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册18因果不虚6
Total words: 22,950. Estimated reading time: 1 hour and 44 minutes.
1 劝发菩提心
各位佛友 大家晚上好 首先请大家发菩提心 我们今天也是这个慧灯禅修的课 那么慧灯禅修的课就是一个实修的课 那这样子的话 我们首先听课之前 请大家发菩提心 那么菩提心 我们今天在座的所有人都应该知道 什么叫作菩提心 我们曾经给大家介绍过很多很多次 然后这个菩提心的修法 也讲过很多很多次了 那这样子的话大家应该是知道 简单地说 我们今天听课 然后听完了以后就是去修 那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这个目的是什么 这个非常地重要 那很多时候我们的目的 还是跟我们的现实生活离不开 我们为了健康 为了长寿 为了发财 为了工作顺利等等等等 就是为了这些去烧香 拜佛 念佛 都这些所有的烧香 拜佛 磕头等等 都离不开现实的一些名利 这样子 但是学了这个菩提心以后 我们的目标就不一样了 那目标是什么呢 目标是 个 是一个非常崇高的目标 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达到这个目标 但是这个至少 这个我们可以 作为一个我们的奋斗的方向 那这是什么呢 就是这个
首先第一个 我们学佛 修行 打坐 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 为了利益众生 为了利益所有所有的众生 为了饶益 为了帮助天下所有的众生 那么这个它不是一个口号 这个真的是要发自内心地这么去想 然后也要这样子去做 就是诚心实意地 想帮助天下所有的众生 这是第一个目标
然后第二个 为了能够做到这件事情 就我们要成佛 因为我们不成佛的话 现在我们发心发得非常好 目标很崇高的 但是呢 就是实际上没有这样子的能力 没有这样子能力 那怎么办 首先我们先成佛 先把自己成佛 让自己成佛 成了佛以后 然后就真正地可以利益众生 是这样子 这是我们的第二个目标 那这两个目标加在一起就叫作菩提心
那这个菩提心 我们 不管我们学习 修行 还有就是做任何一件善事 这个出发点 动机 用我们佛教的话来讲这个发心 就是应该是这个菩提心 所以我们今天 我们听课的时候 也要大家发菩提心 首先发菩提心 我们为什么听课呢 就是我们要成佛 那我们为什么要成佛呢 就是为了利益众生 利益所有的众生 要成佛 为了成佛 今天大家来听这个课 然后就是逐步逐步地去修行 这样子 这是第一个 发菩提心
2 观察总结四加行的修行结果
2.1 四加行的修量要求是600个小时
然后接下来 我们今天的课 继续讲这个因果不虚的课 也就是因果不虚的最后一个课 我们这个慧灯禅修差不多就是两年了 我们每一个加行修了150 个小时 一天一个小时 这样子以后四个加行 四个加行就是六百多个小时 也就是六百多天 这样子的话 就是差不多是两年的时间 大家就用两年的时间 终于这个四加行就修完了 差不多就修完了 这下子就已经是 就剩下的已经不多了 这样子的话 就终于这个修完了
2.2 但最重要的是质量
那么什么叫作修完了呢 这昨天我们也讲过了 我们的这个要求是一个时间 这个六百个小时 这是一个时间上的要求 这时间上的要求我们做到了 我们基本上 每个人都就很专心地去做了 那就大部分的人做到了 但是实际上质量上做到了没有 这个是最重要了 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个质量 我们需要的是质量 并不是这个时间 时间也许更少 更快的 更短的时间当中 也可以达到这个目标 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这个都说不清楚 主要的就是需要质量上的要求和标准 这是最最最重要的
2.3 问自己的三个问题
修了两年 修了两年 实实在在地实修了两年以后 那我们曾经就给大家讲过 我们在这个整个的学佛的过程当中 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2.3.1 放下了什么
第一个问题 我们学佛让我们放下了什么 我们还没有学佛之前放不下的东西 非常地在乎 非常地执著 然后就是因为这个执著和这个在乎 在现实生活当中一直都困扰我们 让我们很累 让我们过得很累 很辛苦 很不愉快 很烦恼 这样子的事情有没有放下 放下了没有 当然不可能全部放下了 但是修了两年 应该有一些 有一些这个变化 放下了一些 如果我们修了两年 一点都没有效果 那这样子的话 这个修行确实是不好说
所以要问自己 我们放下了什么 我们并没有要求 并没有要求我们放下家庭 不要家庭 不要工作 没有这样子 放下 这个我们以前也就讲过了 放下 它不等于是放弃 我们放弃了很多很多的这个机会 很多工作的机会 还有这个等等等等 那是不是放下呢 不是放下 只是我们回避 逃避 这样子的形式 这些东西放弃了 放弃是我们内心当中还没有放下 但是我们可以暂时逃避 这样子的离开 这个叫作放弃了 但是内心当中还在在乎 执著 那这样子的话只是放弃而已 实际上还没有放下 那放下 这个我们曾经也讲过 比如说很多事情我们照样在做 但是我们的内心当中 已经放下了这个东西了 已经放 那么既然放下了 为什么还要去做呢 还要去做 这个并不是因为我们放不下 就是因为这个现实生活当中有一些 比如说为了自己或者是为了家人 或者是为了更多的人的生存 生活 就是为了这样子的事情在做 但是内心当中对这些东西 没有太多的这个执著 没有太多的执著 不是很在乎 但是不执著 不在乎 但也要去做 这个事情要做
为什么呢 因为个人或者是更多的人要生存 所以要去做 不做不行 但是这个工作 所做的这工作 内心当中已经是放下了 已经放下了 现在去做 这是并不是因为放不下 而是因为其他的需要 就是因为其他的需要去做 但是呢 实际上内心当中已经放下了 表面上看没有放下 在做 照样地在做 照样地工作 照样地生活 但是对这些东西 这个就像我们过去和现在不一样
过去我们没有学佛的时候 我们没有接受到这个佛教的教育 也就是说我们还没有 这个佛教的价值观 这样子的时候 我们认为人活着的唯一的这个目标 就是这些吃喝玩乐 然后为了满足这个吃喝玩乐的需求 那就是我们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那么这就是我们的人生的目标 除了这个以外 我们大多数的人 不知道应该去追求什么 就是这样子 没有什么其他的理想 我们很多人是没有什么理想 没有思想 没有理想 活着就是就为了这一点 就是为了这一点 就是为了 吃喝玩乐 吃喝玩乐需要物质 物质 需要物质 那我们要去付出 要工作 就是这一点 很执著这些东西 很在乎这些东西 那么这个时候 心里只有这一点追求 没有别的
2.3.1.1 人身难得是因为人是唯一有选择的自由去超越轮回
然后我们修了这个四加行以后 我们发现 就是接受了这个佛教的教育以后 我们发现除了吃喝玩乐以外 还有东西可以去追求 更高的 更好的 更完美的 更完美的东西我们可以去追求 其实人就是有这样子的机会 之所以人有这样子的机会 所以佛教里面经常讲人身难得 人身难得 人身难得并不是说 因为人的生活过得好 吃得好穿得好 并不是这样 就是因为人有很多的选择 而其他的众生没有这么多的选择 包括天人 包括天人都没有那么多的选择 所以就是 人就是六道轮回当中 唯一懂得思考未来 思考过去 然后在这个当中就是懂得超越自我 超越自我 超越这个轮回 唯一一个这样子的生命 所以佛教就讲人身难得 那我们学了这样子的佛 接受了佛的教育以后 我们就发现了 其实这个人生当中有很多的 多的东西是我们可以去追求的 除了吃喝玩乐以外 吃喝玩乐 通过这个感官的刺激 所得到的这个快感以外 我们还有更多的东西可以去追求
2.3.1.2 把生存和生存的目标分开
那么这个时候 我们的这个目标已经转移了 生存的目标 生活的目标已经转移了 现在的目标并不是这个物质财富 但是物质财富 物质不能放弃 没办法放弃 为什么 照样要生活 所以要去工作 要家庭生活都照样地去做 但是现在这个生存的目的 已经不是这些了 已经不是 以前生存的目标就是这个吃喝玩乐 为了满足吃喝玩乐的需求创造物质 这两个以外 我们不知道还有什么东西可以追求 这个时候这就是生存的目标 然后学了佛以后 发现这些东西不能没有 为了生存的需要 需要 但是生存了以后 我们生存下来了以后 有目标 还有目标
