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班笔记(仅供参考请勿转发) / 07寿命无常2

第3册07寿命无常2

Jump to Section

Total words: 17,233. Estimated reading time: 1 hour and 18 minutes.

1 劝发菩提心

我们今天要继续听这个 四加行的这个课 那么听课之前 请大家发菩提心 我们为什么要听课 为什么要学佛 为什么要行善 那这个就是需要有一个目标 需要有一个比较高的目标 也就是说大乘佛教的这个目标 就是成佛 为了成佛 那为什么要成佛呢 就是我们想饶益众生 我们想帮助天下所有的众生 但是我们如果不成佛的话 那我们没有办法 能够帮助天下所有的众生 连我们自己的问题都没有办法解决 更何况度一切众生 所以我们要成佛 如果成佛的话 那我们相信 能够帮助很多很多的众生 最终慢慢地可以利益所有的众生 可以度化一切众生 所以我们要成佛 为了成佛 我们今天听这个课 然后就精进地修行 那这样子的发心叫作菩提心 这个我们每一次听课的时候 都需要发这样子的心 非常非常地重要 好 首先大家发菩提心

2 人身难得的标准

发了菩提心以后 然后我们继续讲无常的这个课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无常的一部分 这两个我们前面已经讲过 那么人身难得的标准 我们昨天讲过了 大圆满的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那这本书里面讲的就是高标准 就是比较高的标准 那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达到 这样子的标准 可能是有一定的难度

2.1 低标准–修前后有变化

但是我们昨天讲的 就是比较简单的 也就是低标准是什么呢 就是我们还没有修这个 人身难得之前和之后 对我们的这个生命有 对生命的认识有很大的变化 就是有变化 不一定是很大 就是有变化 之前不怎么认为人身有多么的难得 但是通过几个月的修行以后 然后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人身是非常非常难得 非常不容易的 就是有这样子的 在这个方面有一定的变化 有变化就是有结果

2.2 大中小变化 大中小收获

如果有很大的变化 那就是有很大的收获 如果有一点点变化 但是这个变化不大 那这样子的话 也就是有一点点结果 就是修了这么几个月 还是有一点结果 还是有一点进步 这个也可以算是一个标准 可以达到了一个标准 但是这个标准不高

然后有中等的变化 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小 就是还是有一定的变化 这样子的话 那就是有中等的变化 那就是有中等的收获 有结果 这样子

2.3 没变化 没收获

然后我们修了两个月 三个月 半年 虽然是时间比较长 但是我们在这个人身难得 修之后和没有修之前 如果没有任何变化的话 那这个就是说我们没有收获 没有任何的结果 只有我们修了这个 修这个人身难得的过程当中 就产生了很多很多的福报 有很多的善 善根 有很大的功德 除了这个以外 就是我们的这个实际的修行上面 没有什么收获 没有进步 这样子

很多人经常都问 我修到什么样的时候 修到什么程度就算是修好了 这个我们今天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大家要记住 这个标准 不仅是人身难得 无常也是一样 寿命无常 寿命无常是整个这个四加行当中 我们在我们的这个身边经常会发现 经常都会出现 经常发生的 这个是比较明显的 那我们都知道寿命是无常的 然后万事万物基本上都是无常 这个都有一个这样子的概念 理论上 但是我们昨天已经讲过了 就这个要用到现实生活当中的话 就有一定的难度

2.4 变化就是从理论到体会

那么这个的变化也是 它的结果也是 就是我们修之前和修了以后 有没有什么变化 理论上是大家都知道的 没有修之前 我们都知道 我们总有一天 不仅是我们 所有的人都是一样 所有的生命都是一样 总有一天大家都会死亡 理论上知道这一点 但是这个是理论上知道而已 实际上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 或者是我们在这个修行的道路上 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这是没有修之前就有 但是这次修了以后 不仅仅是理论上知道 这个万事万物都是变化无常的 而且就是有一种体会 我们这个一百五十个小时 也就是每天两个小时 两个半月 七十五天的这个时间当中 每天都修 然后这样子以后 这个一百五十个小时修了以后 然后我们就看我们有没有什么变化 之前和之后 我们对这个寿命无常的认识 尤其是体会 有没有什么变化 如果有变化 那有什么样的变化 如果有巨大的变化 那就是很大的收获 小小的变化 也是小小的结果 那一般的变化 那就是有中等的收获 然后根本就没有什么变化 那就是说根本就没有什么结果了

所以虽然是修了一个 修了一百五十个小时 但是就是没有什么结果了 所以以后要重新修 无常 人身难得也是 无常也是 都是这样子 这个标准大家一定要记住

2.5 四加行的标准也是这大中小三个收获

然后大圆满的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里面 也就是这个四加行 基本上都有一个标准 但是这些标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离我们还是有一点远 因为它是一个比较高的标准 要求比较高 那我们一开始的时候 这么大的这个要求的话 也是不对的 那这种三种这个 我刚才讲的这三个收获 或者是三种标准 也不是我说的 也就是过去的上师 就像麦彭仁波切等等 过去的高僧大德他们的标准 就是他们说的标准 这不是我 这个不是我说的 这个标准 这种标准比较切合实际 就是比较 对我们来说 这个标准是比较能够接受的

