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班笔记(仅供参考请勿转发) / 23皈依3

第4册23皈依3

Jump to Section

Total words: 22,122. Estimated reading time: 1 hour and 40 minutes.

1 劝发菩提心

各位道友大家晚上好

我们现在开始讲今天的课 我们今天的课 也就是我们五加行当中的皈依 首先请大家发提心 我们今天就是来 大家来听课的最终的目的 就是为了成佛 为了成佛为什么要成佛呢 这个成佛的决心 要建立在慈悲心的基础 也就是为了度化众生 也为了利益众生成佛 还有就度化众生这些都是 从我们的目前的情况来看的话 这些都是不太适合我们不是 我们目前根本没有这样子的能力 这个我们每天也在讲 但是没关系的 我们现在不需要 今天我们不需要有这么强大的力量 也不会有这么强大的力量 今天目前我们需要的就是发心决心 这个就是我们目前需要的 然后成佛它也不是短期之内完成的 就是需要时间 然后利益众生也是有过程 这些都是有过程 不是一下子能够做到的 但是都没关系的可以一步一步来 我们现在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非常需要的就是发心 有了这个发心以后 就是有了菩提心了 有了菩提心然后什么都好办 没有菩提心的话 那就是我们做任何事情 都没有太大的意义 所以我们五加行把皈依修完了以后 立即就要修菩提心那那个时候 我们要专心地修一下菩提心 那目前还没有到菩提心 修菩提心的时候 但是我们每一次也得要发菩提心 哪怕是造作的不太标准的也可以

我们每一次听课的时候 先是发菩提心然后听课最后回向 这三个我们之前已经学过了 就是三殊胜这是非常重要的 是大乘佛教的行善的 一个非常好的诀窍这三个 我们任何一个行善都在这个框架下面 先是发菩提心然后专心地去做 最后就是回向这三个非常重要 请大家发菩提心 我们为了让天下所有众生离苦得乐 下定决心要成佛为了成佛 我们今天来学习皈依的修法 这样子发菩提心

然后接下来我们讲今天的课的内容 那么今天的课就是五加行当中的皈依 这个皈依我们前几天也讲过 它的基础 前提的条件 就是对三宝的信心特别的重要 对三宝的信心 三宝的信心来自于什么呢 就是来自于学习 来自于闻思 因为我们很多人 从小的时候的学习都是 跟我们现在讲的学佛的很多的理念 是相反的 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定的时间 来学习来思考 否则的话就是我们的信心不坚定 那不坚定的话 那就是没有办法 以后没有办法修行 有些人他生下来的时候就有信心 他不管是他的是智信还是迷信 就是有一个很坚定的信心 那我们很多人都不一样 我们很多人就跟这些人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开始的时候 是没有什么信仰的 然后因为各种原因 主要是自己的前世的因缘福报 然后就是今生的很多的客观的因素 然后最后就是 我们从没有信仰到有信仰 这样子逐步逐步过来的 所以我们现在我们的信心 也不一定是非常的坚定 所以要多闻思 闻思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那有了这样子的坚定不移的信心以后 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 做一个标准的皈依

2 修皈依的两个意义

然后皈依的修法 修皈依 修皈依是有两个目标 也就是两个意义 我们为什么要修皈依呢 有两个意义

2.1 有功德可以成熟我们的根基

第一个意义是什么呢 我们修皈依比如说打坐观想 然后就念诵皈依的偈 皈依偈 那这个它本身就有很大的功德 很大的福报 我们就不要以为 比如说我们烧香拜佛诵经才会有功德 然后打坐修行那只是我们的一个 心灵的一个训练 一个锻炼 没有什么功德不能这么认为 最有功德最有善根最有福报的 就是我们的身口意三门当中 就是我们的意所造的这些善 才是最殊胜的 身体比如说去磕头绕塔等等 然后语言 我们去持咒诵经 这些都有功德 但是都不如我们的意造的功德 意就是我们的心去思考打坐 这个功德才是真正的最殊胜的功德 所以我们静下来打坐 静下来打坐比如说 这个就是佛经上有明显的记载 比如说我们五分钟 十分钟 这么一个非常短暂的时间当中 无论是修菩提心或者是修皈依 只是在修还没有修出来 这个结果还没有 只是正在努力 那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有非常大的善根 那这个善根平时我们去比如说磕头 或者是去供养等等 就是超越了这些所有的功德 所以它本身就是有很大的功德 因为这个功德 以后逐渐地把我们的根机 使我们的根机成熟 另外一个因为这个功德能够 能够消除我们的很多的罪业 这些都有这样子的作用 然后这样子以后 以后对我们的证悟有帮助的 这是一个方面的意义

2.2 巩固皈依的信心

另外一个方面的意义呢 也就是我们的修行 我们的信心 这个投靠的想法这些决定 这些都不一定是很坚定的 所以我们要反复地去训练 反复地训练 这些道理大家已经非常清楚了 这个皈依 为什么要皈依什么是皈依 这道理大家都很已经很明白了 但是道理明白了之后还要修 那还要修的原因就是要巩固 如果我们已经有了皈依的心 那就是要巩固 所以要反复地串习反复地修 如果还没有那么没有的话 那就是我们的心里能够产生 能够下这样子的决心 就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反复地去修 所以从不管从哪个角度讲 这个修行是非常的非常的重要 非常非常重要 所以我们也要修这个 要打坐修皈依

3 概述三次皈依视频的内容

那修皈依的时候 今天我们讲的就是皈依的 主要是皈依的观想的部分 皈依我们分了几个部分

  • 第一天我们讲了皈依的基础信心 然后另外前几天
  • 昨天我们把皈依的皈依里面的 第一个是我们的念诵 念诵的内容 还有更重要的就是皈依的本质 就是下决心一这些都已经讲过了
  • 那么最后我们讲皈依的观想的方法

4 皈依的观想

这个皈依境是我们这次皈依的时候 也用这个皈依境 然后我们下一次修菩提心的时候 也在这个皈依境 观想这个皈依境 然后在这个皈依境的前面 我们发菩提心这样子都是很重要的

首先简单地说一下观想的方法 观想我们很多人说观想不清楚 我们经常听到的两个困扰 所有人的问题

第一个是打坐的时候心静不下来 有太多太多的杂念这是 另外一个 需要观想的时候就观想不清楚 就这两个是普遍存在的两个问题 那么打坐的时候心静不下来 就是因为我们还没有修禅定 没有修禅定所以这个是非常正常的 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修禅定 没有修寂止 所以就心静不下来 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就是要修寂止才可以这是第一

第二 观想不清楚 观想不清楚是很多人 没有用观想的方法 去正规的方法 没有这个方法 那我们观想是观想不清楚的 观想不清楚 那观想的方法很多人的观想的方法 所谓的观想方法就是去想 就去想 就去想比如说 想一个莲花生大师本尊空行 都是在自己的脑海里面去想 很多人的观想 很多人以为观想是这样子但不是

观想开始的时候 我们就要看这个所观想的佛像 譬如说像观想释迦牟尼佛 那就要去看释迦牟尼佛的佛像 观想莲花生大师 那就是要看莲花生大师的佛像 这样子以后 逐步逐步地能够观想得清楚 这是我们之前也讲过 比如说我们现在观想 观想这个皈依境 它是属于密宗的生起次第 属于密宗的生起次第 也可以属于密宗的生起次第的修法 同时也可以属于显宗里面 比如说像显宗的大乘佛教的经典 像《三摩地王经》等佛教的等 这个显宗的佛教里面讲的一种禅定 这个禅定也是看着佛像 看着佛像修禅定 那我们修这个皈依境 有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都 这个都是属于两方面都可以 比如说这个皈依境 观想皈依境也可以 也属于密法的生起次第 也属于显宗的修禅定的方法 两个方面两个方面的内容都有

那观想的时候我们首先看这个皈依境 把皈依境放在前面皈依境 把这个皈依境的唐卡放在前面 然后光线也不要太强这样子就刺眼 或者是反光这样子的话也就看不清楚 然后光线太暗了也就看不清楚 就是放在一个光线不是很强的地方 就然后这个皈依境的前面 就供简单的供品 简单的供品不需要太多 比如说香灯水果或者是水 就是这些 简单地供一点放一点供品 然后我们就坐在皈依境的前面 然后两只眼睛看