这个我们在《慧灯之光》里面 曾经也讲过生存和生存的目标 这两个是在佛教里面 这两个要分开的 生存跟生存的目标是不一样 创造物质财富是为了生存 那么生存又是为了什么呢 我们的工作 工作就是为了生存 工作是为了生存 所有人的工作都是为了生存 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存的这样子的工作 非常非常地少 完全是为了他人 为了付出 这样子的工作是很少很少
2.3.1.3 没有生存的目标会产生空心病
什么样的行业 什么样的职业 最终都是为了自己的生存 去做这件事情 工作是为了生存 那么生存是为了什么呢 如果说生存就是为了生存 那这样子的话 我们前几天讲的这个空心病 就是这个时候会产生的 因为内心当中没有追求的目标 生存了以后 所有的生存条件具备了以后 然后不知道要去做什么 然后这个时候就是精神极度地空虚 找不到生存的目标 找不到生活的目标 人生的方向 这个时候很多人不知道要去做什么 然后这个时候 从此以后生活非常地乏味 然后所有的事情就是行尸走肉 没有精神 就是这样子 所以现代人这么多的精神上的疾病 就是因为这样子产生的 就是因为内心的空虚就让我们产生了 更多更多地焦虑 抑郁 这样子
那学了佛以后 我们发现我们现在这个 比如说生存的条件都有了 那都有了 那这个时候我们不会认为 不会认为这个空虚 为什么呢 有更高的 有更好的 更完美的东西 我们可以去追求 那这才是生存的目标 生存的目的
所以我们今天大家要问自己 我们学佛 我们修四加行修了两年 两年之前跟两年之后有什么变化 我们心里放下了有些东西没有 我们先不说放下了所有东西没有 这个不可能 但是呢 有一些东西我们放下了没有 这个要得问自己 这是第一个问题了
2.3.2 得到了什么
然后第二个问题 要问自己 我们学佛得到了什么东西 得到了什么 除了我们学了佛 就是学到了一些佛教的知识以外 还有得到没有什么东西 如果我们没有得到什么东西 只是我们学到了一些佛教的知识 除了这个以外 在我们的内心当中没有得到什么 没有得到智慧 没有得到慈悲心 这些东西都没有得到 这样子的话 那我们的这个学佛也不是很理想 所以必须要得到一些东西 而且这些所得到的东西 我们在这个世俗的这些 任何一个学校当中 教育机构当中得不到的东西 这样子得到了没有 要问自己
2.3.3 改变了什么
第三就是我们的学佛改变了什么 我们学了 修了 实修修了两年 改变了什么 比如说 以前我们特别特别自私 现在也自私 但是比以前好一些 像这样子 然后就是过去 根本就不懂得关心其他的人 但是现在就比过去懂得关心 懂得关爱其他的众生等等 有没有转变 有什么变化没有 这些变化 这些放下 这些得到
2.4 有一定的变化 就叫做学佛的成就
这三个必须是一个非常清楚的 比如说就像我们吃饭 立即就知道 填饱肚子以后就不饿了 然后口渴的时候喝水 立即就解决这渴的问题 同样的 我们学佛就学了两年 也是很实在 也是很实在的 这些放下 得到 变化 这都是很实在的 看得见摸得着 这样子
有没有这样子的变化 有 那么我们的两年的修行是成功了 如果没有 没有变化 那这是失败 但是我想不可能没有任何的改变 一定会 这个改变的 这放下的程度 层次 可能每个人都不一定是一样 但是应该是 凡是认真地去 每天一个小时的这个功课 思考 打坐 认真地去做了的这个师兄 我觉得每个人都有 有一定的这个变化 这个叫作学佛的成就 这就是我们的成就
所以我们平时我们经常都讲 学佛的这个结果 成就 是一个非常实在的 我们自己看得见摸得着的 个这样子的 实实在在的 这并不是说我们要等到来世 等到更长的时间以后才实现这些结果 现在什么都看不见摸不着 它不是这样子的 所以我们要回顾两年的这个时间 是 我们是怎么修的 之前 两年之前是什么样子 现在是什么样子 对比 比较
2.5 不太理想的话要重新修
这样子以后我们就知道了 我们需不需要再修这个 我们需不需要重新修这个四前行 自己就会很明白的 如果这些要求都没有达到的话 那我们只能还要从头修 我们曾经也讲过 我们修了一遍 六百个小时 差不多这样子的时间 实修出离心 但不一定这个修得很好 结果不一定每一个人都是很理想 那不太理想的话 那得要重新修 重新修 很重要 这个是非常重要 这基础 基础一定要扎实 才能够 我们才能够往上走 才能够修下一步
下一步就是五加行的这个修法 差不多我们今年年底就开始修五加行 我们修这个四加行 就整整花了两年的时间 那么五加行的话 大概就需要花三年的时间 五年当中我们完成了一个 全部的这个加行的修法 那这个就已经是非常非常不容易了 这真的是对我们的这个生命当中 一生当中就是一个 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所以我们大概就是 10月底 11月份这样子的时候 就开始修这个五加行 那在这个之前 还要继续修这个四前行
那现在我们要总结 我们这两年的六百多个小时的 这个实修的结果 要总结 然后要自我观察 我们修得怎么样 这非常非常重要了 希望大家 我们讲的 我们学到的这些东西 要落实到 落实到我们自己内心当中 改变我们的 我们的这些 内心当中的各种各样的观念 我们的这些不好的 负面的这些观念 逐步逐步地改过来 然后我们就树立一个全新的 一个全新的三观 这样子以后 我们以后就是学佛就不难了
这些基础做得好 以后的路就走得比较好 基础没有做好 越走越难 最后虽然是听了大圆满很高深的法 但是根本就不知道 这个大圆满听了有什么用 有什么变化 有什么改变 我们到时候都不会感觉到 所以这基础做好 就这三个要问自己 然后我们的两年的这个时间 最终的目标是出离心
2.6 回顾四个加行的修行目标
2.6.1 人身难得
比如说 每一个修法都有一个它自己的目标 比如说人身难得 修了150 个小时之后 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人身是非常非常难得 来之不易 之前还没有感觉到 没有这么去想 但是通过这个佛的方法 去思考了以后 深深地体会到人身很难得 这个来之不易 机会难得 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一定要珍惜 有这样子的转变 那这样子的话人身难得的结果 人身难得的这个修行 是有结果了 有成果
2.6.2 寿命无常
然后第二就是这个无常 修无常的时候 之前我们所有人都知道 有一天我们会 每个人都会死的 这一点我们所有人都知道 但是除了这个以外 没有一个这个无常的观念 那这样子以后 我们就修无常 通过又是一个 又是一个150个小时的实修 通过这个实修让我们感觉到 这个人身是非常非常地无常 随时 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 这谁都说不清楚的 自己 他人都是这样子 深深地体会到 有非常强烈的感觉 在这个之前 理论上如果我们去思考的话 大家也知道 这个也并不难 知道这个有可能发生 比如说明天有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 或者是下一个月等等 这大家都是知道的 但是只是理论上知道而已 实际上是没有什么感受 通过这个打坐最后就是有了感受 深深地体会到 这样子以后我们就是 这个时间是 时间它是 人身是很来之不易 但是很短暂 短暂 这个有各种各样的变化 所以就是未来的时间 修行的时间 我们可以利用的这个时间 有可能是 不是很多 深深体会到了以后 那么这个就是无常的它的 这个修无常的这个结果了 有这样子的感觉就有结果 但是我们虽然是修了150个小时 最终也没有什么变化 就是模模糊糊修了150小时 时间是够了的 但是没有很明显的变化 那这个修行还得要重新修
2.6.3 轮回痛苦
然后另外一个150个小时当中 我们深入地去思考了 轮回的各种各样的痛苦 尤其是我们人世间的这个痛苦 深入地去思考了 然后同时也就思考了 六道轮回其他众生的这个痛苦 我们目前自己能够感受到的痛苦 是我们人间的痛苦 然后我们看得见的这个痛苦 是动物的痛苦 其他的我们就是 根据佛经的这个描述去思考 这样子以后 最终觉得这个轮回 虽然是有幸福有快乐 但是不多 不多 很短暂 很容易变化 所以这个大多数都是痛苦 所以这个从轮回当中想解脱 想摆脱这个轮回的各种各样痛苦 有这种想法 那就这个150个小时的成果 就是这个 就已经很明显了
