这样子的人当中 这样子的普通的人当中 最伟大的 最了不起的爱 就是这个母爱 所以我们要用语言来讲真的是 不仅仅是佛菩萨的境界 佛菩萨的慈悲 我们不能表达 不仅仅是这个 母爱也是没有办法表达的 所以这个我们比如说现在 大家都非常非常地喜欢自己的小孩 那么过去的话 像过去的话那很多父母比现在 有可能更加地爱自己的儿女 因为现在的话就是受到了一些 现代的人的一些价值观或者观念 父母跟儿女之间的 这种非常单纯非常纯洁的这个 纯真的这个爱 感情 也就是有一点点变化 那过去的话就根本就不是这样子 但是到现在也就我们可以讲 比如说自己做过父母的 尤其是做过母亲的 怎么样爱自己的儿女 那么我们的父母也就是这样子爱 或者是比这个还要爱我们 那这样子的这个母爱 是语言讲是讲不出来的 只是简单地表达一下而已 那么这个 因为有这样子的爱 所以生下来的这个小孩 别人看来就是非常不吉利的 不仅仅是不健康就是不吉利 这样子的这个胎儿婴儿 那母亲都一定要保护这样子 所以她那更何况是一个 正常的婴儿健康的婴儿 所以这个时候 就是因为母亲的保护 我们就生存下来了 所以这个生命 也是母亲赐给我们的(这是)第二
4.2.1.3 3第一个老师
第三个恩德呢然后就是我们比如说 这个世界上我们第一个 就是第一个老师是 不是我们的学校里面的老师 这都不是别的就是我们的母亲 然后 怎么样说话怎么样吃饭 怎么样走路等等等等 这些全都是母亲一个一个教 所以这个就是 世俗的第一位老师 也就是母亲 一个人比如说 一个人他在学校学到的知识 以及他学到的这些技术 他的技术 那么这些都是他的 这些都是还不是他的这个 只是他的知识而已 那么我们 就是在我们的这个心底深处的 也就是成为我们就成为我们的性格 就是内在内心深处的这些东西 我们都是从母亲学来的 所以世俗的这个最优秀的老师 也是母亲 这个叫作 教世间的这些东西 这是第三
4.2.1.4 4给予生活中需要的一切
第四 然后我们就一个这么一个 中阴身的一个生命 然后就是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家庭 那么这个家庭的成员当中 一个人都不认识 这些人我们从来都没有见过面 就到了一个这样子的家庭 然后自己手里一分钱都没有 就是一分钱都没有带来 在这样子的时候 然后这一生那个时候我们 平时也都在讲 比如说我们 这个时候我们没有什么知识 然后连吃饭走路都不会 还有我们手里没有一分钱 但是那个时候 母亲就是给予我们 所有的生活方面的一切 这现在也是我们比如说 养一个小孩有多么的不容易 大家都非常地清楚 教育生活各方面都是非常不容易的 父母就是为了自己的儿女 就是付出了多少 这个我们现在都看得出来的 那么过去我们的父母 也就是对我们都是这样子 那么这些都是一个框架
4.2.1.5 5学佛的暇满人身
还有 最后一个 第五个是 我们比如说我们今天有这个机会 来学佛来修行 我们得到一个这样子的暇满的人身 那当然也是跟母亲有关系呀 如果没有母亲 那我们哪儿来的暇满的人身 所以父母真的是 天下对我们最最最有恩德的人
4.2.2 感恩心修成功的2种情况
比如说我们有些时候 因为各种各样的其他的感情 也许对父母的这种感情会淡薄 会暂时会忘掉这个都有可能 但是我们在另外一个感情上 就是受到了挫折 失败了 这个感情根本就不存在的时候 那个时候我们回头 还看到父母的这个感情还在 它永远都是在到死为止都是存在的
另外除了父母的这种 尤其是除了母亲的这种感情以外的 其他的这些感情 都是有条件的 都是在某种条件下产生的 那么没有这些条件以后 这感情是不存在的 那父母的感情 尤其是母爱 是没有任何的条件 到死为止永远都是存在 真实存在的
最纯洁最单纯纯真的这个爱 那在这个世界上 除了佛菩萨的大悲心以外 作为一个世俗人 那做到这个就是已经是极限 就是母爱 世俗的这个爱已经达到了极限
其余的所有的这些都是一时冲动 在某种条件下产生的一些冲动 不是一个真实的爱 当然也不能说这样全部否定 但是多数都是这样子 刚才我们讲了 母爱就是我们小时候 我们什么都没有任何的能力 我们什么都不懂的时候 这个母爱就是这么的纯真这么伟大 然后我们刚才讲过了 就是有可能是因为其他的感情 把母亲也忘了家里人也就忘 但是这些感情 就我们刚才讲这是有条件 这个条件如果发生了变化 那么这个时候 我们的这个感情也就不存在 那但是那个时候 因为母爱它是无条件的 这个时候我们会 这个时候我们看不见我们的周围 看不见谁关心我 都看不见没有人关心的 没有人爱我们没有人帮助我 但是我们回头一看父母 母亲照样地爱我们照样地关心我们 如果她有能力的话 这个时候唯一就是 唯一站出来无条件地帮助我们 还是是我们的母亲 就是当我们小的时候 我们没有任何的能力 连饭都不能吃的时候 母亲就这么爱 那最后我们失败的时候 无条件地爱我们的 也是母亲 所以这些是 没有办法 语言是没有办法表达的 这个我们只有我们自己去感受 只有感受
当然我们现在 有些家庭呢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 小时候父母跟儿女的感情不是很好 所以长大了以后 对父母的这个感恩的心 没有这种感恩心的这种 这样子也有 但是这些都是 也不一定全部都是因为父母的原因 也有自己的原因 也有前世的原因 为什么所有的母亲都爱自己的儿女 为什么你的母亲就没有呢 为什么没有得到这个 你就为什么没有得到母爱呢 那这个是不是 全部都是母亲或者是别人的原因 也不一定也不一定 这个当中也有一些 我们自己没有发觉到的 一些问题 有可能是我们过去就是 对自己的儿女是这样子地对待 所以现在就是轮到自己 这都有可能的 所以大家 如果我们 对母亲都没有这样子的感恩的心 这样子的话 那这个人真的是没有感恩心了 真的是不可能 对其他人呢 很难很难
除了非常非常的特殊的情况就是也有 比如说父母跟儿女 从小的时候就变成了仇人 有这样子 这个都是有可能是上一世 上一世特别 上一世的仇人 相互之间特别恨的这样子的仇人 因为是各种的原因 这一世投生 那也有这个特别特殊的 非常特殊的例子也有 也会有的也会有
那除了这样子以外 可能是 都是这个母爱是最伟大的 所以我们要去思考 对父母都没有这种感恩的心的话 那我们要对什么社会呀 对其他的人 那就更难了 所以我们首先要去思维 母亲对我们的恩德 主要是五个方面 那五个方面这五个 其实就是一个大纲 其实一个大纲在每一个上面 我们再可以深入地去思考 尤其是我们在成长的这个过程当中 母亲怎么样无条件地付出爱 无条件地付出一切 那么这些 我们要深入地去思考 这个我们每一个人 小时候都有很多很多的故事 有很多的故事 那么这些故事呢 我们没有办法讲 只有自己才知道 所以我们自己去思考 思考母亲对我们的恩德这样子 那这个深入地去思维了以后 思考了以后然后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母亲对我们的这个恩德