先看这个莲花生大师 观想的时候我们先 首先是看整体的皈依境 先是看整体的整体地看一看 然后看莲花生大师 我们平时应该是一个 单身的莲花生大师 我们用的是单身的莲花生大师 我想双身的莲花生大师 可能有些人还不太适应 实际上单身双身都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4.1 关于双身像

4.1.1 双身像的含义

双身的意思这个我们之前也讲过 双身的意思 任何一个佛或者菩萨 忿怒金刚 或者是寂静的佛菩萨都是一样 所有的双身 它的意思是什么呢 它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它表达的内容 不是我们所看到的这样子 这个空行母她就是象征空性 显宗的般若经典当中也就讲佛母 佛母她指的是什么呢 佛母这个时候 她不是指的是一个女性的佛和菩萨 而是指的是我们的心的本性 如来藏的空性的部分 这个部分叫作佛母 我们这个般若经 般若经的很多经典的前面 就有这两个字佛母什么什么什么 这样子有佛母这两个字 佛母的意思就是空性 为什么空性叫作佛母呢 因为十方三世的所有的佛 过去现在未来的所有的佛 他们怎么诞生的为什么他们是佛 就是因为证悟了空性 证悟了空性他们就是成佛了 空所以证悟空性 空性就像所有佛的母亲一样 因为证悟了空性就诞生了一尊佛 如果佛他如果没有证悟空性 假如有这样子的情况的话 那就不会成为佛 所有的佛包括菩萨 都是因为证悟了空性 所以就是变成了佛 所以佛和菩萨都是证悟空性而诞生的 所以叫作佛母 为了表示为了象征这个空性 所以就是在密法里面有这样子的佛母 空行母就是这个意思

然后像莲花生大师或者其他的所有的 忿怒的寂静的本尊的男性的佛菩萨 那这个是象征什么呢 实际上它是象征我们的心的本性 如来藏的光明的这个部分 光明的部分 然后这个光明的部分叫作佛父 就是这样子的意思 然后拥抱双运的这个佛像 就是因为这个空性 我们的心的本性的空性和光明 我们讲的时候 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语言 可以把它分开讲 空性光明可以这么去讲 然后我们去思考的时候 以我们的分别念 把光明和空性分开去理解 去思考 都可以的 但是 本质上空性即是光明 光明即是空性 也就是像《心经》讲的一样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这两个是无二无别的 无二无别 所以就是为了表达这个意思 所以就是在密法里面 就有很多很多的双身的像

那这个双身像 密法 什么样的密法里面会出现呢 比如说像汉传佛教的密法 还有日本的密法 那这些 这些都是在藏传佛教里面 这些都叫作外密 外密和内密 外密的这个本尊和坛城里面 就不会出现双身的这样子的佛像 虽然是密法 像汉传佛教这大藏经里面 也有很多很多密宗的经典 这都叫作唐密 那么这个唐密这里面这些唐密 藏传佛教里面也有很多的经典 这叫作外密那这个坛城里面 这个坛城里面的所有的佛都是单身的

4.1.2 内密才有双身像

然后就到了内密的时候 才会有双身的像 那么内密的这个 因为根机根机不一样 比如说先是学显宗的根机 然后就是学外密的根机 最后就是学内密的根机这样子 所以因为他们的不同的 不同的众生不同的法器 而就产生不同的这样子的表达的方法 但是方法不管是 无论是什么样的方法来表达 实际上所表达的内容 从显宗的时候都已经讲过了 像显宗的大乘佛经 比如说《维摩诘经》还有就是像《楞伽经》《解深密经》等等 还有《大涅经》等等这些佛经 这些佛经里面实际上一直都在讲 我们的心的本性既是光明又是空性 一直都在讲 但是表达的方式就有不同的方式 这样子来表达 实际上双身像是这样子的

4.1.3 观修单身或双身像自己选择

这个我们之前也讲过 但是因为有些人看了这张图的时候 就可能有些人就有些人比较拒绝 或者是有些人甚至心里就会产生烦恼 都有可能 所以我想我们不用双身的像 我想用个单身的像 但是如果自己觉得没有问题 可以观想双身的像 虽然我们道理上明白 这个双身就是这样子的意思 但是有些时候可能因为 有些时候观想的时候 可能有些人就比较喜欢单身的像 那这样子的话你们可以选 单身的莲花生大师的像来观想就可以 这根据自己的情况就可以的 那这样子的像这样子的佛像

4.2 具体观想方法

然后我们把这样子的皈依境放在前面 放在前面先是整体地看一遍 然后看完了以后 然后再去看莲花生大师 看莲花生大师的时候 稍微比较仔细一点地去 认真地去观的话 那就是先是看面部 然后再是左手 然后是右手 然后再是右腿左腿 这样子逐步逐步地去看 比如说先看脸部 然后把莲花生大师的脸 我们的心里清楚了以后 然后再去看右手 左手等等 这样子一步一步地看

4.2.1 修皈依的重点是决心

但是我们昨天讲过了 在修皈依的时候 它的重点就不是这个观想 在这个观想上面 大家在修皈依的时候 不需要下太多的功夫 但是如果能够观想得清楚那就更好 能清楚就是更好的 但是我们重要的和次要的 前几天我们讲得很清楚 这一次我们最重要的不是观想 也不是念诵 而是下定决心从现在起生生世世 我们投靠佛法僧投奔佛法僧 这个决心这个决心必须要坚定 必须要有坚定不移的这样子的决心 下这样子的决心这才是修 皈依的重点

所以我们这个皈依 观想这些上面要求不是很高 但是如果能够观想得清楚的话 那这次我们观想清楚了以后 一次修菩提心的时候也用得上 还有一个最后的时候 修上师瑜伽的时候也就是这个观想 所以这一次观想得清楚的话 下一次每次的时候 每一次都用得上是非常好的 但是如果这一次 如果时间上来不及的话 那就我们主要就是主要的重点 就放在下决心投靠三宝这个上面 其他的就能修多少就修多少这样子

4.2.2 把所有的上师观为一个形象

然后看这个莲花生大师 先看莲花生大师 然后观想的时候我们要观想 在密法里面任何一个时候 比如说修上师瑜伽 或者是修某一个本尊修什么样的法 这个时候表面外面的这个形象 有些时候是莲花生大师 有些时候是另外的佛菩萨 这样子的形象 但是本体 本体上我们要观莲花生大师 然后释迦牟尼佛 还有我们的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 我们今天我们大家的上师 就是法王如意宝 然后以及其他的 比如说我们有十个上师二十个上师 这样子的话 那把所有的上师观想为一体 那这个我们观想的外形 这个形象就是莲花生大师 本体就是是莲花生大师 然后同时也是释迦牟尼佛 还有就是自己的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 还有我们其他的 自己对有信心的这些上师都可以观想 就观想为一体 这样子观想

4.2.3 睁开眼睛长时间看佛像

首先我们眼睛看 看了以后 就把这个比如说我们观想的时候 眼睛看莲花生大师的面部 或者是其他的部位 然后心里没有 把所有的这些杂念放下来 没有不起任何的杂念 这样子非常平静的状态下然后去看 看了以后稍微时间长一点的时候 那这个时候我们闭着眼睛的时候 也就是好像是 像睁开眼睛正在看的时候一样 特别特别清楚的 就在我们的脑海当中会出现 那这个出现 不是我们的分别念去思考的 不是我们去想的而是直接 因为我们看了很长时间 然后这个佛像直接 就像照相机就拍下来的照片一样 就直接就通过我们的眼睛 直接就是印在我们的脑海当中 或者是我们的意识当中 无分别念的意识当中 已经是很清楚很清楚 所以需要的时候立即就会出现 这个时候不需要去想 不需要分别念去想 要达到这种层次的话 那这个就是已经是非常非常好

那还有一个 我们观想实在是观想不清楚的话 那就我们就心里想也可以 这个就是最最最简单的最简单的方法 实在是观想不清楚 花了很长时间也观想不清楚的话 那就没关系的 我们心里去想就可以了我们去想 把这个皈依境上面的这些所有事 都背下来然后我们去想 就是我的面前前面 有莲花生大师有佛有菩萨 这么去想也可以 这是最最最简单的方法