2.6.4 因果不虚
接下来最后的话就是这个 另外一个150 个小时就是因果不虚 我们思考了因果不虚 那因果不虚就是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这个宇宙或者是这个 我们 大到宇宙小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个人的空间当中的一切 都跟我们的因果 之前的因果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现在的快乐痛苦 成功失败 这一切都跟我们自己的因果有关系 当然跟客观的这个条件也有关系 客观的因素也是 也是很重要的 但是除了这个客观的因素以外 还有另外一个一整套的这个因果 这个我们知道了以后 我们从此以后在因果取舍这个上面 更加地谨慎 更加地谨慎 懂得更加地谨慎 更加地注意 这样子的话 那这个如果是修之后和没有修之前 有明显的改变 那就这个因果不虚修得不错 有成就 这样子 如果因果不虚这个方面 我们对因果的这个取舍 这方面没有太大的变化 只是学到了一些这个书本上的 关于因果方面的一些知识 但是在内心当中就没有什么改变 没有什么感触 这样子的话 那这个要再重新修
2.6.5 四个加行总的结果就是出离心
那这四个 四个外加行 四个加行都有自己的这样子的结果 然后四个加行的这个总的结果 也就是说这个六百个小时的总的结果 是什么呢 就是出离心 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人身短暂 而且这次是唯一的这个机会 然后如果再回到这个轮回的话 这个轮回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有 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烦恼 各种各样的痛苦 那么 所以我一定要从这个当中解脱 摆脱 然后不但是我要解脱 而且我要让更多的人 更多的人 甚至是天下所有所有的众生 都让他们摆脱这个轮回的痛苦 有这样子的想法 有这样子的决心 那这样子的话 我们可以说四前行修完了 修成功了 从此以后不需要 不需要专门地去修这个四前行
当然我们 这个修行 是我们的一辈子的这个事情 所以我们随时随地都要去思考 这个人身难得呀 无常啊 都可以 但是不需要现在这样 就放下所有其他的修法 就专修 以后就不需要这样子 如果以后我们的这种出离心 如果有衰退 发现有衰退 那这样子的话 当然要修这个 修四前行 如果没有这样子情况的话 那就不需要这个专修 这样 这个总的 总的这个目标就是出离心 那么我们就是还缺了一个 这个解脱的利益 这个讲完了以后 这个关于四前行的所有的课都讲完了
2.7 观察自己继续修四加行还是修五加行
这样子以后 接下来我们自己要观察 我们有没有资格继续修五加行 我们是继续修五加行 还是留在四前行的这个班里面 继续修这个四前行 我们继续修四加行还是修五加行 自己决定 自己怎么决定呢 如果觉得有出离心 好 那这样子 我们就可以去修五加行了 四加行就不需要再修了 修五加行 如果发现这个出离心还没有 那这样子的话 那就不着急去修五加行 那就还继续修四加行 这些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2.7.1 基础没做好的时候不要着急修大圆满
我想我们很多人就是 我们很多人确实是 传这个大圆满等等 这些我昨天也讲过 我们平时很多时候也就有 也提醒大家 就是还没有做到这些基础的修法 基础都没有做好 那修什么大圆满 别着急大家 不要着急 着急了也是没有用的
2.7.2 前行没修好去学深奥的法是不利的
然后我想 就比如说你四前行都没有修完 五加行都没有修完 我没有办法知道你出离心都有没有 这样子的时候传大圆满 这个我想 其实这个是一个 不是 不太负责任的一种做法 是不对的 帮助不了对方 反而可能是有些时候 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听 听的这大圆满 大手印 这些具体 非常深奥的东西 这些词汇听多了 然后内心当中没有感受 这样子的以后 下一次真正要去修的时候 就会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我们的这个传统上 正统的这个做法是 当你的这个根机没有成熟的时候 连书都不给你看的 不给你看 看了对你不利 不利 因为这些文字你都很熟悉了 这些文字 这里面讲的东西 你都熟悉了 熟悉就是书面上都理解 但是内心当中没有任何的感受 这样子以后 这个字你可以背下来了 然后你就知道这里面有讲了什么东西 但是内心当中没有任何的收获 这样子以后下一次真正要去修的时候 因为这些名词太熟了 太熟悉了 然后就是这样子以后 我们一定会从这个文字的层面 文字的层面走下去 然后没办法深入 所以就是不讲 所以这个是不讲的
禅宗 过去的禅宗传统上也是这样子 这个大圆满 禅宗或者是大手印 这些都是 它的这些教义 不会像我们学中观 学唯识 这样子的方式去给大家讲 这样子对大家是不利的 不利的 这个一定要让大家成熟 根机成熟 根机成熟了以后 一句两句话就可以了 不需要太多 不能像我们学这个其他的佛教的知识 通过这样子的方式 去学大圆满 大手印 以及这个禅宗的这些深奥的东西 这样子 书面上这样子去学习理解 这个对我们的实修是 不但是没有帮助 而且就会有影响的 所以到时候是没有办法深入 所以现在你们什么都不知道是最好的
2.7.3 加行修好了 两三句话 五分钟就可以开悟
先修四加行 五加行 到时候一听到这个一句话两句话 然后这句话的内容 就是从内心深处理解了 不是字面上学习 学到了 而是从内心当中就有了感触 有感觉 不需要一本书 不需要太多的 就两句话三句话 这样子 五分钟十分钟就可以了 这样子以后 一下子该知道的东西知道了 明白了 这叫作开悟 这叫作证悟 证悟历来都是这样 不是要一本书一本书地学 学了也不一定能够证悟 证悟就这么一两句话就恍然大悟了 你们可以去看看 这些禅宗的过去的这些祖师大德们 他们是怎么开悟的 他是不是学了五部大论 他是不是把所有的佛经 经文 都背完了 都看完了以后 是不是就是因为这个开悟 根本就不是
2.7.4 禅师听到瓦片打到树的声音开悟
禅宗里不就是有一个 很出名的一个公案 有一个人 有一个禅师 有一个年轻的出家人 他学的这个理论水平是相当相当高的 学得非常好的 然后他也非常地出名 有一天禅师问了一个实修的问题 他答不上来 然后他回去把他整个的 他书架上的全部的佛经都翻完了 都没有找到答案 然后他把所有的佛经烧掉了以后 到山里去修行 山里去修行 三年以后开悟了 开悟是怎么开悟的呢 非常奇怪的就是 比如他在种地 挖土的时候在地里挖出一个 这个地里面挖出一个瓦片 盖房子的瓦片 然后他把这瓦片往后一扔 就打到后面的这树 啪的一声的时候 然后就是因为这个声音 他就莫名其妙地开悟了 开悟了以后立即就回去换衣服洗澡 向以前的他的这个 问他问题的那个师父的方向磕三个头 马上去找这个人 就是去汇报他的这个体会 就是这样子
大圆满都是这样子 我们藏传佛教的历代的这些 你们可以看看那些 那个大圆满的那些上师们的传记 他们是怎么开悟的 去看看就知道 都是这样子 然后就是像印度的这些 大圆满的成就者 大手印的这些成就者 都是这样子开悟的 所以禅宗 大圆满 大手印的 开悟的方式就是这样子 就是这样子开悟 那他们为什么一个这样子的 一个非常莫名其妙的情况下开悟
2.7.5 根基不成熟的时候去灌顶也是危险的
那我们学了这么多东西也不开悟 为什么呢 就是 这就是充分地说明 我们的根机不成熟 还没有达到这样子的水平的时候 我们的工作是什么呢 就是要把基础做好 做好了以后到时候就会开悟的
所以我们到处都去求大圆满 去跑到到处去求大圆满 然后现在所谓的大圆满也不难 也有很多人灌大圆满的顶 然后就是灌了大圆满的顶 灌了密乘的顶 然后又不告诉大家 这个密乘的戒律是什么 密乘的戒律 灌了一个顶 不告诉这个密乘的戒律 这个相当的危险 比如说我们给大家传个居士五戒 都大家都要就反复地思考 这个我能不能做到 都要思考那么多 那密宗的这些要求更高 什么都不告诉大家 直接灌个顶 然后我们也什么都不知道 那这样子的话 这个也是非常危险的 非常的危险 灌顶也是非常危险