这样子以后我们就 比如说平时对母亲的这种感恩的心 感情比较淡薄的 平时都不怎么去关心的 来往也就比较少的 那这种人然后我们去通过这个思考 然后立即就让我们感觉到 其实母亲对我们是非常非常有恩德 这个是完全是可以这样子
然后我们对母亲这样子以后 有了这种感恩的心以后 然后下一步 这个成功了以后 所谓的成功是什么呢 比如说有两种情况 一个是我们本来就是 对母亲有这个感恩之心 但是呢 平时因为我们忙于各种各样的事情 然后也没有时间整天去想这个事情 所以有很多东西因为时间长了以后 也就会慢慢地忘掉了 但现在通过这个打坐 深入地去思考的时候 然后小时候母亲对我们的这个付出 很多很多不可以忘掉的 不能忘掉的不应该忘掉的这些 有可能这个时候打坐的时候 就想起来了回忆起来了 那么这样子以后本来也有感恩的心 那么现在更加地有这个感恩之心 这也是一个成功这叫作成功
另外一个 我们刚才讲了 非常非常特殊的例子 就是平时对父母的这种感情不是很好 尤其是就自己认为 小时候父母没有给我应该给的 我就是没有得到我应该得到的母爱 然后有这样 就是就这个 对母亲就是有不满的这种情绪的人 也就是通过这样子思维的话 那也就是重新认识到 母亲还是对我们有恩德的 小时候 比如说母亲跟儿女之间 发生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的话 那这个也不完全是因为母亲的原因 也可能有很多其他的原因 整体上讲母亲还是对我们是有恩德 那么这样子深深地体会到 重新产生了这个感恩的心 那这个也叫作成功 这都叫作修成了
4.2.3 修成了以后再换另外一个人
那修成了以后 然后我们再换另外一个人 换另外一个人是什么呢 父亲或者是其他的兄弟姐妹等等 然后最后就是陌生人 就是一个陌生人 这一生当中他对我无利无害 没有任何的利害的关系 但是这是我们 就是在这一生当中才是这样子
比如说我们刚才讲的 比如说一个在拍一部戏的时候 在这部戏里面这个演员 他没有扮演我的母亲 我的父亲 或者是我的兄弟姐妹 但是这一部戏里面没有扮演 但是也不一定 这个就是不一定在其他的戏里面 没有扮演这样子的角色 其他的戏里面是有的 然后这一部戏里面 他没有扮演我母亲的角色 也就不等于他未来的其他的戏当中 就不会扮演母亲的这个角色 就是这个道理是完全是一样
所以我们轮回的这个当中 就是大家都在这个轮回当中 这么流转的这个过程当中 比如说一个陌生人 他这一世当中 我们大家在演 这一生这么几十年的这个戏 这个当中他就是没有扮演 我的父亲母亲以及其他的亲人 但是这个就不能说明他上一世也不是 也不能说明他未来也不会 都不能说明 所以他上一世那肯定是 肯定是曾经做过我的母亲 那么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那跟我现在的母亲是一模一样的 都是一样 凡是母亲 母亲都是有母爱 凡是母爱 都是这个世界上的最伟大的爱 那么曾经他也给我付出过这样子的爱 他也给我付出过很多很多的 他也保护过我 等等
那么就是我们这样去思考的时候 然后我们最后确实是 会发现我们的人生观 确实是非常的有局限性 这么一个短暂的鼠目寸光的人生观 给我们带来了 特别特别多的烦恼和愚昧 让我们特别活得特别的累 活得特别的辛苦 然后我们把这个过去的未来的 这些全部都忘掉了 只看现在的这个这么一个 非常非常短短的短暂的时间 然后这个短暂的时间当中 所发生的这些事情 我们用这些事情来衡量 谁是我的仇人谁是我的亲人 过去未来什么都不看 那这个就真的是一个 非常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逻辑 这样子一个非常的愚昧的 非常愚昧的想法 这样子以后 我们现在就是把这个 把过去现在全部的这个生命的过程 了解一下了解了以后 然后我们就知道这个里面都是 彼此之间 生生世世 都是一个这样子的关系 没有一个永远的固定的亲人仇人 但是我们现在需要培养这个慈悲心 这个时候我们往这个 这些众生曾经做我们的父母的 往这个方面去考虑 这样子对我们有利 那这样子以后我们 这样子逐渐地就对陌生人 对陌生人呢也有一些感情 然后这些陌生人 对(在)我们的眼里 也就变得比较可爱的
昨天我们讲了第一步 我们要达到 所有众生在我们眼里就变得可爱 至少没有 特别不喜欢的特别讨厌的 要达到这样子的这个目标 这是我们的第一步 好 这个做到了以后 然后再换一个 平时我们都不太喜欢的 这样子的人这种人 平时我们都认为是特别坏的 这样子的人那么对这个人 我们也就进行这个思维
4.2.3.1 思考过去
他现在是很坏 他现在就是对我不好 但是他曾经也不是这样子对我 因为我们两个 就是因为我们两个都愚昧 我们两个都不知道过去是什么样子 如果对我特别特别不好的这个人 他如果能够回忆起 过去我们是父母儿女的 那个时候的情况 他如果能够回忆的话 那他会这样子对我吗 绝对是不会的不会的 他立即他那个时候立即就 会关心我们的 这个是肯定的 但是因为我们 我们自己也就忘掉了忘掉 然后这些对我们不太好的人 对我们不好的人 那么他也就是 他也就是忘掉了 然后我们把所有的这些都忘掉了以后 然后就是生不起这样子的爱 所以我们这个时候 就是要去思考这个过去的
4.2.3.2 思考未来
然后就是思考这个未来的 这些都思考了以后 然后我们才能够 建立一个比较好的这个慈悲心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我们刚才讲了 比如说我们平时认为是 非常坏的这样子的人 对我特别不好的人 那他也就是因为 他忘掉了过去 他忘掉了这个过去 如果他能够回忆 曾经是做过 曾经我们是父母儿女 这个时候的这些情节 那么他一下子 就是一下子就是会 对我们非常的好 把所有的仇恨 所有的抱怨 一下子就会放下 那肯定是这样子 那这个都是因为我们 平时佛经里面讲 我们的最大的问题 就是愚昧 就是无明 因为这个无明 就让我们忘掉了很多东西 这样子以后 如果我们 把过去的很多事情 现在也记得很清楚的话 那就我们的这个世界观 人生观 这三观都肯定不是这样子 所以就因为我们忘掉了以后 就把所有都忘掉以后 然后我们就以现在的 就这么一个短暂的时间当中 发生的这些事情来衡量 这就是最大的错误了
所以我们要把这个视野 要打开一点宽阔一点 这样子以后 我们才能够对所有众生 比如说再坏的人 再再再坏的人 对他们也能够发慈悲心这样子 好这是最后一个了
4.2.4 念恩修成功的标准
我们对平时我们不太喜欢的人 能够发这样子的心的时候 那这个时候就成功了 那这个时候我们现在 刚才是一个 就是把一个一个的众生 比如说先是母亲 然后是陌生人 然后就是不喜欢的人