但是我想应该不需要这样子 我们去就花一点时间 去看这个皈依境这样子的话 最后还是能够观想得清楚的 都应该是没问题的 这样子观想的时候 首先我们就观想在比较远的地方 离自己比较远的地方的前面

4.2.4 次第观想如意树的五个树枝

佛像是不能放在远的地方 就是放在比较近的地方 能看得见的地方 但是我们心里观想的时候 观想离稍微比较 自己稍微远一点的地方 我们观想一棵如意树 也就是一个很大的一棵树 然后这个树就是以各种各样的珠宝 各种各样的珠宝组成的 观想一个这样子的树 然后一棵很大很大的树 然后这个树就有五个树枝 这个前后左右然后中间 五个树枝 然后这五个树枝上面也 这个五个树枝当然也不是一根 就是有很多很多的树枝构成的 这样子这个五个部分 然后这五个部分上面 五个树枝上面

5 皈依境

5.1 中间树枝上是莲师

我们观想观想的时候 中间的树枝上面就观想莲花生大师 观想莲花生大师 这是第一个 我们皈依的时候 我们前几天我们也讲过 还有我们每一次受皈依戒的时候 曾经也讲过很多次 我们并不是皈依某一位上师 并不是皈依某一个某一尊佛 我们是皈依所有的佛十方的三世的 过去现在未来的所有的佛 我们都观想这些佛 但是因为这莲花生大师 我们这一次 观想在这个中间的原因是什么呢 虽然这些所有的佛 都跟我们的修行离不开 尤其是没有如果没有释迦牟尼佛 那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修行学习 都不可能 但是离我们比较近的 离我们比较近的是我们的上师 比如说释迦牟尼佛 也不是离我们远 也不能这么说 但是从现实的从现实的角度看 那么佛是几千年前的一个这样子的佛 然后上师一代一代一代地把佛的思想 佛的智慧以及佛的加持 已经一直就传递给我们 最终就传递给我们 这个中间的传递给我们的是上师 所以是比较重要的 所以我们把上师观想在中间 上师观想在中间

这个 皈依境上面把莲花生画得很大 然后佛就是在前面画得很小 这个并不是说佛不重要了 佛是最重要的但是因为 莲花生大师要画这么大是原因是 因为佛的智慧 佛的加持 如果没有上师莲花生大师 我们得不到 所以这个里面中间就观想莲花生大师

还有一个莲花生大师的功德 请大家自己去看一些 莲花生大师的传记也有一些中文版 所以这个末法时代 就是末法时代 就是像现在这样子的这个时代 修行人修行内外的违缘重重 这样子的时候 那三世诸佛都有加持 都有功德 但是每一个每一尊佛的愿力 愿力不一样所以在这个时候 莲花生大师遣除违缘等等 各方面都是非常非常有强大的加持 所以我们观想莲花生大师 形象观想莲花生大师 本体就观想我们的所有的上师 这个是中间的树枝上观想莲花生大师 然后这是第一

5.2 前面树枝上是佛

第二 我们观想这个前面的树枝上 就观想佛 观想 前面的树枝上观想佛 这三尊佛 这三尊佛中间是释迦牟尼佛 这个左右是过去的佛和未来的佛 那这过去 这三尊佛是代表所有的佛 过去现在未来的所有所有的佛 那我们观想的时候不是观想三尊佛 我们以这个过去和未来的佛 就是一个代表而已 我们把所有的佛都观想在前面 以释迦牟尼佛作为主要的主尊 然后在这个周围就成千上万的佛 就观想在这个前面这就是佛 这个前面的树枝上面观想佛 它皈依境 皈依境它没有画那么多的佛 就只有三尊佛 但是我们观想的时候就观想所有的佛 前面的树枝上这样子中间 中间上面的这个中间这一尊 就是释迦牟尼佛 观想在前面

5.3 后面树枝上经函代表法

然后后面的这个树枝上面 那后面的这树枝上面都是经函经文 这个都是大圆满的经文 这些都是经书 佛经 然后我们观想的时候把大圆满的佛经 以及其他的所有的佛经就是观想 观想的时候 我们观想这个佛经 每一个佛经都它自然就发出 字母音母这样子的声音 字母咒和音母咒的声音 自然发出这样子声音 然后观想在这个最后的树枝上 那这个是我们皈依三宝的时候 皈依三宝的时候佛法僧里面 刚才佛就是我们刚才观想的 这个前面的这三尊佛这个就是佛 然后法就是我们刚刚看到的这个法 这就是代表法

5.4 左右树枝上大乘和小乘的僧众

皈依佛皈依法然后 皈依僧 皈依僧 皈依僧的时候 右边的树枝和左边的树枝上 观想大乘的僧和小乘的僧众 这是右边的树枝 右边的树枝上就观想 天乘佛教的八大菩萨 八大菩萨就像观世音菩萨 文殊菩萨 地藏王菩萨等等 八大菩萨 以八大菩萨为首 还有在这个周围观想所有的 大乘的僧众大乘的菩萨 皈依境里面只有只画了这八个 但是我们观想的时候 这八个是代表所有菩萨的 然后在这个周边观想 观想所有的大乘佛教的僧众 都观想在右边的这个树枝上 这个右边它是不是我们的右边 是莲花生大师的右边 这个左边和右边有些时候我们 佛经上的说法和平时我们的理解 有些时候是相反的 佛经上说的右边 就是莲花生大师的右边 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说左边和右边 是我们的右边和左边 那这地方的右边是莲师的右边 右边的这个树枝上就观想这个 右边的树枝上就观想大乘的僧众 然后就是左边的这个树枝 左边的树枝上面是小乘佛教的僧众 小乘佛教的僧众在佛陀的这些 小乘佛教的僧众当中也有八大僧人 八大僧人就是像 目键连舍利子 阿难等等 有八个声闻 是佛陀的最殊胜的八大僧人 然后在这个周边 我们观想所有的小乘佛教的僧众 皈依境里面只有这八位这是代表 然后我们观想的时候 在这个周围就观想 所有的小乘佛教的僧众 都观想在这个周边 那么这两个右边和左边的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僧众 这加起来就是僧这就是僧

佛法僧这样子以后我们 这个 皈依境里面有佛有法有僧这样子 中间就是上师 然后前面是佛 后面是法 然后左右两个就是僧 左右两个都是僧这样子

5.5 莲师上面是传承上师

然后在上师的上面再观想传承的上师 传承上师 大圆满的传承上师 这些都是大圆满的传承上师 这些上师的传记 我们可能很多人也不知道 这些上师是什么样的 他的这个有什么样的功德 然后可能是这些背景都不是 不一定是很清楚 简单地了解的话我们可以看《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的 后面的上师瑜伽 上师瑜伽里面有一个简单的简略的 简略的大圆满的传承的上师的传记 可以在这里可以去了解 另外一个比如说 像敦珠法王的大圆满的传记等等 有一些是有中文版的 大家可以在这些书里面可以了解

5.5.1 法身普贤王如来

那首先第一个 最上面的最上面的这尊 这个蓝色的最上面的这个蓝色的 就是普贤王如来 这个上面都有字 大家都可以 就是为了方便大家 就上面有字 这是普贤王如来 普贤王如来就是 在这个世界的第一尊佛 就是普贤王如来 这个世界上必须要有一个 必须要有一个第一尊佛的存在 如果没有第一尊佛的话 那我们大家都是众生 大家都是众生大家都是迷茫的 大家都是有无明的 这样子的话谁也没有证悟 那么这样子的话大家都一样的迷茫 那么谁也不能给谁指路 所以就是必须要首先必须要有一尊 第一个第一个成佛的人 那么这个就是在大圆满里面 就讲普贤王如来 普贤王如来为什么第一个 那么普贤王如来 他的上师他的佛是谁 他没有上师的 因为这个我们之前讲过 我们的心的本性如来藏 它是光明纯洁这样子 然后这个光明和纯洁当中 开始产生第一个念头 第一个念头刚刚诞生的时候 普贤王如来那个时候就是知道 这是我们的心的本性就是一下子 比如说我们现在有些人 比如说产生一个念头 他立即就知道这个念头的本性 然后就开悟了就是像这样子 他第一个念头出来的时候就证悟了 比如说后面 比如说像汉传佛教六祖惠能大师 然后藏传佛教的等等 有很多的上师们就在这个轮回当中 就轮回了很长很长时间以后 最后的时候就把这个 认识到了心的本性 那普贤王如来第一个念头出来的时候 就认识到 认识到所以他就那个时候就成佛了 所以这个是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尊佛 也是大圆满的法的源头 源头就是普贤王如来 这是第一个这叫作法身 法身和报身化身这三个当中 叫作在大圆满里面这叫作法身 也叫作法身 也叫作普贤王如来 普贤王如来这个佛 要分要有两个 两尊 一个是法身法身普贤王如来 法身普贤王如来是我们的心的本性 然后另外一个我们刚刚讲的 第一个念头出来的时候 就认识到了自己的心的本性成佛的 那这个不叫我们的心的本性 这叫作普贤王如来 这就是像释迦牟尼佛这样子的佛 那这个是天下第一尊佛 也是大圆满的传承的源头 这是第一尊