然后另外一个 比如说 有人来说要求大圆满 然后就立即就是传大圆满 但真正的大圆满传不传 我没办法知道 但是很多人就是说 传了大圆满 听了大圆满 我想可能没有那么容易吧 他们也不会这么传 如果真的是这么传 那这个我个人认为 这个就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 这目的是什么都不清楚 所以这个大圆满 大手印 它不是这样子的 不是这样 大家不要以为 我听到就可以证悟了 你可以听到 你可以去找个人去讲大圆满 有可能给你讲 但你能不能证悟 这就是要靠自己的这个基础 根机成不成熟 所以大家 这个佛法一定要 这个佛法的修行一定要讲究次第 次第 顺序是非常重要的 然后我们不按照它的要求去做 那这样子的话 到时候就是没有任何的收获
2.8 小结
所以大家 我们这个慧灯禅修 修了两年以后 现在要每个人自己去总结 自己的修行有没有成果 有没有出离心 这特别地重要 这是我们 就是以我们自己去 因为我们每个人 我们 其他人是没办法知道 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这个 每个人的内心的变化 只有自己才是最清楚了 那这样子的话 希望大家就认真地去思考 反思我们这个过程当中做得对的地方 或者是不太足够 不太够的地方 都要去思考 这个非常重要 然后再决定继续修四加行 还是修五加行 自己决定 好 这些是我们讲这一次 这两年的这个修行的一个总结
3 业之自性
接下来我们再简单地说一下这个 最后一个修法是这个因果不虚的 因果不虚一些 剩下来的一些内容 简单地说一下 那因果不虚我们昨天给大家讲过了 我们把这个佛经 像大圆满的前行 它们的这个思维的方式 我们理顺 体验以后 就是有六十个思维的方式 这个昨天已经给大家讲过了 这六十个一个一个地去思考 然后最后必须要有四个结果 这昨天已经讲过了 每一个人就是看 这四个结果有没有达到 四个目标 四个标准有没有达到 有没有做到 有 那就是说 我们这个因果不虚修得不错了 然后我们就可以往下修 如果修了 修了150 个小时 但是还没有达到 这四个结果还没有 那这样子的话 我们还要继续思考 这样子的
简单地说 这个因果不虚的这个结果是深信因果 我们坚定不移地相信因果 这个善恶因果 那这个是我们修这个因果不虚的结果 简单地说 这个就是结果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 这些都是真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比如说我们把这些基础的做好了 剩下的其他的修法 比如说我们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时间 没有机会继续修的话也没关系 基础已经是很好了 所以随时都有可能 在这个基础上再进步
如果我们每一个修法 都是修得很简单 模糊 然后没有任何的很明显的这个结果 那这样子的话 那我们就是以这样子的方式 一直修到大圆满 那最后也就不会有什么结果
所以简单地说 我们修这个因果不虚的结论 简单地说就是深信因果 这个很重要 那深信因果的思维的方式 大部分我们讲完了
3.1 因果又像空中金翅鸟和它的影子
高空飞翔金翅鸟,虽暂不见身影现,然与其身无离合,因缘聚合定现前 –《功德藏》
另外一个 因果我们可以这样子理解 因果 我们比如说杀盗淫妄 罪业或者行善 当下我们除了做这件事情以外 我们没有发现善恶的因果 没有 那个时候是没有发现 但是有一天 有一天我们 它的条件成熟的时候就会发现的 就会 这个时候会发现 比如说在一万米的高空 般飞机都是飞这么高 飞过去的时候 在地面上 我们看不到这个飞机的身影 就是影子我们看不到 但是它逐渐逐渐下降的时候 然后有阳光的时候 我们在地面上看到它的这个影子 或者是有一只鸟 比较高的地方飞过去的时候 我们在地上也看不到它的这个身影 但是它就是就逐渐地下降的时候 然后鸟到什么地方 它的影子 它的身影也到这地方 它就下降到差不多的时候 一定的时候 然后地面上发现 它的这个身体的黑影 影子
3.2 因缘成熟的时候结果就会产生
同样的我们平时 就是杀盗淫妄或者是行善 当下除了这些东西以外 除了这些事情的发生和结束以外 我们没有看到其他的因果 但是到一定的时候 成熟的时候 机缘成熟的时候 这个时候因果就会 这个结果就会产生 这样子
所以我们现在没有发现 比如去杀 盗 这样子的时候 除了杀 除了盗以外 没有发现什么是罪业 然后这个罪业就是在什么地方 留下了个什么痕迹 这我们都没有看到 没有发现 但是我们没有看到 这个不能说明任何的问题 如果说我们的感官 因为我们的感官没有发现到 所以我们说它是不存在 那这个是非常非常幼稚的想法 非常幼稚的想法 说法 这没有任何的说服力 我们看不见的 我们听不到的 存在的东西 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 太多太多太多了 然后我们现在这个高科技的技术 就发现了更多更多 我们看不到的 我们听不到的 我们接触不到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连物质都是这样子 更何况像因果这样子的 善恶因果这样子的东西 这些是 我们看不见是不能说明任何的问题 所以它就会随时 机缘成熟的时候就会出现的
3.3 如果没有深信因果要去找到原因
那我们要问自己 我们现在是不是真心地相信 这个善恶因果的存在 要问自己 如果问自己的时候发现 还不是很相信的话 那要进一步地问 为什么不相信 我不相信的理由是什么 要问 进一步地追问 要追问 如果发现自己确实是 不是很相信的话 那要问自己 那为什么不相信 不相信的理由是什么 肯定是有理由的 不相信的理由是什么 然后这个理由说出来 我们找到了这个理由以后 然后再去看 再去看这理由是不是一个理由 它是不是真实的是一个理由 它这个能不能作为一个理由 然后我们再进一步地去思考 思考 观察 那这样子的时候 我们这样子追问 然后一步一步观察的时候 我们最终 为什么不相信的这个根源 就能够找得到 根源找到了以后 然后我们再去解决这个最根本的问题 这最根本的问题
我们昨天也讲过 我们完全相信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会有一个 完全可以否定这个善恶因果的 这样子的证据 这个是任何人 不管是科学家 哲学家都不会有 只不过就是自己不相信而已 然后不相信的理由 也是非常非常简单的 非常简单 我们真正坐下来探讨的时候就发现 不相信的理由是非常简单 就是因为他没有看到 或者是我们在其他场合 听到太多太多的这些负面的这些灌输 就是一些这样子的原因 除了这个以外 就是因为被洗脑 或者是没有深入地去思考过 就是一些这样子的原因 就是一些这样子的理由以外 确实是没有一个真正的理由 这样子以后这是只能说明 只能说明我自己不相信 还没有达到一个相信这样子的地步 但是还不能说这是我有什么理由 因为我有什么理由不相信 它不是这样子 这样子
这个要问自己为什么不相信 不相信的原因是什么 找到了这个原因以后 再进一步地去分析这个原因 它有没有 它能不能足够是说明 这个不存在 这样子以后 我们就是比较一个 一个逻辑的这个思维 最后就是就打破我们的这种疑问 最后就是能够解决的 任何一个人都是 最后我们的不相信因果的这些 都不是一个见解 而是一个疑问 只是一个疑问而已 只是怀疑不存在而已 没有一个 也没有一个非常的有说服力的逻辑 来证明它不存在
那如果这样子 这个不是疑问 这个就是见解 观点 已经上升到观点和见解的这个层面了 但是没有这样的 只是我们的这个 对因果的这个不信 它还不是一个观点 也不是一个见解 而是一个疑问 怀疑 说 就是这个说穿了以后 这就是一个怀疑而已 大家自己怀疑不存在 当然可以怀疑 但如果要去否定的话 那不能说因为我怀疑 所以不存在 不能这样子说 就是不存在的话 那必须要拿出这个不存在的理由 才可以这么讲 要问自己 进一步地去问自己 自己有没有相信 如果没有 不太相信 那继续问 如果相信了 那我们这个四前行就修得 修成功了 就是这样子
3.4 因果不虚修成功了生活一定会有变化