那现在呢把一群一群的人 或者是所有的众生 所有的众生把一起观想 一起观想在我们的前面 把所有众生一起观想我们的前面 然后对这些所有众生 对所有的众生然后就修这个慈悲心 那最后的时候 我们对所有众生 有知母 然后就是念恩这些都有了 这个时候就成功了 这叫作修成了
但是这些都是标准比较高的 我们不一定 不一定一时就能够达到这么高的标准 我们不一定能够 几个月就把所有众生 就能够当作自己的父母这样子看 这个是不太可能了不太可能 但是我们就这么几个月的时间当中 至少我们对所有的众生有慈悲心 有慈悲心这个标准 虽然没有达到像现世的父母这样子 但是我们还是希望所有众生离苦得乐 这种想法比较强烈 那这样子的话 这也算是一个非常好的 这个菩提心的基础
那其余的这些 我们要一步一步地 逐步逐步地 这个目标逐步地就应该可以达得到 最后都可以做到的 只要如果自己不放弃的话 能坚持下来的话 是没问题的 好这是知母念恩
4.3 3报恩
然后第三个就是报恩 那么报恩这个呢非常的重要 如果我们只是知道都是我们的父母 然后也知道父母对我们有恩德 但如果我们没有报恩的这个决心 没有这个决心的话 那前面的这个也是没有太大的意义 所以必须要有报恩的这个心
第三就是报恩 那报恩的时候 我们怎么去思维呢 就是要去思维 过去这些众生对我们付出了很多 那么但是这些众生这些人 因为过去对我们的这个 比如说母亲 他们当我们的母亲的时候 就是为了养育我们 也就造了很多很多的业造了很多业 那么这个业就让他会堕恶趣 当然也不是说 他堕恶趣的全部的这个业都是为了我 当然不是这样子 但是呢 他这些这个所有众生 曾经当我的母亲 当我的父母的时候 他们那肯定是为了我为了养育我 也造了很多的业 那么这个业 也就让他们受很多很多的苦 受很多的痛苦
那现在就在六道轮回当中的这个众生 除了人除了懂得修行的人以外 人类也是一样 除了懂得修行的人以外 这些其他的所有的生命 他们是不懂怎么样去学习修行 不知道怎么样能够了脱生死 他们这些都不知道 那么所以他们是没有这个机会的 他们没有机会学佛 也就是说 他们没有能力 解决自己的生老病死的痛苦 没有这样子的能力 比如说我们可以看动物 动物的话 那就是它没有 就根本就没有办法 就是修 比如说念一句咒 都没有办法做到 没办法做到 不能做任何的善事
所以它们现在就是没有这个机会 而我们就有这个机会了 有这个机会 如果我这一生当中 稍微努力一点 稍微用功一点稍微认真一点的话 那确实是有机会 我可以报答这个恩 我有这个机会 而这些众生没有这样子的机会 那么这些众生呢 就是因为过去为了我们 就是为了我们造了很多的业 为我们造了很多业 现在就是 这么的痛苦或者愚昧 这样子 那我们这一次就是有这个机会 所以我这一生当中 一定要报答一定要报恩 我这一生这个机会千万不能错过 千万不能错过 我一定要报恩 要下这样子的决心这个很重要
那前面的这个知母念恩 这个修得比较好 思考得比较好的话 那这个报恩的心呢 不是很难 很多时候自然也就会有的报恩 好这三个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知母念恩 通过知母和念恩 然后所有众生在我们的眼里 就是变得很可爱 就跟我们的这个 最好的朋友或者是父母一样 如果修得好当然是这样 但是我们也就不一定能够 能够达到这么高的标准 至少我们不太讨厌任何一个人 至少我们如果有机会的话 就愿意帮助所有的众生 然后就是 至少我希望所有众生离苦得乐 这是发自内心的 就达到这个标准的话 也已经是很不错了
4.3.1 半年的时间应该可以做到后面不太高的标准
这个其实这个不是很难 我们先做比较简单的容易的 然后再希望做得更好一点 那这个我想 我们有可能半年的时间 或者是再多一点的时间的话 稍微认真一点 这个是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我刚才后面讲的这个 不太高的这个标准这个应该是可以 那做到这个的话 也在这个基础上也可以有菩提心的 这个基础上也可以发菩提心 已经是很不错了 所以大家要努力 好这个是第三
4.4 4慈(每个人都可爱,修慈悲心没有障碍)
然后第四 我们昨天也讲过了 第四就是慈 慈这个地方主要是什么 平时我们讲的慈和悲 悲就是愿一切众生远离痛苦悲 然后慈 慈是什么呢 愿一切众生拥有幸福 就是愿一切众生离苦 是悲心 愿一切众生得乐 就是慈 平时就是这样子
但这个地方 我们讲这个七种因果当中的这个慈 主要是通过前面的三个修法 这个时候看任何一个人 就是看得很顺眼 然后就是每一个个个都是可爱 就是随时都可以对他们发慈悲心 没有任何的障碍 就是要达到这样子的
比如说平时我们没有这么去修的时候 我们比如说对某些人就自然 比如说父母儿女 自然就希望他们离苦得乐 这个自然就有 有些人呢我们去稍微思考一下 稍微努力一下也可以有这个想法 但有些人呢 就根本就我们再怎么努力都不能接受 我们希望他受痛苦 就是平时对自己不好的 比如说仇人有抱怨的人 平时都是这样子 但是现在通过这个菩提心的 这个前面的这种三种修法 然后这种最后就 就平时看得非常不顺眼的 这些人或者动物 现在也就就是没有那么讨厌 看得很顺眼 然后在心里也就是变得比较可爱 我们可爱的意思就是说 随时都可以对他修慈悲心 而且修慈悲心的时候 没有像之前这么这样子的心理障碍 那这个就是变得这叫作可爱 这个叫作慈这是第四
4.5 5悲(愿所有众生远离痛苦)
然后第五 第五 然后我们在我们的眼里 所有众生都显得很可爱 顺眼 那这样子的时候 我们自然也就希望 这些众生远离所有的痛苦 而且这是发自内心的 发自内心地 衷心地希望 这些众生远离所有所有的痛苦
这时候 这种想法这种心愿就是比较强烈 第一个就是比较强烈 第二个平时都是比较稳固 随时都可以这么想
最后 修到最后的时候 比如说像宗喀巴大师《三主要道》里面讲的一样 我们看到众生的时候 看到众生的时候 然后立即就有了 看到的时候 立即就可以产生慈悲心 就是我们的意识是完全可以训练 训练成这样子
比如说我们看到我们 平时我们看到自己的这个不喜欢的人 讨厌的人或者是仇人的时候 就不需要刻意地去生气呀 自然就会生气的 看到这个人就会生气的 同样的 最后修了这个慈悲心以后 修得比较好的时候 看到众生的时候 就自然就 自然就生起慈悲心 就像我们在这个之前 我们看到仇人的时候自然生气一样 看到众生的时候 自然就 自然而然就能够生起慈悲心 那这个就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 那我们讲的七个因果当中的 七个因果当中的第五个 第五个就是这个悲 慈和悲 第五个就是悲
4.5.1 七种因果之慈悲和四无量心慈悲之不同