5.5.2 报身金刚萨埵

然后第二就是金刚萨埵 第二尊是金刚萨埵 长圆满的法先是普贤王如来 然后就是传给金刚萨埵 然后普贤王如来也有双身的 然后金刚萨埵也有双身的 而我们都用了单身的金刚萨埵 是为了方便大多数初学者 如果是你们如果想观想这个 像普贤王如来或者金刚萨埵 都是观想双身的一那也都可以的 这是第二尊叫作报身报身金刚萨埵

5.5.3 化身极喜金刚

然后第三 第三就叫作极喜金刚 极喜金刚叫作嘎日多吉极喜金刚 极喜金刚这个就是在人间 真正地第一次传 以人的形象来传大圆满的 就是这个极喜金刚 然后极喜金刚他怎么样证悟了 他怎么样传大圆满 这些我们可以去查资料 这些佛经的这些资料里面 尤其是大圆满的资料里面 讲得非常的清楚 然后这就是 在人间第一次传大圆满的人 他以人的形象出现这是第二

5.5.4 西日桑哈(汉族人)

然后第三是莲花生大师 实际上莲花生大师的上师 还不是极喜金刚 就是这左边有一个西日桑哈 西日桑哈对就是西日桑哈 那西日桑哈就是莲花生大师的 莲花生大师的上师就是西日桑哈 极喜金刚把大圆满传给西日桑哈 西日桑哈在大圆满的佛经里面记载 他是一个汉族人 不是印度人也不是藏族人是汉族人 他的故乡就是当时的 最古老的西安的名字 这个西安的他是在应该出生在西安 那这样这是一个汉族的一个修行的 成就大圆满的修大圆满的人 也是莲花生大师他们很多人的上师 然后这是西日桑哈

5.5.5 莲花生大师–藏地第一次传大圆满

然后就是莲花生大师 莲花生大师就是 第一个到西藏来传大圆满的 就是莲花生大师 第一个到西藏来传大圆满的 刚才我们讲这个上面的极喜金刚 他是第一次第一个在人间传大圆满的 就是公开地传大圆满的 然后就是西日桑哈 然后莲花生大师在西藏 就是把有一部分的大圆满 就是传给了几个弟子 在西藏是有二十五大弟子 那下面是益西措嘉 益西措嘉空行母 然后她是其中一个 还有有二十五尊大弟子 非常非常 成就非常了不起的 有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的大弟子 然后但是莲花生大师 虽然是第一次传大圆满 但是不是很公开的不是很公开

5.5.6 布玛莫扎–藏地公开传大圆满

后来公开地传大圆满的就是布玛莫扎 就是在这个旁边 布玛莫扎 那布玛莫扎就是第一公开地在西藏 公开地传大圆满然后传完了以后 就在这个大圆满的佛经记载 传完了以后布玛莫扎就到五台山 到了五台山以后他没有放弃这个身体 很多人是舍去了这个身体然后成就 直接以现世现在的这个身体虹光 虹光成就了 虹光以后在五台山 然后很多有缘的人可以在五台山 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可以见到布玛莫扎 这是大圆满的历史当中 是这样子记载的布玛莫扎 然后布玛莫扎就后来 就是在西藏把很多的大圆满 就公开地就传下来了 虽然第一次传是莲花生大师 但是不是普遍性地传 后来就普遍性的就是布玛莫扎

5.5.7 贝若扎那(大译师)

然后布玛莫扎下面就是贝若扎那 贝若扎那就是当时的一个翻译家 也是翻译家 翻译大圆满的很多很多的经典 他不仅仅是一个学者 翻译家 不能这样子理解 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者 也是很多的大圆满的法 是贝若扎那翻译的一这个是贝若扎那

5.5.8 蒋华西宁(文殊友)和嘉那斯扎

然后右边 右边的传承上师 传承上师里面有嘉那斯扎 蒋华西宁 上面是蒋华西宁 然后下面是嘉那斯扎 对 这些都是印度的大圆满的传承上师 但是他们没有来西藏传大圆满 这些都是 后来是在莲花生大师和布玛莫扎传的 但是这些都是大圆满的上师 所以我们观想的时候 都可以这样子观想

5.5.9 益西措嘉

然后中间的益西措嘉

5.5.10 无垢光尊者

和下面是无垢光尊者龙钦巴 龙钦巴尊者是 不是直接从益西措嘉听法 因为这个中间是有很长时间的 但是龙钦巴很多时候 很多时候是可以 跟莲花生大师益西措嘉 是可以像面对面这样子沟通的 所以就是有在藏传佛教里面 传承有两种传承 一个叫作远传 远传是 就是一代一代这样传下来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 那个龙钦巴跟莲花生大师 益西措嘉 中间有很长时间了 有好长好长一段时间 然后另外一个叫作近传 近传就是虽然这个时候人已经不在了 但是像吉美林巴跟无垢光尊者 他们也是这样子 吉美林巴经常就讲

5.5.11 吉美林巴

还有这个是吉美林巴 这个瑜伽士是吉美林巴 那吉美林巴的著作里面 他经常讲他上师是无垢光尊者 但是他们两个之间还是有很长时间 吉美林巴他没有见过龙钦巴 没有见过龙钦巴 但是因为龙钦巴很多时候在 很多时候都吉美林巴在禅定当中 很多时候就见能够见到龙钦巴 所以他们也是可以面对面地传授提问 这些都有的所以这些都是 这些都叫作近传 近很近的传承这样子 然后是龙钦巴 还面这个是吉美林巴

5.5.12 国王赤松德赞

这个另外这边的就是赤松德赞 也是二十五大弟子当中的 莲花生大师的 二十五大成就者当中的一个

5.5.13 华智仁波切和法王如意宝等传承上师

然后吉美林巴以后 是就到我们比如说像华智仁波切 写这本书的华智仁波切 还有到我们的上师法王如意宝 这一代一代有很多的上师 那么这个皈依境上面 它不会画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上师 但是我们观想的时候都可以观想 这些叫作传承上师 然后我们可以观 这个这里面的传承上师 有几个主要的传承上师 然后我们观想的时候 所有的这些传承上师 都观想在这个周围 就观想在这周围这样子就可以 如果是观想不清楚的话 那我们心里想就可以 就是主要这几个 然后在这个旁边有无数个 这个历史上这么一千多年的 还不止一千多年 从印度到现在这样子的话 就是两千多年接近三千年的 这么长的时间当中 有很多很多的大圆满的成就者 这些都我们观想在这个周边就可以了 这个就是传承上师

5.6 本尊观世音菩萨

然后这个传承上师之后 这观想完了以后 还有前面还有本尊 这是这个 皈依境上面一个观世音菩萨 一个站立的观世音菩萨 四臂观音

5.7 空行金刚瑜伽母

还有一个就金刚瑜伽母 我们 最后我们修破瓦的时候 把自己观想为金刚瑜伽母 也有

5.8 其他本尊

然后在这个前面有那个还有本尊 这些本尊比较复杂 我们可能是 大家可能不太认得出来 都没关系 就是这个后面的一排 上面的一排 全部都是本尊 像比如 比较我们比较出名的 大家都比较清楚知道的 比如说像马头明王普巴金刚 就是狮面佛母等等 这些是可能大家听说过 其他的可能不一定是听说过 都是这个都是宁玛派的 大圆满和摩诃瑜伽里面的一些本尊