因果不虚 然后我们诚心实意 发自内心地相信因果了以后 这个我们昨天也讲过了 那我们的这个生活的方式 定会有一些变化 然后我们把这个因果不虚 学到了 做到了以后 要落实到 落实到这个实际的行动上面 实际上我们深信了因果的时候 自然 自然而然就可以落实到生活当中 自然而然我们的生活就会有一些 会有一些变化 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深信因果 所以这个因果不虚 就一直都不能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书本上学到了 但是回到现实生活的时候 还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跟以前是没有任何的变化 那这个是什么呢 这就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很深信 深信 还没有深信因果 那还没有深信因果 这个怎么办 首先是理论上解决这个问题 理论上解决了问题以后 反复地去思考 训练
3.5 深信因果后取舍会非常谨慎
这个就是我们150 个小时 大概就是这个时间 那这个最后 第一个 理论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然后反复思考 最后我们就深信因果 深信因果以后 然后在因果的取舍这个上面 也自然就会有很多的变化 我们从此以后就很谨慎 因果取舍方面很谨慎 这是我们修因果不虚的一个结果
3.5.1 因小果大
然后随时随地 随时随地我们不要忽略任何一个恶业 我们认为是一个很小很小的恶业 但是这个恶业的这个果报 就不是这样子 这个它的果报跟它的这个因 这两个之间有很大很大的距离 变化
3.5.2 蝴蝶效应
因为因是很小 但是到了果这个时候 那就不一样 这完全就是 这个就叫作蝴蝶效应 就是蝴蝶效应 一个蝴蝶的这个翅膀扇动 在空气当中扇动 然后它在一两周以后 完全就可以导致了一个龙卷风 这样子的 那我们造业的时候 也许是一个很小的业 不管是善 或者是恶 就小到一个蝴蝶的翅膀 它扇动空气一样地这么小 但是它的果产生的时候 就像龙卷风 台风这么严重 这个是因果 所有的因果都是 这个我们已经学过了 所有因果都是 果就比因更加地强大 这样子 所以因果任何一个都不能忽略 在生活当中 我们任何一个地方 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到任何一个罪业 杀盗淫妄等等都要注意 谨慎 然后任何一个善事 只要有这机会我们都要去做 不要以为这么微不足道的一个事情 可能就不会有什么结果 所以不去做了 不能这样子 我们只要有这样子的机会 任何一个善事都要去做 身造的 意造的 口造的 这样子的善事 善都要去做 善和恶的这个结果都是一样 恶的 罪业的结果非常严重 但是善的这个结果 善业的结果也是一样的
###《妙法莲华经》中讲供花的功德
这个《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经》当中讲 比如说我们就一朵花 为了供佛 就是我们摘下了一朵花 就是心想 我把这朵花供养给佛陀 扔到空中 这样子的话 那就是这一朵花 向佛供养一朵花的这个功德 最后让我们一定解脱 一定解脱 不是世间的福报 最终不是让我们更有钱 更健康 不是这样 最终它一定 这个善根最终的这个结果 它一定让我们解脱 对佛结缘的这些都是这样子 对佛 跟佛结缘的这些善 这些善都跟一般的善是不一样 比如说我们听到了这个佛的名号 是我们自己听到 或者是我们念给让其他的众生听到 比如说包括这个动物 让它们听到这个佛的名号 或者是我们自己听到 也是这样子 有这么大的这个功德 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太相信 就是连一朵花供养给佛 那么这个功德 这个功德如果说 我们下一世更加地健康 更加地有钱 发财 我们也可以理解 但是只是供养一朵花 最终让我解脱 涅槃 这有没有可能啊 我们会这么想
但不是 从这个因的角度来讲 那就是像蝴蝶的翅膀扇动一样地小 在空气里面只是一个 我们根本看不见的一个 很小很小的变化 没有那么大的变化 但是因为这个变化 然后变得越来越大 越来越大 最后 到了最后的时候就是龙卷风 那我们就像这个一朵花 就很虔诚的心 把一朵花供养给佛 扔到空中 我想这个供养给佛 就扔到空中 然后这是一个非常非常简单的事情 非常简单的事情 但是它的最后的这个果报 它的这个结果 那不是世间的结果 就是出世间 就是让我们解脱 让我们涅槃 这样子
3.5.3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所以善恶 它们的这个因和果之间的这个差距 是非常非常大 非常非常地大 这个我们除了善恶的因果以外 有些植物 有些动物 动物植物它们的身体的种子 跟它最后的这个体积体重也是 这个之间也有这么大的差距 然后善恶因果也是这样子 所以我们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善 不要以为这个没有什么帮助 恶 也不要以为它不会有太大的伤害 不能这样子 任何一个 我们在这个生活当中 要回避任何一个罪过 罪业 然后我们只要有机会 任何一个善业都要去做 都不要放过 都去做 这机会不要放弃 这是我们学到了这个因果以后 深信了因果以后 我们也会主动地会去做的 会去做 这是我们学到深信因果之后的一个 个很直接的一个变化 定会主动地会去做的 那这个是要这样子 这个落实到实际的这个行动当中 这非常地重要
4 把因果修行的结果落实到每一天
4.1 起床后
然后这个大圆满的前行里面也讲过 我们曾经也给大家讲过 我们每一天 每一天早上起来的时候 这个大圆满的前行里面也讲过 就像一个动物一样 就从床上爬起来 然后立即就去 急急忙忙地去做别的事情 那这样子是 这是不对的 我们很多人都是 就是睡懒觉 睡到一定不能再睡的时候 然后匆匆忙忙起来赶紧洗漱 然后早餐走到大街上 去买点东西去上班 很多都是这样子 但是这个 就是佛经的要求 就是说让我们不要那么熬夜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然后也不要那样子睡懒觉 就该起来的时候就起床 然后就留一点点的 这个中间就留一点 给自己留一点时间 这个起床以后就坐在床上 静静地坐下来 然后就思考一下 我昨晚做了什么梦 梦里我有没有造业 虽然梦都是假的 但是这我们梦里 经常都做一些 杀盗淫妄这样子的噩梦的话 虽然梦是假的 但是这个就是给我们透露了一个 不太好的信息 这就是说明我们的内心当中 这个杀盗淫妄的东西太多了 太多了 这习气太重了 所以连做梦的时候梦出来的 梦到的都是这些东西了 那这样子的话 就是适当地忏悔一下 适当地忏悔一下 还有一个 在梦里面我们不会真实地去造罪 比如说我们梦里 就梦见了去杀动物 杀人 那这是不是有杀人的罪过 当然没有 没有这样子的罪过 但是也就是 这也是一个不太好的这个习气 虽然不是 虽然没有这个杀生的罪过 但是也不是很好的这个 这是一个不太好的这个 这就是因为它就是告诉我们一个 给我们透露一个不太好的信息 所以也得要忏悔一下 但更重要的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是从这个起床的时候 然后要开始 我们的一天的生活和工作了 那么开头 第一个是很重要 坐下来要好好地发心 天这一天当中 我一定要尽力地 尽量地去行善 尽量行善 我一定要尽量行善 我一定要尽量地断恶 行善断恶 要这样子发心 这个要提醒自己 非常重要 发心 最好就是我们就受菩萨戒 皈依发心 这个仪轨就这么几分钟 就只花几分钟就念完了 念这个仪轨 然后 同时念这仪轨也不是光是念 而且就要发心 我这一天当中我一定要 我尽自己的这个力 尽量地去做 尽量地去行善断恶 然后我尽量地去利益众生 这样子发心 然后就去工作生活 这样子 早上 每天早上 还有我们每天早上起床时之前 还没有给人讲话 说话之前 念这个二十一遍百字明 这些都已经讲过了 这都是很重要 主要是在心里这样子发心 这也是非常地重要 这是第一个
4.2 睡觉前