那这个悲平时 这个我们昨天也讲过了 我们说这个五个是这五个是 前后都是有因果关系 都是因果 那平时我们讲的这个慈和悲呢 它不一定是有什么因果关系 我们希望众生离苦和希望众生得乐 这个之间就不会有什么因和果的关系 但是我们现在这个七个诀窍 里面讲的这个慈和悲是有因果的关系 因为前面的慈是什么 就是看得顺眼 每一个众生 都觉得都是很可爱 就是这样子 那么因为有了这个基础的时候 然后就很容易就希望一切众生离苦 这些人 都希望不要有痛苦
当我们看到任何一个人 和任何一个动物受苦的时候 我们立即就希望 而且发自内心地希望 他们当下就能够远离这些痛苦 而且这个就是发自内心的也就是很 这种离苦这个心愿也就是很强大的 这样子的这个心愿这个愿望 就是很强大的愿望 这个时候 我们的大悲心就修成功了 对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子的话 对每一个众生 都有这样子的悲心的时候 那这个时候 我们把大悲心就修成功了
4.5.2 高标准–所有的众生像现在的母亲一模一样
所以以后我们不需要去问别 我有没有修好慈悲心呢 都不需要去问 就自己是非常清楚的 我们刚才讲了首先我们 这个大乘菩萨他的最高的标准 确实是很难 我们把所有众生 都像我现在的母亲一模一样 这不是刻意地想 刻意地去这么想 而且自然而然 那这个确实是有点难 所以我们先做这个低标准的 然后再希望达到高标准
4.5.3 低标准–发自内心希望不喜欢的人也远离所有的痛苦
那低标准 我们刚才已经讲过了 至少我们之前特别不喜欢的人 比如说就是某一个人 因为他过去对我怎么怎么样 所以如果我有一天 有一天有机会帮助他 有机会帮助 那我也不会帮助 就是之前很多世俗人都是这样子 那我们修了这个慈悲心以后 至少没有这样子的抱怨 如果我有一天能够帮助他 那么他也需要我的帮助 这样子的话 过去他对我怎么怎么样的不好 但是我现在不计较 我就是 只要有这个机会 我一定会帮助他 而且我非常地希望 他也能够幸福快乐 我发自内心地希望他 也就远离这些所有的痛苦 如果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可以说 我们的这个低标准 低标准的这个菩提心的基础就做好了
我想这个其实不是很难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希望 所以首先 我们一开始的时候就说 所有众生都要跟我们父母一样看 这说起来很容易 但是呢 这要做的话 我们大家都很难 所以首先我们做到这一步 就已经很不错了 这一步呢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 如果认真一点的话 都能够达到 这个是很有希望的 在这个基础上然后修菩提心的话 那是很有可能很容易的 好这是第五个了
4.6 6增上意乐(下定决心我要去利他)
然后现在是第六个了 第六个我们昨天也讲过 增上意乐 佛经就讲增上意乐 增上意乐就是增上就是说 我们刚才讲的这个 那这个慈悲心它再好再好 也就是一种心愿 只是一个心愿只是一种愿望 希望他们离苦希望他们得乐 就是这样子没有一个实际的行动 那现在增上 增上就是 我们在这个基础上 我们再进一步进一步地去思考 我现在就是 只是希望他们离苦得乐 这个还不够 希望他们离苦希望他们得乐还不够 那我应该去让他们离苦得乐 我要去做这件事情 我要承担这个工作我要去做 那有了这个决心 有了这个决心那就叫作增上 增上就跟前面的不一样啊 有所进步 提高了一个层次一个高度了 所以增上意乐 那我们昨天讲了这个增上意乐 就是以我们现代人的语言讲的话 那就是我们下定决心我要去利他
这个之前呢没有下定决心我要利他 我只是希望他们离苦 希望他们得乐 这样子发自内心地希望他们离苦 希望他们得乐 但是现在不仅仅是 不仅仅是发愿不仅仅是希望 而且有责任感 现在就有责任感 我应该去做为什么呢 我有这个报恩的机会 有这个机会 我就有这个机会 而这些众生没有这样子的机会 所以我有这个责任 这个时候就已经有责任感 那前面 只是希望所有众生离苦得乐 但没有责任感 然后也没有使命感 责任感 这些都没有 也没有决心没有决定 我要去利益 我要去利他 这些都是没有的 那现在从这个心愿 从这个愿望 然后就上升到一个高度 这个高度就是 现在就是要下定决心 我要去做离苦得乐的这个工作 我要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我一定要去做这件事情
但是这个时候他还没有想 那怎么去做 怎么样去离苦得乐 这个具体的问题还没有去想 只是说 我要去做 我要去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这个我们如果 这个慈和悲 尤其是大悲心修得比较深入的时候 然后自然而然我们的这个 就会产生这种责任感这种决心 自然而然就会有这种决心 因为这个时候的 希望一切众生离苦的 这种愿望就越来越强大 这时候自然就会有 那我要去 应该去做这件事情 这个就会有的 那这是第六这个就是第六
4.7 7菩提心
然后最后一个 也就是第七 第七就是菩提心 真实的这个菩提心 真实的菩提心 那这个时候刚才我们前面讲的 只是下决心我要去帮助众生 我要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那现在问题就来了 那我现在没有任何的能力呀 没有任何能力 那我怎么样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呢
那这个时候他就会考虑 会思考一下 那我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 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这个时候就需要智慧 需要智慧 需要智慧的选择 做一个非常有智慧的选择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想 我要用别的东西比如说用神通 或者是用世间的这些鬼神 他们也就具备的这种神通 或者是某一种世俗的金钱 权力 这些东西来帮助众生 如果是这个这种想法的话 那当然这个也是很好的 但是这个不是一个智慧的选择 金钱我们可以帮助人 但是根本没有办法解决 他们的烦恼 生死的问题 然后权力也是权力也没有办法解决
那么唯一的就是 我们这个时候要 必须要做一个智慧的选择 那这个选择是什么呢 就是要成佛 这个时候我就要成佛 如果我成佛了以后 然后我就可以完成这个工作 我可以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所以我要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 我要就是为了成佛而奋斗 这个决心就这个时候就有了