5.9 宁玛巴的护法

然后下面的这个一排 下面的这一排都是护法 这些都是护法 都是大圆满的护法 宁玛派的大护法 那这些护法和本尊 我们观想的时候 就不一定能够观想得清楚 但是我们心里想就可以了 我们就想把这个五个树枝的这些 这些左右前面前后的树枝之间 就是充满了护法 还有充满了本尊护法 就这么观想就可以了

一个一个观想可能不是 不一定很清楚但是心里想就可以 主要的几个 我们最好观想得比较清楚一点 主要是莲花生大师 然后就是左右的僧 僧众 后面的佛法 前面的佛 这几个要观想得清楚一点 这样子的话就其他的我们心里就想 有这样子这么多的佛 这么多的菩萨 这么多的本尊都在我的前面 那样子观想

然后这些 先是看唐卡 比较观清楚了以后 然后我们观想莲花生大师 和这些所有的皈依境上面的佛菩萨 都面朝着我们面朝我们这样子观想 就是就在我们的面前观想 前面的面前的空中观想 那这个里面除了佛法僧 还有密法从密法的角度 比如说上师本尊空行 这三个也有了 莲花生大师是上师 然后本尊我们刚才看到的 这个前面的树枝上面的这一排 全部都是本尊 然后空行 这个上面就有比如说像狮面佛母 然后金刚瑜伽母等等 也有空行 所以这个上面有 我们昨天的开显解脱道这个仪轨 里面的上师本尊空行就是空行母 这三个 还有就是佛法僧 这都在这个皈依境当中 所以我们这样子去观想 就主要的部分就观想 然后看清楚了 首先是眼睛看看清楚了以后 然后我们把这个观想在自己的前面 把它不要当作一种一个图像 不要把它当作一种图像 然后把它当作真实的佛菩萨 观想在我们的前面 观想我们前面 然后每一尊佛 这个上面的每一尊佛每一尊菩萨 都是大慈大悲有智悲力 具足智悲力 智悲力是什么 智就是有佛的智慧 每一尊佛每一尊菩萨 这个忿怒的寂静的都是有 都具备佛的智慧 悲每一尊佛都具备大悲心 然后力就是每一尊佛 这个皈依境上面的所有的 佛 菩萨僧众 都具备度化众生的事业 这个度化众生的能力力量 那这三个每一尊佛都具备这三个 然后就面朝我们 这样子观想在我们的前面 然后我们最后就把这个 观想为真实的佛菩萨 开始的时候就用眼睛看 后面比较清楚了以后就不需要再看 这个时候就我们心里想 真实的佛菩萨就在我们的前面这样子 如果我们有强大的信心 也就是我们的信心足够 这样子的话那我们的肉眼 虽然看不到我们前面有没有佛菩萨 但是就像一个盲人的前面 站着很多很多人一样 我们的我们虽然我们看不见 但是佛菩萨无处不在 这个显宗的很多大乘佛教经典当中 都这么讲 实际上佛是确实是有这个力量的 我们把佛观想在我们的前面 真实在我们前面一样这么去相信 然后去祈祷皈依 那么佛菩萨一定会在我们的前面 所以这样子观想这个非常的重要

5.10 父母为代表的众生

然后这个观想完了以后 我们再观想我们自己在这个 像我们就是像我们现在 以现在的这样子的形式 观想在前就在前面坐在前面 然后我们的右边观想现世的父亲 左边 观想现世的母亲 然后在我们的前面观想 观想比如说这一生当中 如果有我们自己不太喜欢的人 比如说曾经伤害过我们的 或者是现在就对我不太好的 这样子的人 平时不太 自己不太喜欢的人 就观想在前面 然后在这个周边就观想 所有所有的六道轮回的众生 就像成千上万的人聚在一起 看表演或者是看足球 看运动这样子的时候一样 我们所有六道众生的 六道轮回的众生就观想在这个周边

然后佛菩萨 皈依境上面的佛菩萨 观想在我们的六道轮回的 所有六道轮回的众生的前面 我们就坐在这里然后开始做皈依 这个就是观想的部分了 观想的部分

6 修皈依的决心

接下来观想好了以后 然后就是开始修皈依

6.1 皈依佛

修的意思我们昨天也已经讲过了 我们以非常虔诚的强大的信心 强大的信心就是发自内心的 坚定不移的就是下决心 这里面的佛就作为我的 生生世世从现在起乃至成佛之间的 生生世世就作为我的唯一的导师 释迦牟尼佛就是我的唯一的导师 这些佛就是我的唯一的导师

6.2 不皈依其他导师

然后除了这些佛以外我没有任何 再不去寻找其他的导师 这样子下定决心 反复地强化这个决心反复地这样子

6.3 皈依佛法

然后后面的这个法 后面的这个法宝法宝就是 我们下决心 这个后面的 后面的树枝上的这个法宝 就是我从现在起生生世世 就是作为我的所学习所修行的法

6.4 不皈依外道的法

除了这些法以外 我不修邪门外道的法 然后这种决心从没有到有 从有到最后坚定不移 就是要达到这样子的层次标准 这是皈依法

6.5 皈依僧众

然后两边的僧僧人僧众 然后我们下决心 我从现在起乃至成佛之间的生生世世 这个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僧众 才是我的唯一的道友

6.6 修外道的不是道友

除了学佛的大乘小乘的僧众以外 修邪门外道的人就不作为我的 不作为我的道友这样子

6.7 皈依三根本

然后我们又把这个 依靠上师依赖本尊依赖空行 那这也是密法的说法 实际上这个就是说法不一样 实际上内容都是一样的

我们皈依佛菩萨 皈依三宝 然后这样子下决心 然后发自内心的 发自内心的就是下决心 然后必须要有坚定不移的决心 然后同时也就下决心 我从今以后在这个修行的道路上 全靠三宝投奔三宝投靠三宝 除了佛法僧除了佛法僧以外 再也不去寻找任何投靠处 就是这样子下决心

7 念诵皈依偈

然后一方面这样子下定决心 另一方面我们就念皈依偈 首先观想观想好了以后 在这个观想好了以后 在这个观想的皈依境前面 然后我们下决心立誓或者宣誓 下决心然后下决心完了以后 然后再念这个皈依偈

8 修法的顺序重要性

我们之前就讲过了 不要一开始的时候就念皈依偈 开始时候念皈依偈的话 我们既没有观想又没有下决心 这都没有来得及 就直接去念这些 皈依偈的话 那这个意义不是很大

所以这个有一个步骤 步骤是三个步骤 先是观想这个时间不一定 我们就是观想得稍微比较清楚为止 一开始的时候可能需要花一点时间 就专门地去看这个皈依境 然后到后面的时候 可能不需要这样专门去看 就心里想的时候就能够想得比较清楚 但是我们刚才也讲过 这个要求不是很高 不像修本尊这样子的时候 要特别特别清楚 那这个能清楚是非常好 但是没有那么清楚的话 也不是很大的问题 但是先还是要去想 要去观想

观想完了以后然后再去下决心 我从现在起生生世世依靠三宝 这样子下定决心这个特别重要 这就是我们这两天都讲过了 皈依这两个字的核心关键就是这个 下定决心从今以后就是投靠佛三宝 三宝上师三宝 那这个就是最最重要了

8.1 未来任何时候都要想到上师三宝

然后我们在这个整个的过程当中 整个的过程当中 一方面念仪轨皈依偈 另外另一方面同时可以同时进行 另一方面下定决心祈祷 皈依境 然后就是我从现在起 生生世世就是全靠三宝 无论是我未来无论是这一生 或者是生生世世在任何一个时候 我们的修行顺利的时候 无论是不顺利有违缘的时候 还有就是我们的工作生活等等 这些人生当中的所有的事情 成功的时候 失败的时候 还有就是比如说 我们心情非常失落的时候 或者是特别高兴的时候 感到非常的幸福的时候 感到非常痛苦的时候 无论是什么样的时候 都要想到上师三宝 主要是要想到三宝