然后第二个 然后晚上 晚上睡觉的时候 然后 也就大圆满的前行里面也就讲过了 就像一个动物一样 然后就是起来的时候 就是从床上爬起来 然后什么都不想 立即就去忙 然后晚上睡的时候 也没有任何的思考 没有任何的思考 这样也就不对 晚上睡觉的时候 首先躺下来了以后也可以 或者是睡觉之前坐在床上 就这么几分钟的时间 不需要太多的时间 三分钟到五分钟就可以了 然后去观察一下 观察一下 我今天这一天当中做了些什么 造了什么样的罪 行了什么样的善 然后我们看看这个行善有多少 造罪有多少 然后发现这一天当中 确实是犯了很多很多的罪 杀盗淫妄之类都有的话 那就一定要当天忏悔 忏悔得越早越好 忏悔 然后告诉自己 今天我做得不对 我明天千万不能这样子 一定不能这样子 告诉自己 每一天要总结一下 这个确实是非常好 我们躺下来了以后 也可以去思考一下 我这一天到底做了些什么 我有没有去行善 我这一天的这个时间 就过得怎么样 有没有把这一天的时间都浪费 没有意义 或者是我这一天当中 有没有做到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都要去观察一下 很多很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 会发现其实我们每一天每一天都在 都在虚度人生 没有做到任何有意义的事情 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子 表面上比如说我们的身体 还有我们的这个 比如说我们语言 比如去念咒 磕头 虽然是做了一些表面的这个善 表面的这个善事 但实际上我们内心当中没有任何的 没有任何的这个 像比如说出离心 菩提心 没有任何这方面的善 善念 那这样子的话也是不对 如果我们每一天每一天 都没有一个这样子的自我的观察 这样子的话 每一天都在虚度人生 但是我们没有发现 如果每一天这样子观察的话 那我们随时 立即就发现了 我们今天这个时间就是虚度 没有意义 然后第二天也又发现了 今天也没有做到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这样每一天这样子的时候 然后我们也就会 每个人都会就懂得自己主动地去 每一天就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然后逐步逐步地会有变化 会有变化 会往这个好的方面发展 那这个也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所以这些都要去做
这些因果方面 我们不但是要深信因果 而且就是落实到实际的行动当中 尽量地每一天都做到就有意义 每一天都做到有意义 每一天至少 至少我们去做一些 对自己 对别人有利的这样子的善事 这个身口意 不管是哪方面 都要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意识当中 从内心当中 比如说有慈悲心 有信心 慈悲心等等 这些是最重要 除了这个内心的这个 从我们的意识所造的这些善以外 还有身体 还有语言 也就尽量地去行善 每一天的这个时间都没有虚度 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 那这样子的话 那我们的人生就过得有意义 人生就做到有意义 最终就我们修行各方面 都有一定的成就 这样子有一天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 然后也就不会有太多的恐惧 然后我们就有对未来充满的希望 这样子离开这个世界 然后下一世就会更好 所以这个每一天如果没有做好 那这样子的话 整个的这个人生也就会虚度 所以每一天要做到有意义是非常重要
如果我们每一天要做到有意义 这样子的话 那首先它的前提的条件 就是对因果的深信不疑 那么这样子的话 我们在任何一个时候 都会注意的 都会谨慎 所以每一天都是做到有意义 这些都是非常重要
那这样子以后 我们因果不虚的课就讲得差不多了 今天就是 今天是最后一堂课 因果不虚的这个课 那昨天讲的 今天讲的这些思维方式 都是一样的 都是一样 所以我们大家要再一次地看 学习这个大圆满的前行 普贤上师言教》的最后一个 最后一个题目 就是一切都是 一切都是业力的结果 就是这一部分 这一部分的内容 实际上是我们昨天跟今天 两天讲的这个内容 反复地去学习 然后把这个内容学习完了以后 大家要去思考 思考 大概就是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个月左右时间 然后这个过了以后 我们开始讲其他的课程 这个禅修的课程
那这样子我们现在很多的禅修 很多的禅修都是为了这个减压 为了减压 工作生活的压力 这并不是佛教的解脱的这个 解脱道的禅定 很多我们外面的 很多很多的这些禅定都是这样子 实际上修这种禅定的人 他们也不一定都是佛教徒 然后更不一定他们都是走解脱道的人 所以他们的需求本身也就是这样子 就是为了缓解压力 所以我们很多在外面的这些课程 也就是根据这样子的这个需求 就设计的一些 一些很简单的这个禅修
那我们的这个禅修 我们慧灯禅修 或者是佛教的这个真正的禅修 那就是不一样了 我们的这个禅修它不是为了减压 它不是为了化解心理的压力 当然这个是有这样子的 有这样子的作用 但它的目的不是这个 目的就是为了解脱 那为了解脱的话 那我们每一天要这样子去思考 每一天要做到一个小时 大概就一个月左右 希望大家认真地去做 然后呢 最后大家每一个人 这个自己说了算 我们 其他人没有办法来判断 我们的这个四加行修得够不够标准 只有自己才能够 只有自己才是最清楚 所以希望大家认真地去修这个四前行 好 我们今天这个课就讲到这里
5 问答
然后接下来 还有一些时间 大家有什么疑问 我们可以互动交流
5.1 五戒破戒的问题
顶礼上师 这是现场问题 我是一名初学者 在未完全了解五戒的情况下 受了其中的四条 受戒后学习了其中的盗戒 感觉自己可能无意中破了戒 自己也不是很清楚自己是否破戒 如果破了 怎样知道自己忏悔清净了 学习盗戒后感觉自己做不到 又舍戒 是否有过失 如果没有忏悔清净 是否以后不能灌顶 也不能受菩萨戒 因为得不到任何戒体
也没有那么严重 如果是就怀疑有犯戒的话 那首先就是忏悔 忏悔的时候 就修这个简单的金刚萨捶的修法 念四十万遍金刚萨捶心咒 然后重新受 重新受这个居士戒 这样子就可以了
他还问的意思就是说 如果他觉得盗戒他没有办法守持 他舍戒可不可以
他不是舍戒了 他如果已经犯了 那就是 那就已经不存在这个戒 不需要舍 忏悔 下次再受 那下次再受的时候 如果盗戒他不能受 那就这盗戒可以不受了 受其他的就可以了
5.2 念佛可以带业往生吗
请问上师 念佛可以带业往生吗 如果可以的话 请问原理是什么
原理 念佛念得比较好的话是可以带业 但是带业往生的意思就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我们一个凡夫 还没有证得菩萨第一地的这样子的人 那他是有很多很多杀盗淫妄的业 那这些杀盗淫妄的这些罪业不会影响 不会影响往生 他可以往生 虽然是有这些杀盗淫妄的罪过 但是念佛很虔诚很认真的话 可以 照样地可以往生 这叫作带业往生 可以往生的
那它的原理是什么
它的带业往生的这个原理
带业往生它没有特别的原理 就是 都是一样的 就是为什么要往生呢 就是因为往生了西方极乐世界以后 就很快就可以成佛 然后成了佛以后就可以度众生 都是一个原理 带业原理 没有什么特别的原理吧 这个问题不是很清楚
5.3 深度催眠是不是阿赖耶识的碎片记忆
网络问题 顶礼上师 听说深度催眠就可以唤起前世的回忆 心理学上讲的深度催眠和潜意识 是不是就是阿赖耶识的碎片记忆
深度催眠的时候应该是吧 可以这么说 深度催眠我觉得有可能是 当然这些 比如说以前的这些记忆 肯定是阿赖耶识当中的碎片的记忆 把这个记忆唤醒了 但是深度催眠他自己就应该是 还停留在这个意识的层面 因为深度催眠的时候 他也可以听到有人说话 他也可以回答 然后他也可以去思维 那这个思维不是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它是不会思维的 思维是我们的意识 所以他应该是处于意识的这个层面 应该是这样子吧
5.4 量子纠缠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吗
请问上师 量子纠缠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吗 在佛教里时间的概念是存在的吗 如果我们停止了 不再轮回 是不是就是说 我们跳出了时间和因果所控制的范围
量子纠缠从佛教的角度讲的话 它当然不是 不是超越时间和空间 它是有时间的 它也有空间 还没有超越时间空间 还有一个问题是什么 最后一个问题 他说的
他说佛教里时间的概念是存在的吗