有了这个决心了 最后就是有了这个决心 然后这个时候 我们的菩提心 就这个时候就圆满了 从这个通过这个七种不同的 七种不同的思考 思维的方式 一步一步地前进 最后我们就有这样子的这个决心 有这个决心我要成佛 我一定要成佛 成佛就是为了度众生为了帮助众生
4.7.1 有智慧才会选择成佛
所以我们平时讲 菩提心就是 慈悲和智慧 慈悲和智慧就是菩提心 平时都这么讲那么怎么样理解呢 首先第一个 慈悲当然是这个很好理解 没有慈悲心的话 那根本就不可能有菩提心 这个就很容易理解 那智慧智慧跟菩提心有什么关系呢 智慧平时要证悟空性 当然是要智慧的 最终要成佛的话 当然也要智慧的 但是我们现在做一个这样子的决心 发一个这样子的心 那跟智慧有什么关系呢 有关系 如果我们没有智慧的话 这个时候我们就不会选择成佛 我们不知道 成佛就是唯一的利他的最好的方法 最彻底的这个利他的方法 这些我们都不知道 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有智慧 有了智慧 然后我们就可以做一个有智慧的选择 然后我们最后就 我要成佛 那这个这种决心 有些时候确实是比较容易的
5 为什么要实修
比如说我们没有修这些法 有些时候也想 确实是发自内心地想 我要帮助众生我要成佛 有些时候会有的 但是呢 那这个想法 这种想法 这种想法呢 就是因为他 没有这样子一步一步地去锻炼 没有一步一步地去修 所以这种想法时有时无 偶尔就会有一个这样子的念头 但是很长时间也不会有 也许以后呢 可能一辈子也再也不会有这种想法 都有可能的 所以我们偶尔就是会有一个 这样子的这个想法 然后我们就觉得自己有菩提心了 不需要修这么复杂的东西 那这个是错误的想法 这个是不对的 所以我们就是要一步一步地去修
这个我们昨天也讲过了 比如说我们听课 做功课 然后就是打坐 那这些都是对现在 这么浮躁的现在的人来说 都是一些挑战 都是挑战 这个都是要有勇气才能够 才能够成功 因为这些过程都是比较枯燥 所以大家都不太 平时都不太喜欢 只是我们看到了最后的结果 所以得一定要去 也就去做 但是平时这些过程 很多人也不一定很喜欢 但是我们昨天也讲过了 大家一定要记住 这些虽然是枯燥 但是我们必须要有这样子的 枯燥的过程 才有了最后的这个结果 如果我们的这个 没有这样子的枯燥的这个训练 锻炼 那一直都是一个非常轻松的方式 也就是我们的这个欲望的 为了满足我们的现在的这种欲望 然后就是所有的学佛的过程都是 就是为了满足他的欲望 设计 那么这样子的话这种方法 在这种基础上设计出来的这个方法 然后都不一定有什么结果
所以虽然这个是一个 对我们有一定的挑战性 虽然这个就是比较枯燥 但是呢 如果我们想得到一些结果的话 那就必须要有这样子的锻炼才会有的 这个大家都明白
比如说 我们当一个优秀的体育运动员 那么他们的这个锻炼的过程有多难 大家都知道的 然后当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 那这个过程这个锻炼的过程 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大家都是通过了这些 比较难的比较不太喜欢的 不太容易接受的这些锻炼的方式 最后大家都有非常明显的这个成绩
学佛也是也是一样 我们听课 然后就做功课 全部都用我们的这个浮躁的心 就是根据它的需求去设计的话 那就是对我们是没有任何的挑战性 没有挑战最后我们也不能突破自己 不能超越自己 永远都是 做一切 包括我们学佛修行都是 就是为了满足我们现在的这种虚荣心 现在的这种烦恼 根据它的需求去设计 那这个都是不会有任何的结果 所以这些过程有些时候就是可能是 可能很多人都是有点难 但我们必须要经历 必须要经过这样子的锻炼 才能够达到最后的这个标准 是这样子
6 最珍贵最真实的路
如果我们不想达到这么高的标准 那当然我们可以有其他的选择 其他的选择是什么呢 就是不修大乘佛法也不修小乘佛法 暂时也就不想解脱 就是为了追求人天的这个福报 也就是我们人间的和天人的生活 就是为了这个世俗的生活 世俗的幸福和世俗的快乐 就是为了得到这些 那么我们可以有一种比较轻松的 大家都比较喜欢的 没有太多的挑战性的 这样子的方法去修 去做 基本上也没有什么修 就是做一些善事 平时也做一些善事 偶尔也可以打打坐 就可以的 就不需要像我们现在这样子的这个 四加行啊五加行啊不需要这么多
那现在大家 我们大家必须要明白 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 这条路就是在学佛 佛教当中就是 最珍贵的最真实的路 真实的路 所以要走这条路的话 那就可能需要一点功夫才能够走得好 需要挑战 就是需要吃一点点的苦才能够有结果 如果是不想吃苦了那么这样子的话 那我们就不走这条路 就是另外的路 另外的路呢 当然这个结果就是 达不到这样子的结果 但是如果实在是不想面对这些 这些枯燥的这些方法的话 那暂时也就可以走这样子的路 这个就是 我们之前也讲过 我们每一个人的前面 都有很多很多的选择 有很多的路 都可以走 当然这个机会难得 这一生有这么好的机会的话 那我们就是为了 因为就怕这么一点点的挑战 放弃了 那这个肯定是最大的遗憾 所以我们还是 也还是要 就是要修这个菩提道 那这个是最理想 最好的 以后有没有这样子的机会 很难讲 这一生有机会的时候 大家要抓住这个机会 要好好地修 非常的重要
7 菩提心的标准
好这样子以后 我们最后 最后就修出来了这个菩提心 标准是什么 刚才一个一个我们都讲过了 就是没有任何的这种造假 没有任何的这种假装 也就是造作 就是发自内心地 诚心实意地 为了一切众生的离苦得乐 我要成佛 有这个心 那我们就是有了菩提心了 已经有了非常标准的菩提心
那么其中比如说第一个 我是想希望所有众生离苦得乐 但是我现在还不想付出什么 我不想自己去做什么 我只是希望他们 那就不是菩提心不是菩提心
还有一个呢就是我想成佛 为了成佛我也可以付出 我也可以下一些功夫 但是这个不是为了一切众生 就是为了我自己 那也就不是菩提心了 是我们就是诚心实意想成佛 为了成佛 我们也愿意做很多很多的功课 但是这个成佛 不是为了众生就是为了我自己 那这个也就不是菩提心了
那菩提心是我们刚才讲的 第一个就是 诚心实意地希望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这个就是菩提心的一半
另外一半的话 那不仅仅是心发愿愿望希望 而是我要去做 我要去做什么呢 不是去做别的就是要成佛 就要成佛 成了佛以后就彻底地可以利益众生