然后就是任何一个时候 这个一个人的人生当中 就有就主要就是两个阶段 一个是比较幸福的时候 有些时候是比较不开心的时候 主要是这两个 那么不管是幸福的时候 或者是不太开心的时候 都要想到三宝然后祈祷三宝 这样子的话

8.2 有信心的话就会感受到三宝的加持

如果我们自己有这个信心的话 那么我们随时随地 一定能够感受到三宝的加持 这加持科学是没有办法解释 任何一个世俗的学科理论 是没有办法解释没有办法证明 但是我们作为一个修行 作为一个虔诚的修行人 这样子的话那随时随地 都能够感觉得到加持的存在 那么这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一个人有一个虔诚的心 那这样子的话这个人的内心当中 是非常非常阳光的非常阳光的 任何一个时候 都是非常阳光非常温暖 比如说过去很多很多的修行人 就是哪怕是坐监狱坐牢 人是没有自由的关在监狱里面 但是他们在监狱里面 都是内心是很快乐 很开心 完全可以达到这样子的境界 那么这个力量是来自于什么呢 这个力量就是来自于他们的信心 所以信心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我们之前也讲过 信心必须是智信 必须是智信不能迷信 这个有这样子的信心 那么任何一个人他的人生一定是 不管是什么样的时候 都是在内心当中是非常阳光的

这个我们并不是说一个人有信仰 那么他一辈子都是顺顺利利 不是这样子 我们必须要知道佛法佛的加持 佛法它不是不是用来 不是用来让我们不生病 或者不衰老不死亡 这个不可能的一这是自然的规律 那么这些都没有办法解决 那学佛佛法的作用是什么呢 作用就是比如说 生老病死仍然它会发生 但是不会因为生就痛苦 不会因为衰老而痛苦 这些痛苦都会解决不会痛苦的 但是人会一样的会衰老 样的会死亡一样的会生病 但是他不会因为生病而痛苦 但是我们 不痛苦的意思就是说心灵上不痛苦 但是肉体上修行的境界 没有达到比较高的层次之前 肉体上的痛苦是暂时是解决不了的 稍微境界稍微高一点的时候 肉体上的痛苦也可以解决 然后生老病死的痛苦可以解决 然后我们生活上的 很多的不顺心的事情 然后这些事情发生了以后 这些事情不会给我们带来痛苦打击 这样子所以这个就是学佛 佛法的力量 佛法的力量

我们不要希望 这个就是念佛烧香拜佛 那我一辈子都是不会 不会出现任何的不顺心的事情 这个是不可能的 不是这样子 佛法本身就不是 这个我们当然比如说 我们就修行修得非常境界非常高 像第一地菩萨或者是像佛一样 达到这个境界的时候 那这个时候 当然就是可以说是不生不老 都有可能了 但是在这个之前不是这样子 只是给我们解决痛苦的这个部分

所以在一个是真实真正有虔诚的信仰 那不管是什么样的人 这个确实是非常的重要 在人生在生活当中都是非常 不仅仅是宗教生活 现实生活当中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 这个信心是非常重要 要面对很多很多事情的时候 没有这样子的信心 那就我们很多时候都是非常的痛苦 虽然我们拥有的是越来越多 但是我们的身体越来越不健康 然后就是心情就越来越失落 越来越不开心 那么这些都是因为没有信仰 就是这样子最后都是这样子 然后伦理道德也就越来越差 这些都跟信仰有关系的 所以任何一个人 他有一个就有一种信仰 尤其是一个不是迷信的 比如说智信这样子的信仰 那他这个信仰对这个人的帮助 帮助是很大很大的 很多时候这个帮助是完全超越了 世俗的金钱和权力可以帮助他的 这个就完全可以超越这些 所以是非常的重要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观想了这个皈依境 然后在这个前面 我们要发出这样子的信心 然后诚心实意地祈祷 主要是自己下决心 然后投奔投靠 或者是佛菩萨作为我们的导师等等 这样子的下决心 然后在这个决心当中就念咒 这两个可以同时进行

9 皈依中寂止禅定的修法

然后有些时候 因为我们时间长了以后 有些时候又觉得感觉到疲惫 那这个时候就可以停下来 也不念皈依咒也不观想 也什么都不想 就把所有的思维都停下来 停下来了以后可以修寂止 可以修寂止 可以修 把所有的思维停下来的时候 就可以达到一个 非常非常平静的 平静的状态 我们的心有些时候 我们自己也就把握不住 有些时候我们的周边 都是非常的平静 非常的平静 没有人干扰 没有任何人干扰 非常非常平静的地方 但是我们心就是静不下来 特别的烦躁 有些时候非常热闹的地方 比如说像超市商场 或者是在公交车上等等这样子的时候 如果你想心静下来 一下子就可以进入 一个非常平静的状态 周边的很多很多人吵闹都不影响 就是这样子 所以我们的心是 我们自己很多时候也就把握不住的 那不管怎么样 我们因为这个时候修了 皈依境 就感到比较疲惫的时候静下来 它完全可以进到一个 非常平静的状态当中 那这个平静的状态就是禅定 就叫作禅定 实际上就是进入了阿赖耶识的 这个层面 这个状态当中

9.1.1 禅定中的观察和初步的证悟

那还有就是进入了这个状态的时候 我们同时也可以留意看看这个状态 到底谁进入了这个状态 状态和进入所 所进入的状态和进入者 这两个到底可以分还是不可以分 是一个还是两个 到底谁进入了什么样的状态 这个我们也同时也就可以注意一下 说不定这个当中 我们就有可能就证悟了 证悟了 证悟实际上是没有什么 没有什么东西就进入什么状态 实际上是没有这个状态 所进入的状态和进入状态者 这两个都是我自己的分别念分出来的 实际上这里没有这样子的东西 这里都是一片宁静 一片像虚空一样 有可能深深地体会到 如果体会到了 那这就是一种 有可能是一种初步的证悟 但是我们先大家不要 要求不要那么高 这个是只能说有可能而已 有可能但是 不是每一个人修皈依的时候就证悟 没有这样子的没有那么容易 但是也不排除这样子

9.2 思维修要延伸思考

那反复地非常非常虔诚的心去皈依 反复地去思考 我们很多人经常讲很多很多人问 就是我们把这个修法里面 它讲的这些思维 我就五分钟士分钟就完成了 接下来就不知道应该去做什么 那这个我们可能是太死板了 太死板了 我们只是把这个文字背下来 然后把这个文字所讲的东西 就简单地去过 在我们的脑海里面就过了一下 那不是这个不是 这些文字里面的这些内容 我们要去感受然后要延伸延伸 要深入地去思考这样子的话 那么这个一句话两句话的内容 我们可以思考很长很长的时间 不要那么死板 要去这样子去展开地去思考 然后去想重点就是这样子 这个是真实的皈依

10 起坐

10.1 佛菩萨放光

然后最后比如说 一个小时或者两个小时 最后我们起坐的时候 然后又再一次对皈依境的三宝 发起强烈的强大的信心 这个时候这皈依境 我们观想这个 皈依境的上面的 每一尊佛菩萨身上发光 发光发红色的光 红色的光发光 或者是 般是他们的身体的颜色是什么样子 就发什么样的光 这样子也可以 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观想 观想红色的光 这个光照射我们六道轮回的众生

10.2 六道众生融入莲师心间

照射我们的时候 那我们所有六道众生 因为这个光的照射然后所有的众生 都飞入莲花生大师的心间 所有所有的众生所有众生 就是因为这个光照耀我们的时候 我们所有众生都 就进入莲花生大师的心间

这个观想 有些时候我们观想莲花生大师 或者佛菩萨化光进入我们的身体 有些时候我们把我们自己 就融入到这个皈依境的心间 那皈依的时候 就是把我们融入到这个皈依境的心间 这就是意思就是 我们投奔投靠了这个 皈依境 所以我们最后我们都融入到佛菩萨

然后比如说我们有些时候 把佛融入到我们 那这个时候 意思就是说我们本来就是佛 我们本来就是佛 所以可以把佛融入到我们 然后就我们的心 然后我们成为无二无别 是这个意思