时间的概念是存在的 但是呢 时间它本身是不存在的 佛教里面讲 比如说佛教《阿毗达磨》或者是佛教的《俱舍论》里面讲 时间是不存在的 时间是因为这个物质的变化 然后人们的头脑当中 就产生了一个前后的这个顺序 这个就叫作时间 但是人们意识当中 或者人们的头脑当中的前后的顺序 实际上就是物质的变化而已 除了这个物质 这本书的变化以外 没有一个关于这本书的时间 跟这本书的相关的时间 实际上是这本书的变化 那么这本书的变化 除了这本书以外是没有变化了 这本书的变化 跟这本书是没办法分开的 所以实际上这个时间是一个不存在的 一个抽象的这样子的东西 但是我们的生活当中 这个时间显得非常地真实 实际上它是这本书的变化 这本书的变化就叫作时间 除了这个以外没有时间 所以佛教它不是从空性的角度 它就是从现实的角度 它认为物质 比如说这本书是存在的 然后跟这本书有关系的时间 只不过是一个我们的观念而已 抽象的观念 它不是一个真实的东西 所以时间是不存在的
他还问是说 如果我们停止了不再轮回 是不是就是说我们跳出了 这个时间和因果所控制的范围
从轮回当中超越是有两种 一个是成佛 彻底地脱离轮回是成佛 那这个可以说是已经不受时间空间 或者因果的限制 这就是彻底地超越 另外一个 比如说菩萨的一地 证得了菩萨的一地的时候 也是一个 相对来说是一个解脱 因为那个时候 从此以后他不会 不会因为业力投生 所以这也是一个解脱 那这个解脱现在还不是 还不完全是超越了这个时空 时间和空间的这个观念还存在的 那解脱就有这样子两种
5.5 万事万物都有如来藏吗
请问上师 万事万物都有如来藏吗 为什么
万事万物没有如来藏 因为如来藏它是我们的内心的 我们的内心的本质 所以这个内心的本质才是有如来藏 其他是没有如来藏 这可以两种说法 也可以这样子理解 因为万事万物都是我们的内心的投影 实际上万事万物离不开我们的意识 那么我们的意识 它的本质是如来藏 它是有这个如来藏 那么这样子的话 自然万事万物也有如来藏 但这个并不是说这本书有如来藏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本书 是我们的意识的一种投射 投影 那我们的意识是有如来藏 那这样子的话 这本书自然也就有了如来藏 可以这样子理解 有两种说法 但这两种说法 就是说法不一样 意思内容是一样的
- 这本书有没有如来藏 它没有单独的 独立的如来藏 那这张桌子有没有如来藏 没有如来藏 那谁有如来藏呢 我们的意识才有如来藏 除了我们的意识以外没有如来藏 可以这么讲
- 另外一种说法 它虽然没有一个独立的如来藏 但是因为这些 外在的这些物质 也是我们的内心创造的 那我们的内心创造了以后 那我们的内心有如来藏 也可以这样子 两种说法
5.6 佛菩萨来到轮回的问题
顶礼上师 请问解脱的佛菩萨 再发愿回到轮回里来度众生 是否还要重新创造因果 如果又创造了因果 那不是又回到轮回了吗 请问这样佛菩萨还是生死自在的吗
创造因果和再回到这个轮回 这些都是比较笼统的抽象的说法 再回到轮回是 他为什么再回到轮回 是什么样的条件 什么样的原因让他回到轮回呢 我们凡夫 就是因为我们自己的业力 然后就回到这个轮回 这叫作这个轮回 因果轮回 然后 比如说像释迦牟尼佛 同样也来到这个人世间 那么人世间肯定是轮回了 这个就在轮回的范围当中 那佛也回到轮回当中 那佛是为什么来到这个轮回 他的因缘是什么呢 不是因为这个业力 就是因为这个慈悲心 佛是回到这个世界是来度众生 并不是他的业力 所以两个都是回到这个轮回 但是回来的 第一个 让他们回来的原因不一样 第二个 他们回来的目的不一样 结果不一样 所以这个是不一样的 还有是什么
他说的 他的意思是说 他回来以后 他还是会做一些事情 还会造因果
对 造因果就是要这样子讲 因果是什么呢 善恶因果他会不会 这个比如说佛造业或者是行善 然后又有什么因果 不会有的 佛再也不会 这个造罪是肯定是不会造罪 但是行善 佛也不会行善的 行善 我们现在的这个行善 造罪 都叫作有漏 有漏的这个业力 那佛是不会有 既不会有这个罪也不会有有漏的善 善和恶 佛就已经脱离了这些 有漏的这些善恶 他都不会 这些都不会存在的 但是比如说佛说法 讲经说法 然后很多人听了 修行 解脱 那这也是一种因果 佛讲经说法 转法轮是因 然后我们修行解脱是果 那这个因果是存在的 这也是一种因果 但这个因果 跟我们平时讲的善恶因果不一样 所以这个问题就是比较笼统
5.7 破誓言者会污染所有在场的人吗
顶礼大恩上师 在僧众集会行列中 即便只是有一个破誓言的人 在场的人也都将被他的晦气所染污 这种说法对吗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未破誓言者会受到染污 这应该理解为是共业吗
在我们一般的显宗的法会 这些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没有那么地严格 那密法 比如说像密法的灌顶 或者是密法的一些 比如说像大家一起闭关 这样子的活动 在密法的这些特殊的这些活动 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所以在这个当中如果有犯了密乘戒 不仅 不但是犯了密乘戒 而且他也不愿意忏悔的 不愿意忏悔 实际上就是他从此以后 再也不想接触密法的 如果有这样子的人参与的话 那就对这个 比如说大家一起修行的这个结果 就会受到影响 会受到影响的 一般的 就像显宗的一些法会 这大家一起参加没问题 没有问题的
5.8 开悟是什么状态
网络问题 请问上师开悟是什么状态 身体上有什么感觉 我是个初学者 请问上师能够通俗地介绍一下吗
身体上就不一定有 不一定有什么反应 开悟 有很多不同层次的开悟 那我们平时讲的大多数的开悟 叫作初步的开悟 他就彻底地就感受到了 它的这个本质是我们自己的本质 我们自己的本质实际上说白了以后 也是我们的内心的本质 内心的本质是内心的空性 非常清楚地感受到了 我们的内心的这个本质就是空性 那这就是开悟了 证悟了 初步的证悟是这样子 主要是证悟跟我们的感官是没有什么关系 我们 不是我们眼睛看到 耳朵听 感官没有关系 跟我们的意识有关系 所以身体上也不一定有直接的反应 间接的 比如说有些人证悟了以后 有些人就是 有些人会笑 有些人会哭 因为他恍然大悟了一个 从来没有想到的一个这样子的境界 达到一个这样子的境界的时候 那就是间接地 就是生理上也会有一些反应 就是就刚才讲的 有些人证悟了以后就是笑 他为什么笑呢 就是原来就是这样子 但是我们所有 我们以为这个六道轮回 还有这些都是很可怕 还有这个善恶因果都是很可怕的 直都是这么认为 但实际上这是 从这个角度来讲所有东西都是 都是零 都是不存在 那发现了这个真理的时候 他就 有些人想笑 有些人就是感觉到了这种 这触动很大 然后哭 也有这样子 除了这个以外就没有什么反应了 就是因为这个开悟 跟我们的感官没有关系 所以就不会有其他的生理上的反应
5.9 如何看待部分南传佛不承认北传和藏传的经典
这是网络问题 请问上师 有部分南传佛教说 北传 包括藏传的经典 包括《佛说阿弥陀经》并非佛说 请问堪布 弟子应该如何看待这样的说法
这个在《入行论》当中也有这个回答 讲得很清楚了 还有就是那个《大乘经庄严论》里面的一品全部都是讲这个 这个很早很早以前就有的 这个有几千年前 一千多年前的时候 就大概两千年左右的时候就有 小乘佛教就是这样 小乘佛教就认为 因为他 大乘佛教里面讲的那些内容 就在小乘佛教里面是看不到的 所以他认为佛讲的就是小乘佛教 他们像现在的这个南传佛教 巴利文的这个大藏经里面 这个所包含的这些内容 他认为佛经就是这些了 除了这些以外不可能有佛经 所以 他后来看到大乘佛教的内容的时候 然后他说这个不可能是佛经 佛经是我们看到的这些才是佛经 除了这个以外不可能有佛经 是这样
然后显宗也有这样子的问题 显宗的有些比较 心胸比较狭窄的人就认为 佛经就是显宗这个里面的 佛就除了这显宗里面的内容以外 不可能有其他的 所以密法不是佛法 也有这种想法 所以他们都认为 他自己看到的才是佛经 除了自己看到的以外 没有看到的这些不应该是佛经 他以为佛经都是他看到的 他以为所有的佛经他看完了 不可能有他没有看到的佛经 实际上就不是这样 实际上他看到的 他读的
比如说一个小学生毕业了以后 他认为这个学校 这个学校里面的这些教材的内容 就是这个小学的这些课本 除了小学课本以外 不会 学校不会再有其他的 任何一个学校都是教的是这些东西 任何一个学校都不会有 除了这些以外的教材 他一直都这么认为 但是为什么这么认为 他因为没有上过中学大学 所以他就觉得所有东西 所有学校的教育都是他所学到的 就是这样子的道理 所以南传佛教它就 它一直 这不是现在的南传佛教 印度的时候就小乘佛教都这么认为的