如果还没有成佛的话 比如说我们 用各种各样的世俗的方法去帮助人 当然也可以帮助人 这个我们从来都不会否定 比如说用金钱 用权力 以及各种各样的世俗的方法去帮助人 当然是可以帮助人的 可以解决很多人的问题了 但是这些解决这个问题解决了以后 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比如说我们用物质解决 需要物质的人的这种困难 那么他的温饱的问题就解决 他的生活问题解决了 物质生活的问题解决了 即使是一辈子 他的全部的物质方面的这个需求 我们可以满足他 但是那这样子以后 是不是他的所有问题解决了 当然不是还有更多的问题没有解决 更多的问题是他的精神上的问题 除了物质以外的 还有很多生活方面的问题都没有解决 更何况下一世再下一世 所以这也不行
然后如果有权力 用权力也可以帮助很多人 所以很多的菩萨 他过去也就投生 投生这个 投生国王大臣有权力的人 菩萨都是这样这就是说明 有权力的话也可以帮助众生的 但是我们一般的这个世俗的权力 通过这个权力可以帮助人 但是也不能帮助 不能解决 他的所有的困难所有的问题 也不能满足他的所有的需求 这些都是不圆满的
所以要彻底地 圆满地利益众生 那就是要成佛 成了佛以后 然后因为成佛的话 它就是永久的永恒的 然后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可以利益众生 如果我们自己没有成佛的话 那我们 首先我们自己是没有保障 没有把握 比如说我这一世可以帮助众生 但是我下一世有没有这样子的条件 有没有这样子的环境 这个我自身都说不清楚了 我自己下一世是什么都没有把握 那么就更何况是利益众生 所以首先我们自己要有把握 然后再去利益众生 这个是很客观 很现实 很符合事实的
如果自己没有把握的话 那我们就是 只能暂时地去帮助一下众生 那帮助了众生以后 那就因为这个是有善有善报 我们可能也许下一世再下一世 可能也许在一段时间当中 可以做得很好 但是这毕竟就是这个 有漏的世俗的世间的福报 毕竟就是有很多漏洞的 那么这样子以后我们也没有把握 自己都没有保障 没有把握 那这个也不是很好
所以最完美的最圆满的 就是为了众生先自己成佛 成佛了以后 彻底地可以帮助众生 这是最最最最 最圆满 最完美的 所以我们就是要发这样子的愿
7.1 目前目标定的可以低一点
我们大家都是现在是凡夫 我们人不完美 我们人不圆满 但是我们就是 往这个圆满 这个完美的方面 往这个方面我们努力奋斗 目标是这样子 那这个就是这个 我们也不是完全做不到的 这个通过我们的努力 也是完全是可以做到的 这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所以我们先把我们的目标 就是先定得稍微低一点 然后再逐步逐步地就可以了
再重复一遍 就是 我们就是修了这个菩提心以后 最后比如说我们 虽然还没有把所有的众生 跟自己的父母一样一模一样地看 这个难 但是还没有做到这个 还没有达到这么高水平的 这个高标准的平等这个没有做到 但是另外一个平等 比如说 无论是这一世当中 这个人是我平时是不喜欢的人 或者是喜欢的人 不管是什么样的人 凡是人类凡是生命 凡是众生 我都是发自内心地希望他们离苦得乐 而且为了他们的离苦得乐 我就愿意成佛 我一定要成佛 这个有了这样子的决心 那么我们的菩提心就有了
这个时候 我们完全可以确定 我已经有了菩提心了 虽然我还没有把所有众生 做到像自己的父母一模一样 但是至少这一点我有 这一点我就能 已经达到 那这样子的话我们的菩提心 就达到了已经是很标准了
那菩提心标准了以后 其余的我们可以逐步逐步地去修 这样子的话 也可以 那这个标准其实也不是 如果稍微用功的话 也不是很难 这也不是很难所以希望大家努力 如果我们努力的话 就是可以的
7.2 没有训练是经不起考验的
有些人可能也许想 哦这个我不需要努力我现在就有 那现在 我刚才讲了 也许有些时候会有的 但是这个是完全是经不起考验的 这个就是因为 没有这么一步一步地去训练 一步一步没有一步一步地去锻炼 偶尔就是有一个这样子的念头冒出来 这当然是非常的好 非常的不容易 但是这个就是经不起考验 经不起什么样的考验呢 就是经不起我们的自私自利的考验
如果有一天我们就是 遇到个什么问题的话 那这个时候 我们 还是会放弃其他人的利益 我们还是把我们自己的利益 就是放在第一位 所以这个就是经不起考验 那我们至少我们 这么一步一步地修行 锻炼 这样子过来的这个菩提心的话 那虽然现在我们还没有 把一切众生当作父母一模一样地看 这可能还要需要一段时间 需要过程 但是我们为了一切众生的离苦得乐 我一定要成佛的这种决心 是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有任何的动摇 任何时候都不会有任何的动摇 这一点完全是经得起考验 什么样的考验都经得起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退转
7.3 菩提心是最大的收获
那这个就是 我们自己有这样子的把握的时候 然后完全可以确定 我们自己就是菩萨 我们就是菩萨 我们已经进入了大乘佛教 这就是我们这一生当中的一个 最最最大的收获 最大的收获 这个完全是超于 我们念很多很多的咒 平时做很多很多很多的善事 捐很多很多的钱 当了很长很长的义工 当然这些它们都有 它自己的价值自己的功德 这个我们不否定 但是这些都没有一个是 比菩提心更好的 因为菩提心呢 它目前是一个基础但是这个基础 给我们成佛的这个道路上 给我们铺了一个非常好的路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铺垫 所以有了这个铺垫 以后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很成功的 所以这个是非常重要
我们先暂时放下所有的其他的功课 就是要专心地做这个功课 就是修菩提心
如果菩提心我们成功了 作为一个大乘佛教徒来说 成功一切都成功了 如果是菩提心的修法这个上面失败了 那么等于我们全部都失败 在大乘 从大乘佛教的角度来讲 在菩提心的这个修法上面失败了 那还有什么成功的吗 没有什么 所以这是关键问题 关键问题最最最关键的 所以我们先暂时不做其他的这些功课
当然 比如说我们平时就是有发心 就不间断地就是做的一些功课 还可以继续做 但是我们不考虑更多的其他的修法 没有菩提心的时候 我们修了很多很多法 也是没有多大的意义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 下定决心修菩提心
8 一生修行的三个目标(精华)
那这个时候 有三个问题大家要记住 这个是我们的目标