那皈依的时候 我们六道众生 都是投奔投靠这个皈依境的 所以这个光照耀我们的时候 我们所有人就进入皈依境 尤其是进入莲花生大师的心间 这个区别

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 我们进入佛的心间也好 佛融入我们的心也好 最后我们要知道 佛和我们都是无二无别 这样子六道众生 都融入到佛的莲花生大师的心间

10.3 传承上师和佛菩萨融入莲师

然后上面的传承上师就往下化光 都融入到莲师 然后周边的这些僧和佛全部化光 化光的意思都变成光 最后这个光就融入莲师

10.4 莲师化光消失于空中

然后莲师也就是从边缘开始就 边缘上就开始变成光 最后莲师也就变成 一个很小很小的一个亮点一个光 然后这个光也在这个 就在这个地方 就在就地消失就在空中消失了

10.5 在空性中安住

空中消失空中消失以后 我们这样子观想完了以后 现在像我们六道轮回的众生 还有就是对面的皈依境上面的佛菩萨 全部最后融入消失 那现在没有剩下任何的任何的东西 任何一尊佛 全部都是一片虚空 这就叫作法界这就是法界 然后我们的心就专注到这个法界当中 就是空性也这个也就是空性 就在空性当中 然后我们就停下来安住下来 安住一两分钟 三五分钟都可以 这个时候就观想 所有的一切都融入在这个法界当中 最后都是佛都是都变成了空性 这样子观想 这个观想就是我们座上的修行的方法 座上就是这样打坐的时候就这样子

11 回向

然后就回向 回向完了以后就可以起坐了

12 生活中皈依的修法

12.1 行住坐卧

然后起坐了以后 我们随时随地都要观想 我们走路的时候 把皈依境观想在我们的右肩上空 走路的时候 然后坐着的时候 坐下来的时候尽量地观想到在头顶上 然后睡觉的时候 我们把这个 皈依境就观想在心脏里面 这是观想而已 我们把这个心脏观想为一 像一朵莲花这样子然后观想把佛 这个皈依境观想在心脏里面这样子 那有些人就很多时候 就有些人问我们躺下去了以后 这个佛到底是躺下去了还是是坐着 那我们人躺下去了 但是我们观想的时候 我们观想没有躺下去 我们还是这样子坐着 那就是观想在这个心里 就是这样子就没问题的这样子观想 如果这个观想不方便的话 那就是我们躺下去了以后 这个皈依境我们观想在床头上 就观想在床头这样子就可以的 总而言之行走坐卧任何一个时候 就不离开这个皈依境 等于就是不离开上师三宝这样子

12.2 吃饭和工作

然后我们吃饭的时候观想在喉间 用美食来供养 这样子随时随地都观想 尽量地提醒自己

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就提醒自己 有这样子的皈依境在自己的前面 这个不影响我们的工作 这个也并不是说 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 都要专注这个皈依境那不是这个 就是我们要提醒自己 这个皈依境在我们的头顶 比如说在比如说工作的时候 工作的时候坐下来 在电脑前面坐下来的时候 然后我们也可以观想 这个皈依境在我们的头顶 然后就偶尔就是要提醒一下自己 尽量地这样子这个也不妨碍工作 然后平时走路这些时候都这么去想 这些是非常好的 这样子就我们可以随时随地 都能够得到三宝的加持 任何时候都不离开三宝

12.3 梦到皈依境 中阴时也会看到皈依境

那这样子平时我们这么去观想 很认真地去观想的时候 然后梦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了 梦里面我们会梦到皈依境 然后如果我们在梦里面 比如说梦里面 我们走路的时候吃饭的时候 就梦到我在观想皈依境这样子的话 然后这样子 如果达到这样子的地步的时候 就达到这个层次的时候 然后我们中阴身的时候 就一定会看得到的 就是任何一个都是一样 我们比如说念佛 观想阿弥陀佛也是一样 比如说梦里面都能够看得到 能做梦的时候都能够祈祷 这样子的话那中阴身的时候 我们一定会想到阿弥陀佛 同样的我们观想皈依境 梦里面都梦到自己在观想 皈依境 这样子或者是 我们遇到什么恐怖的事情 这样子的时候 能够想起皈依境并且能够祈祷 梦里面都这样子的话 那到时候我们中阴身的时候 一定能做得到的完全是没有问题的 就一定要达到这个程度 所以随时随地都要提醒 这个是非常的重要

12.4 一切都是三宝的加持

然后另外一个 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 遇到任何一个事情 比如说特别特别幸福 特别开心 这样子的时候 也要把这个当作是三宝的加持 实际上也是

12.4.1 幸福是行善的果报

比如说我们比如说我们的 今天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的 任何一个幸福和快乐 它都不是无因无缘的 它的因和缘是什么呢 是我们自己在上一世就是行善 行善的果报今天我们在享受 那么上一次我们行的善 善是什么呢善就是三宝里面的法 所以这个也是

我们今天现实生活当中的 任何一个比其他人好的 比六道众生当中的任何一个众生 更加的幸福更加的快乐的原因 不要以为这个是偶然的 不要以为我这一生当中的什么奋斗 这一生当中所有人都在奋斗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成功 不是所有人都幸福 这些都不是因为奋斗就可以解决的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当作 是上一世是我自己的福报 那么我这个福报这福是什么呢 福就是三宝的法宝 这是法的作用 所以这也是三宝当中的法 法的加持 幸福快乐的时候我们要这样子当作 这样子去看然后这样子去面对

12.4.2 痛苦是三宝的提醒

然后不开心的时候不顺利的时候 特别的不开心特别失落特别痛苦 遇到很大很大的面临很多的困难 那这样子的时候 我们同样也把这个当作三宝的加持 那么幸福快乐 我们可以当作三宝的加持 痛苦怎么可以当作三宝的加持 怎么理解呢两方面 一个方面我们可以把这个就是当作 因为我我们在这一生当中 直都是顺顺利利这样子的话 在工作生活任何方面都是顺顺利利 这样子的话 那像我们这样子的初学者可能 非常非常有可能就沉迷于现实的 这一点点的幸福快乐当中 然后把所有的这些修行 出离心菩提心全部忘掉 一直都沉迷在眼前的这一点点的快乐 然后走到头的时候什么都来不及 来不及虽然这个是 这个人生是过得是快乐幸福了 但是很快就会 这个是本来就很短暂的 这个过了以后我们实际上什么 没有做到任何有意义的事情 这样子以后 下一步的路不知道怎么走 这个就是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个就是当作 这个面临的痛苦可以当作 三宝来提醒我警告我们的一种方法 警告我们的一种方法 让我们面临一个这样子的痛苦 然后就提醒 提醒我们不要以为这个人生 不要以为这个轮回 就是我们现在所经历的 这个短暂的幸福快乐这样子 不要以为都是这样子 这个后面还有很多不幸福不快乐 这样子的这是一个佛菩萨的 一个提醒我们的一个方法 通过这个方法来鼓励我们修行 提醒我们修行 警告我们不要沉迷于眼前的快乐当中 这是一个

12.4.3 痛苦是重业轻报

另外一个方面 比如说尤其是学大乘佛教 比如说学般若空性 学三转法轮的佛性如来藏 这样子的人学大乘佛教 尤其是发菩提心学菩提心的人 然后就是在这一生当中 有些时候就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 是什么原因呢 就是因为 这个就是因为我们多世累动 就是多世累劫当中所造的这些罪过 如果我们这一次没有学 没有学这些大乘佛教的话 那以后可能长时间就堕地狱 堕饿鬼 这样子的罪过就是重罪轻罚 就是这么严重的一个罪过 那现在因为我们发了菩提心修了空性 所以就是这一生当中就是有一点点 比如说生病有一些不顺利的事情 就把它代替了 这样子也是这是实际上也是 事实也有这样子的事情 然后我们通过这一点 比如说生病其他事情 就是通过这个就是消除 我们的多世累劫的非常严重的罪过 如果这一次没有生这个病 没有出现这个不顺心的事情 这样子的话那下一步等着我们的是 有可能是地狱饿鬼这样子最可怕 就是因为这一生当中 就是遇到了一个这样子的小小的痛苦 就把后面的业障消除 然后就是因为因果不虚 根本没有果报这个是不太可能的