5.10 施食法
上师您好 有感于饿鬼道众生的痛苦 想于晚间课完毕以后 再修施食的饿鬼法 是否可以祈请堪布慈悲传授 有关修法的仪轨
修法不需要传修法仪轨 自己念 念就可以了 就主要是修慈悲心 然后念观音心咒 就做这个烟供 他说的是烟供是吧 应该是的 应该是的 对 可以自己可以念 这个课诵集里面就有这个仪轨 自己可以这个就是 主要是布施给饿鬼道 给饿鬼道做布施的仪轨 没有传承也可以的
5.11 偷税漏税会有什么果报
请问上师 偷税漏税会有什么果报 是不是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报税 才是深信因果 如果发心少交税 来供养佛菩萨 做善事 放生 是不是可以少交税
偷税漏税如果是没有受戒的话 那偷税漏税他有没有什么果报 这个不是很清楚 如果受了不偷盗的戒 那这样子的话就不能偷税漏税了 偷税漏税就会犯戒的 有一个方法 比如说 他又想偷税漏税又不想犯戒 那这样子的话 他之前就有这种打算 比如说我偷税漏税的这个钱 不用到我自己的生活上 我把它拿去捐给其他人 我做别的事情 那这样子的话他不会犯戒 但是没有受过戒的人 从来没有受过任何戒 或者是没有受过不偷盗的人 偷税漏税的话 那这个到底有没有什么结果 还不清楚 要去要研究一下
5.12 业力和阿赖耶识种子的差别
现场问题 请问上师 一切事物都出自于业力 又有一种说法是 一切外境都来源于 我们阿赖耶识里的种子 这两者之间有不同吗
物质 外面的物质 我们看到 我们的感官看到的 都是阿赖耶识当中的 这些各种各样的种子成熟的结果 那这是这样子 另外一个是说 它 比如说一切都是业力 我们昨天讲的 这就是有一点点不一样 这两个之间有一点点不一样 一切都是业力的现象或者是结果 这就是说 我们的生活当中的一些重大的事情 绝大多数都跟我们过去的业力有关系 它并不是说 这个杯子也跟我们的业力有关系 它并不是说 这个杯子是我们的善恶因果创造的 它不是这么讲 它是说我们的生活当中 遇到的一些快乐 痛苦 那这些跟我们的过去的这个业有关系 所以这两个有一点点不一样
那另外一个角度讲的话 比如说我们地狱众生的所有的这些 他的环境 他的一切 都跟业力有间接的关系 那我们人 现在我们可以吃到的 喝到的 用到的 看到的一切 也跟我们的过去的业是有一定的关系 从这个角度讲的话 这两个也就比较接近
5.13 定业还可以消吗
请问上师 定业还可以消吗 如果不可以 在汉传佛教里面都有灭定业真言 如果可以的话 那为什么还叫定业呢
定业当然是可以消的 定业可以消 但是它为什么叫定业呢 比如说有些业 有些业如果不忏悔的话 他一定会 一定会受这个果报 而且时间也是比较确定的 然后他一定会受到这个果报 所以叫作定业 然后
不定受业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不忏悔的话 它本身就是不太确定的 因为这个业力的能力 没有那么大 没有那么严重 所以不忏悔的情况下 它也不一定一定会发生 然后时间也不是很确定 什么时候成熟 时间也不是很确定 这个不忏悔的情况下 有定业和不定 有这种情况 如果忏悔的话 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忏悔的话 那不仅仅是不定业 定业也可以消除的
所以这个定业和不定业 这个就是不忏悔的情况下 就是讲 这个一定和不一定的分别 就是这样子 如果是忏悔的话 那没有这种分别了
5.14 四加行没修好和修五加行的问题
请问上师 前两年无法安下心来修四前行 所以修得比较草率 随后又开始投入到了五加行的修行中 可是听到您讲 必须要修好四前行才能修五加行 我总是很矛盾 因为我渴望证悟 但的确还没有真正的出离心 是否要停止修五加行 重新修四前行呢 是否可以在不停五加行的同时 修四前行呢
有两种方法 个就是还没有修五加行之前 把四加行修好 把出离心修好 然后这个修好了以后 什么时候修好出离心 然后再去修五加行 这个是最好的 最理想的
另外一个就是刚才这种情况的话 你比如说四加行不是 修得不是很好 不是很标准 在这个情况下 又去修了五加行 现在已经在修五加行的话 那也要看情况 如果是先暂时把五加行先放一下 先回去修四加行 四加行的出离心修好了再来修五加行 这也是一种方法 这样子也可以
或者是实在是不想停 不想停下来的话 那就修五加行的同时也就修四加行 把这个四加行补上来 这样子也可以 这两个都应该是可以的
5.15 如果接受了很多灌顶和法 是每个法都要每天修吗
请问上师 如果接受了很多灌顶和法 是每个法都要每天修吗
不用不用 就是修了很多的 受了 我们很多人就受很多很多灌顶 但是 就是把这些灌顶当中 就是就一个本尊的修法 就是作为我们的日常的功课 然后其他的就可以包含在这个当中 以这样子的方法来修就可以了 不需要一个一个单独分开修
5.16 听密法的道友中有破戒的会受影响吗
顶礼上师 每次听闻密法的道友都有很多 如果其中有破戒的 其他人会受到影响吗
比如说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破密乘戒 大家都有这个可能 但是没关系 及时地去忏悔 及时地去忏悔就没问题 那么我们谁受了 犯了密乘戒 那么就是及时地去忏悔 或者是在这个忏悔当中 那这样没关系的 大家可以一起 可以修行 参加法会 参加灌顶都没关系的 就是我们前面讲的 比如说他受了 破了密乘戒 然后他自己也很清楚地知道 这个已经破了密乘戒 然后他也不愿意忏悔 这等于就是他就不愿意再学密法了 那这样子的话 这个是比较特殊了 所以就是如果有这种人的话 我们有时候大家一起去修一个法的话 那这个法 这个修法的结果 就会有一些影响
5.17 死亡时观想莲花生大师的问题
请问上师 如果死亡的时候 直观想着莲花生大师 直至死亡 离开 这样的话会投生在哪里
投生在哪里 这个莲花生大师 观想莲花生大师的话 也许投生到莲花生大师的刹土 或者是把莲花生大师 跟阿弥陀佛观想为一体 平时是念佛这样子的话 也有可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这些都有可能
5.18 为什么学大圆满是必须要灌顶
上师 请问既然灌顶有一定的风险 可不可以就暂时不去接受灌顶 为什么学大圆满是必须要灌顶
密法 就是进入密法就要灌顶 灌顶就是进入密法的仪式 就像我们进入佛门就要饭依 进入佛门就要皈依 皈依就是进入佛门的一个仪式 然后进入大乘佛教 那就要发菩提心 受菩萨戒 受菩萨戒就是进入大乘佛教的仪式 同样的 灌顶就是进入密法 如果要进入密法 那就必须要灌顶 所以这个大圆满是密法里面的 非常重要的部分了 那我们要进入这个密法的话 那就是要接受这个仪式 实际上就是灌顶了以后 我们就是进入了这个密法 那么进入密法的时候需要作一些承诺
比如说我们从外面要进来的时候 进这个房间的时候 就可以做一些承诺 是什么承诺呢 进来了以后我要 我不聊天 我把手机关掉 我认真地去听 就是需要一些这些承诺 那这个承诺就是变成了什么呢 变成了他的戒律了 变成他的戒律了 手机关掉也是戒律 然后认真地听课也是戒律 然后做笔记也是这个戒律 认真地去思考也是他的戒律 如果这些都不承诺 了 我手机也不关了 我也不听了 然后我也要聊天 那这样子的话就不要进来 就是不会打开这个门 同样的这个 比如我要进入密法 那好 你要进入密法的话 那你首先要 要承诺几件事情 是什么呢 有十四条 这个如果你能承诺 那你就可以进来了 那这就变成了他的戒律 所以进入密法的话那就必须要承诺 要承诺的话 那就是通过灌顶的方式 让大家承诺这件事情 这样子 好 最后一个问题
5.19 忆念带众生一起忏悔 是否真的可以减轻他们的罪业
请问上师 忏悔的时候心中忆念带众生一起忏悔 是否真的可以减轻他们的罪业 还是只是一种 自己慈悲心的一种训练呢
这个要看我们的定力 我们一般的禅定的能力不是很高的人 那这个只能是作为一个 培养慈悲心的一种方法 禅定的力量很高的人 对众生还是有帮助的 也有很大的帮助
感恩上师开示
6 回向
好 阿弥陀佛 我们现在最后大家回向
索南德义坛加惹巴涅 托内尼波札南旁学匠 洁嘎纳其瓦龙彻巴叶 哲波措类卓瓦卓瓦效 嗡阿吽班匝儿格热巴玛色德吽
阿弥陀佛 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