8.1 成佛
我们一生当中的这个修行是什么 我们的心就是 永恒地或者是常常想成佛 这个就是 想证悟菩提 想证悟空性 想成佛这是第一个 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这个就是菩提心 就是我们的内心 就是常常 经常想解脱 想解脱就是想成佛 这是第一
8.2 利他
第二我们要这个身体 身体就尽量地 尽量地去利益众生 做一些利益众生利他的事情 我们在工作当中 生活当中 就是我们从现在我们的 从我们的身边开始做起 对我们的身边的人 离我们最近的人开始做起 尽量地利他 身体就是尽量做利他的事情 心就是常常想成佛 这两个
8.3 苦乐如梦
然后最后一切苦乐 痛苦幸福都知道是像做梦一样的 当然这个要求就比较高 现在我们要做到标准是难 但是至少知道理论上知道 我们无论是任何的困难 任何的问题 其实就是 就是像梦 做梦一样一切都会过去 然后世俗在世俗的这个范围当中 我们得到的再多比如说名利这些 金钱权力名声等等 得到的再多拥有的再多 也就像一场梦
那这样子以后 这三个是我们的 一生当中的这个修行修行的精华 这个是非常重要 常常想成佛 身体尽量地做利他事 任何的这个个人的生活当中 遇到的这些苦乐都当作一场梦 尽量地尽量地 那这样子的话我们的修行 是没有任何的阻碍 任何东西都不会变成障碍 这个是非常重要 这叫作大乘佛教的修行 这个是非常重要了
如果这些做到了 那我们这一生 这一生真的是非常有意义了 我们因为有这么好的机会 可以去为了这些付出 奋斗 因为有这么多的机会 所以就是讲人身难得啊 如果没有这些机会的话 那这个人身也没有什么很难得的 所以这是非常的重要 希望大家记住 好这三点是非常重要的
好今天我们的这个菩提心的修法 就讲到这里 这一次我们的这些具体的修法 基本上就讲完了 那另外呢我们刚才也讲过了 大家可以在过去我们讲的这些视频 也要全部听一听 这样子的话 我们的这个菩提心的修法 基本上就是是一个完整的 讲了一个完整的具体的修法 好这样子了
然后还有十分钟的时间 大家有什么疑问 我们可以提问题
9 问答
9.1 Q1 佛陀出世和众生离苦得乐
顶礼上师 这是一个网络问题 请问上师成佛能让众生离苦得乐 那释迦牟尼佛出世 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众生没有离苦得乐
是呀 但是释迦牟尼佛的 这个利益众生的事业也没有放弃呀 也在佛一直都在度众生 那么多的众生还没有成佛 没有解脱 但是佛度化众生的事业 也在进行当中还没有结束 所以就现在有一些众生没有解脱 这不等于佛没有度众生啊 佛继续会度的 我们可能以为 因为释迦牟尼佛当初他就发愿了 度一切众生以后 然后再自己成就 但是我们都没有度到了 他 佛就自己圆寂了 那么这个就是 就觉得有点点 佛还没有做到一些他这个 但是当然不是了 佛就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在度众生 所以只要众生存在 佛度众生的事业也就是存在 释迦牟尼佛 以佛陀的这种方式度众生的 这个阶段就过去了 但是呢 佛用其他的方式来度众生 所以佛一直都在度众生
9.2 Q2 没有接触过的生命会做过自己的母亲吗
好网络问题 请问上师 我相信有轮回 能接受和我接触过的人 都有可能曾经是我的母亲 但是接受不了所有的生命 都必定当过我的母亲 因为我读过的佛经上的故事 并没有记载过一个自己没有见过 没有接触过的生命 过去世是自己的母亲
这个我怎么知道 佛经上讲的这些故事他没有见过呢 如果我们以现在的这个智慧来看的话 那当然了 我们过去的都记不得了 但是佛经上讲的这些 比如说过去佛经上讲了很多很多故事 这些故事是不是 这些故事跟我们的前世有没有关系 这个我们没办法确定 也没办法否定 也许是一个我们自己的前世啊 都有可能了 这是一个另外一个呢 佛经上没有讲这个又不代表什么 佛经上也不会讲 那么多人每一个人的前世呀 这当然不可能啊 佛经上讲只是一些 一些个别的人的过去是什么什么 他做了什么事情 最后就发生了什么事 但当然不可能 佛经上就不可能讲所有人 比如说我们七十亿人口 每一个人的前世都有佛经上讲吗 当然不会讲了 这个问题是有一点点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意思呀 可能不是这样子 可能不是这个问题吧 可能不是这个意思吧是不是啊
他说众生是无限的
是
他接触的是有限的
对呀 用一个有限的东西去衡量无限的东西 他就推广不了 他说的是这个意思 他自己的这个前世是有限的就可以了 其他众生无限也没关系 反正他看到的这些众生 他看到的
从来不认识的一个人也是他的母亲 他接受不了
是现在接受不了 但是这个要慢慢地修 还有一个是理论上这个是成立的
对
他还问从逻辑上推理 因为轮回时间无穷长 所以说每个生命必定做过我的母亲 如果以这个逻辑 那么每个人也都做过我们的仇人 是 每个人都做过魔王波旬一样的人
对
每个人也都曾发过菩提心 如果菩提心不会消失 我们现在就不需要修了 如果发过的菩提心会消失 那为什么说 有了菩提心在轮回中就有了保险
没有这个是不对的 如果说每个人都曾经发过菩提心 那这个当然说不过去的 比如说每个人都变成了我们的仇人 这个是对的 每个人曾经是变成了我们的母亲 这也是对的这两个是对的 但是如果说每个人曾经都发过菩提心 这个不一定的因为这个佛法 因为我们不是这个大乘佛法也不是 不是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 然后我们也不一定 这么多众生曾经也不一定能够接触到 这个我们是没有办法确定 每一个人任何时候都遇到过大乘佛教 而且每一个人那个时候都发过菩提心 这个没办法确定 所以这个只能说每一个众生 有可能曾经是做过我们的仇人和亲人 这个是有可能了 但是如果说每个人曾经都发过菩提心 这个不一定的
9.3 Q3 远离恶友是不是不需要对他们发菩提心
这是现场的问题《佛子行》里说远离恶友是佛子行 对于恶友远离就可以了 为什么非要修慈悲喜舍呢
远离跟这个慈悲喜舍 这个《佛子行》如果我们理解 如果我们理解这个远离恶友就是 这些恶友我们对他们不修慈悲心 对他们不修不发菩提心 如果我们这样子理解的话 这个《佛子行》的内容 肯定不是这样子不是这样子 那如果这样子的话 就是《佛子行》就是告诉我 对这些恶太坏的那些人 那我们就对他们不要修菩提心 那这就不对这就特别不公平 那这个特别 因为邪恶的人他们是最需要 最需要帮助的 最需要发菩提心的人 因为这个比如说 平时他自己就懂得行善 因果取舍各方面都做得好的 我们大家都公认是 非常好好人善良的人 那这个呢 他本身做得也很不错了 那么大家公认的这些 恶人非常邪恶的 历史上就是出现过很多很多这样的人 那这些 如果我们对这些不发菩提心 远离他们那当然不是这个意思 远离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要对所有众生发菩提心 但是当我们自己 没有能力去帮助他们的时候 稍微要留一点距离 这个距离 就需要距离这个意思 所以这个是 平时我们不平时不跟他来往 或者是不要频繁地来往 但是这个不等于我们不对他发菩提心 这意思 发菩提心是 发慈悲心发菩提心是一定要有的 但是当我们自己的这个修行 或者是我们不能帮助他的时候 就是有一点距离 这样子就比较好 就这个意思呀 这个《佛子行》也是这个意思