所以第三转法轮当中有讲讲了很多 比如说我们学大乘佛教的 像学如来藏这样子 就学深奥的这个法 像学空性这样子的人 比如说下一世堕地狱 而且堕很长很长时间的 这么严重的罪过在这一生当中 比如说头稍微痛一下头痛牙痛 以这样子的生病就可以代替 这个业障全部消掉 这个佛经上是有这样子的记载的 所以我们面对这样子的痛苦的时候 也以这样子的心态去看去面对 这样子的心态去面对的时候 那虽然有现实的这些不顺利痛苦 是这些事情是存在的 但是因为心态不一样 所以痛苦是不会有 不会有痛苦的 可以去 可以很开心地去面对 这个生活当中的很多的这些坎坷

我们刚才讲了 比如说人生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都是顺顺利利的 有很多很多的这种坎坷都会有的 这都是因为 这些有没有坎坷 这些东西 第一个是跟我们的过去的业有关系 另外一个跟现实的客观的因素有关系 那客观的因素 不可能一个人的身边的 所有的客观因素都是非常非常好的 这个是不太可能 都是正面的 都是正能量 这个不太可能的 那么这个不可能的话 一个人的人生当中出现很多的坎坷 是自然的规律 但是如果我们的心态改变了以后 这些坎坷是不会带来痛苦的 如果心态没有改变 那这样子的话 那这些坎坷就一定让我们 特别地难受 特别地痛苦 但是现在就是改变了自已的心态以后 这些东西就不会让我们痛苦 反而比如说像自他相换这些方法 这样子的话 那就把这个痛苦又可以转化为修行 那这个就是我们曾经讲过很多次 这个就是把病痛转为道用的方法 这是另外一个修法了

在皈依当中也要经常用这样子的心态 来面对这些现实的问题 这个确实是非常有帮助的 特别特别有帮助

12.5 鼓励大家皈依

然后我们自己感觉到了皈依的 皈依对我们的帮助 然后对三宝的信心给我们的帮助 经历了感受了亲身经历了以后 然后我们把这个 可以分享给周边的更多的人 鼓励大家也这样子皈依 修皈依法

那这个就是我们的座下的 出坐以后的皈依的修法 那这两个都是需要的

13 皈依是一辈子的修法

这是这个皈依的修法 是我们的一辈子的修法 这个并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的修法 这个是我们一辈子的修行 一辈子都要这么去修这么去做 作为一个佛教徒的话 就是要这样子去做

13.1 心情低落的时候可以修皈依

那我们可能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有 心情非常非常低落的这样子的时候 非常失落的时候 特别不开心一特别难过 这样子的时候都会有的 那这个时候就不要去想其他的办法 不要去求人 求人这个时候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 这些我们的内心的问题是解决不了 这个时候要静下来 静下来观想皈依境 祈祷三宝 祈祷三宝 我们把我想解决自己的问题的时候 以这种方式来解决 有可能几分钟之内所有的失落 所有的痛苦伤心悲观 这些都是几分钟之内烟消云散 这个完全是可以的

13.2 帮助别人也可以皈依祈祷三宝

然后我们帮助其他人的时候 帮助其他人的时候像临终的人 还有就是特别伤心绝望这样子的人 帮助他们的时候 也就通过观想皈依境然后就是祈祷 强大的信心祈祷三宝来帮助这个众生 那这样子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感觉到 这个加持的不可思议的力量 一定会感觉到的 这个就是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皈依 可以作为一个一辈子的修法 一辈子只有一个皈依的修行 没有任何其他的修法都没有问题 这个里面完全可以包含 包含所有的其他的修法 所以皈依是一个 虽然是这个是前行的说是前行的修法 但是它不仅仅是一个前行 修完了以后再不修不需要再修的 这个不是这样子 这一辈子都要修非常有意义的

平时我们比如说 就是像临终的时候中阴的时候 那就是唯一的方法就是这个 另外在现实生活当中 很多时候也用得上 这个我们不需要讲太多的太多的理由 太多的理由讲也讲不出 大家自己去感受 那这样子的话到时候一定会 自己就发自内心的会相信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感受到皈依的 皈依给我们的帮助 这是非常重要的

14 参考学习资料

另外一个皈依有很多的功德 这个功德我们不讲了 因为时间的关系不讲这些功德 大家要看这个《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这个是一定要看 我们修加行的过程当中 我们的一个最最最关键的 最重要的一个阅读的书 就是《大圆满前行》其实我们讲的这些都是来自于《大圆满前行》这个已经 索达吉堪布把这个已经翻译了 每个人都应该有的网上也可以看 大家一定要认真地去读要学习 那这个里面讲得就更清楚

然后除了这个以外 我们也可以看《前行备忘录》《前行备忘录》就是这个《大圆满前行》的一个笔记备忘录 还有还有另外一个 我们上次也讲过 再读《大圆满心性休息》大圆满的书《心性休息》的这个 这个也就已经有中文版 大家多看这些法 然后也可以看像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等等 如果有时间的话这些多看这些书 非常有意义的

15 时间进度安排

然后我们就大概就是需要 四个月到五个月 四个月左右就要 尽量大家就完成一天一个小时 大概就是明年的三四月份 这样子的时候就开始修菩提心的修法 在这个之前大家就是 我们的要求不是很高 一天就一个小时 一个小时比如说 今天实在是忙不过来那也没关系 周末把这个补补回来这样子也可以 周末的时候大家也有时间 那这一周实在不行的话 那下一周也可以 那这个是完全是可以做得到的 大家努力非常重要 皈依是所有的修法里面最基础的 非常的重要以后我们的很多的法 都要靠皈依的修法非常重要 请大家一定要努力 今天我们讲到这里

16 口传和皈依戒

那我们这个皈依的念诵的方法 大家讲过了 传承平时都念过了 那么这个四句的传承 前几天我们也念过了就不需要再念 那这样子以后 观想的方法大家也知道 然后念诵的方法也知道了 这些都清楚了 我们座上的修行的方法 座下的现实生活当中的这些方法 都清楚了

还有看这本书就会更加的清楚 另外一个皈依的学处皈依戒 那皈依戒我们今天就不讲了 因为我们受了皈依戒的时候 以前讲过然后我们也可以读这本书《大圆满前行》这本书里面讲得很清楚 皈依戒之前讲过很多很多次 这个网上也有视频大家可以看 今天就不需要讲了 我们今天 就到今天为止我们把五加行里面的 这个皈依的具体的修法就讲完了

17 珍惜机会 努力修行

接下来大家努力用功 大家认真地去修 我们这一生确实是一个非常有 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这个机会不是无因无缘 是因为我们自己上一世再上一世 很长很长时间当中 就是累积的福报的结果 这个结果千万不能浪费 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 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 工作的压力 生活的压力 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压力每个人都有 所以比如说去这个 每一个人都要面对很多很多的事情 这些都对一个世俗的人来讲 这都是很重要的都是非常的重要 都要去面对 都要去做 但是修行我们一定要当 一定要把它当作一回事同样的重要 实际上比这些任何东西都更加的重要 但是我们可以说 比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的 这些任何的东西 实际上是比任何东西重要 但是我们一定要把修行也看作 当作跟这个现实生活当中的这些东西 样的重要 所以要大家要要在这个方面要一定 要有一定的时间用一要有一定的投入 这个也是非常重要 对我们的生活也是 甚至是更长远的角度来讲 没有跟修行比修行更重要的 所以大家希望努力 好今天我们把皈依就讲完了 那暂时我们慧灯禅修的课 暂时就告一个段落 然后下一步就是菩提心 像菩提心的修法希望大家用功 今天时间已经超过了我们就不提问题 我想因为皈依这些 我们平时都受皈依戒 这些时候就经常都有机会提问题 我想不会有太多的问题 如果有什么问题 实在是就跟我们的修行 修行受到影响一定要问的话 那到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其他的渠道问 也可以的

18 回向

今天我们大家要最后一起回向

索南德义坛加惹巴涅 托内尼波札南旁学匠 洁嘎纳其瓦龙彻巴叶 哲波措类卓瓦卓瓦效

嗡阿吽 班匝儿格热巴玛色德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