9.4 Q4 如何走出失独的痛苦
网络问题 请问上师 我的女儿因病去世了 因年龄原因 我也不可能再有孩子 我如何才能够 从失去独子的痛苦里真正走出来 我也是皈依弟子 每天闻思修 但是依然很痛苦 谢谢上师
是啊这个是 我想比如说无常 无常的这个修法是针对这些 就是离别 这就是离别苦 轮回的痛苦和这个四加行 可以这样讲 四加行是最有帮助的 这个时候 如果我们把四加行的这些 不仅仅是理论上 就是把 我们把四加行的内容 如果我们能够 融入到自己的内心当中的话 那这个一定会对这种 这种离别 就生死离别的这种痛苦 是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这是一个
另外一个呢 菩提心也有帮助 因为发了菩提心 比如说儿女也好我们的父母也好 很多我们特别特别舍不得的 都离开了 但是比如说 比如说如果没有这个轮回 比如说人死了以后什么都不存在 这种人生观的话那么他们走了以后 我们永远都见不到 再也没有机会帮助他们 但是佛教的这种人生观 尤其是发菩提心的话 那她暂时是离别了 但是我还一定会见到他 然后我如果发菩提心的话 就不仅仅是见到他 而且我能 而且我见到他的时候 一定能够帮助到他 所以就是我现在就是要 一定要好好修 一定要等到见到他的时候 我有能力去帮助他 那我们世俗就是这样子 我们离开的时候非常的痛苦 但是再一次见到他的时候 那我全部都忘掉了 那这个时候我有可能去 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去伤害他 这就是世俗的这个生死离别就是这样 那现在我们就是另外一种方式 暂时离开了 但我一定会见到他的 他我见到他的时候 我一定要有能力去帮助到他 所以我现在要好好发菩提心 好好修行 那这些都有帮助这些帮助呢 实际上也不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慰 实际上也是这样子
所以这个时候要想得开一点 第一个就是无常 它本来就是这样 自然规律 然后轮回这轮回当中 就是有这么多的痛苦 这个我们也得要想得开一点 想得通一点 然后光是想得开也不行 也有这样子的准备 我到时候一定会见到他的 所以我一定要 那个时候我一定要帮上忙
还有就是我们现在平时做功课的时候 就回向他 还有发愿 我很快就能够再一次地能够见到他 见到他的时候 然后我也能够希望我能够帮到他 这样子的发愿一定会发挥作用的 所以我想这些都是有帮助 好最后一个问题
9.5 Q5 度众生和灌顶
这是网络问题 顶礼上师 众生能够度尽吗 如果度不尽那贤劫千佛都出世以后 剩下的众生不是没有指望 还有他想问金刚萨埵要灌顶才能修 那么不灌顶修算是盗法吗
首先 金刚萨埵 这个五加行里面的金刚萨埵的修法 它本身就是一个 密法的这个生起次第的修法 所以这个是要灌顶的 是要灌顶 如果是这种修法不灌顶修的话 那就是不是很好的 那没有灌顶的时候 也有金刚萨埵 比如说像法王如意宝的 这个金刚萨埵(如意宝珠)的修法 那不灌顶也是可以修的 金刚萨埵也有这样子的修法 那修这种金刚萨埵修法 这不叫盗法这个是可以的 这是一个
另外一个 众生是无量无边 就可以这么讲 没有一天这个世界上所有 这个不能说这个世界 不能说这个三千大千世界 更不能说这个地球 不能说这个天下没有剩一个众生 全部都度完了 没有这样子的一天 但是 比如说我们刚才讲的千劫佛 贤劫的千佛 一千尊佛来度众生 还没有度完的 剩下的 当然有其他的佛来度 这个贤劫一千尊佛 这个就是在轮回当中 就一个很短很短的时间啊 这个过去了以后 还有很多很多的时间 这个时间和空间它是无边的 无尽的 所以度不完的 但是那度不完的话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度呢 那度不完 但是能度一个就算一个 佛菩萨的心愿都是这样子 他们的发愿是要度一切众生 但是这是发愿 实际上是度不完的 那实际上是能度多少就度多少 能度一个就算一个这样子
当然我们比如说 这个地球上的七十亿人口 可不可以度完呢 那当然是完全是没问题了 这个就很小很小的数字了 然后这个地球上的 不说人类 就所有的这个 包括动物还有所有所有的生命 能不能度完呢当然没有问题 这个地球这么小一个地方 这个完全是没问题了 还有比如说整个的宇宙 今天比如说这个宇宙 能够看到的这个宇宙 天文学天文望远镜看到的宇宙 还有就是佛在佛经当中讲的 这个三千大千世界 当中的所有众生能不能度完呢 当然是可以度完 凡是我们就是能够想出来的这个 一个时间和空间当中的这个众生 完全是可以度完的 但是因为无量和无尽的意思呢 就是我们想也想不出来 说也说不出来 所以这个是没办法度完的 所以这个是要这样子理解 佛菩萨 包括我们发菩提心的时候 我们发菩提心的时候不能说 我能度多少就度多少 发菩提心的时候就是要说 我一定要度所有众生 所有所有所有众生
实际上所有这两个字 我们自己能够想出来的这个所有呢 实际上也就是在 已经是一个固定的时间和空间里面 这个里面的所有众生 就叫全部要度完 比如说今天就一个房间里面 有一百个人的话 平时那这个也叫所有人 比如说 我们上课的时候会说 所有人到了吗 大家都会说所有人到了 但这个就是一百个人这个并不是说 这个所有人不是说是七十亿人口啊 这个该到的人到了就叫作所有人 所以我们平时说 我要度所有人 实际上就是 也就是一部分人而已 凡是我们能够说出来能够表达的 能够想出来的这些 这个范围我们以为是再大再大 实际上就是一个有限的空间和时间了 所以这个时候 我们要说 发菩提心的时候 我们要说 我要度一切所有这样子的众生 但是实际上 实际上的话 这个不是全部众生度完了 就只能这样子一步一步地度 那这个就是 如果是这样子一个人全部度完的话 那就只有一个佛度完了以后 其他所有佛都会失业的
10 回向
好我们大家最后一起回向 索南德义坛加惹巴涅 托内尼波札南旁学匠 洁嘎纳其瓦龙彻巴叶 哲波措类卓瓦卓瓦效 嗡阿吽 班匝儿格热巴玛色德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