我们第一个有一个 比如说低标准也是很不错的 然后有了低标准 然后我们再争取有稍微比较好一点的 达到稍微比较好一点 也就是中等的标准 中等的标准达到了以后 我们再争取达到上等的标准

2.6 没收获要重新修

但是我们不能没有任何的收获 这样子的话 那就只有重新修 这不管是过去修了多长时间也好 都是 实际上我们的修行上面 都是没有用的 所以就是要必须要重头修 这样子的 好 这个是人身难得的标准 也是我们以后要讲的这些 所有的四加行的标准 都是这样子 然后我们要自己观察 自己观察我们的修行的这个结果 是什么样子的 自己观察就知道 如果没有什么变化的话 那就是我们还是要想办法要重新修 有变化就已经是有收获了 已经有进步了 这样子的 好

3 强调基础修法的重要性

然后接下来 这个无常的修法我们昨天也讲过了 非常非常地重要 非常地重要 无常的修法 如果这个无常的修法 这方面我们比如说感受比较强烈 感触比较深 这样子的话 那我们一定会 在修行上面一定会努力的 一定会不会浪费时间 我们一定就是把所有的时间 就充分地利用来修行 一定能够达到这样子的效果 所以我们经常强调这个四加行的原因 就是这样子的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根机 不一定很成熟 我们很多人都是刚刚进入佛门 我们到目前为止还对这个轮回 人死了以后到底会不会转世 会不会有轮回 连这个很多人都是半信半疑的 所以其他的我们就根本就谈不上 根机不一定是很成熟 那这样子的时候 我们去讲大圆满 讲大手印 这个就是不会有 不会有实际的这个效果

也许大圆满 大手印里面 讲的很深奥的东西 然后就是它会告诉我们 很快很快就会成佛 这样子的话 我们也许很激动 但是这个是激动而已 实际上没有什么实质上的修行的结果 所以这激动过了以后就是 就没有什么 就是没有什么结果 所以我们还是要从零开始 一步一步地修

这个慧灯禅修也是这样子 要一步一步地修 所有的这些藏传佛教的这些修法 都是这样子 不仅仅是慧灯的禅修 所有的修法都是这样 都是要从零开始 所有的这些高僧大德 过去的这些非常了不起的这些成就者 真正有成就的这些人 就是特别地强调这些基础的修法 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 千万不要去听什么大圆满 大手印 不需要修加行就会成佛 根本就不可能的 根本就不可能

3.1 米拉日巴尊者的经历

大家可以看看米拉日巴的传记 米拉日巴当初也是这样子 他的上师 就他第一个找的这个上师 就是一个宁玛巴的一个上师 在宁玛巴的这个传承当中 他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上师呀 不是一般的 很了不起的上师 很了不起的一个 大圆满的上师 证悟的人 然后他就给米拉日巴 就是一个简单的方法让他去修 他以为这样子就很快就会成就的 但是后来米拉日巴一直都 一直都没有办法成就 没有办法开悟 他还是需要通过 玛尔巴大师的这种方法才能够成就

所以我们不要以为 只要听到大圆满就可以成就了 根本不是这样子 听到大圆满 这个不难 很多人传大圆满 我们都可以去听 听不难 但是呢 听了以后到底是能不能证悟 能不能证悟这个还是要我们 看我们自己的这个修行 那么修行就是要看我们自己的 根机的成熟的程度

根机不成熟 当我们的出离心 菩提心 这些都不到位 修行不到位 什么叫作根机不成熟呢 比如说没有出离心没有菩提心 这些都没有 那这个就叫作根机不成熟 不成熟的

3.2 基础扎实很有可能证悟

然后根机成熟是什么呢 就是有出离心 有菩提心 对这个佛法的这种信心 对众生的这种慈悲心 这些都是非常强烈 那这样子才叫作 才叫作根机成熟 那根机成熟的人有可能证悟 根机不成熟的人不会证悟的 所以我们为了成熟我们的根机 就是要一步一步地去学无常 学这个人身难得等等 就是这样子的原因 所以这个是非常地重要的

只要我们这种 这些基础的这些修法修得比较扎实 基础打得比较扎实 这样子的话 那这个证悟是很有可能的 有可能的 每个人都有这个机会 但是我们的方法 这个次第 修行的次第 就是没有按照这个佛经的要求 没有按照这些这个 修行的引导文的要求的话 那就是不会有任何的结果 所以我们必须要按照这个次第 一步一步地修 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这些基础的加行 特别地重要

3.3 禅宗也是一样

禅宗也是一样 禅宗也是 如果没有出离心 菩提心 还有就是如果根机不成熟的话 那就是禅宗也是不可能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的这个前提的条件 也就是根机成熟 根机成熟的人就很容易就证悟了 这个跟大圆满是一样的 大圆满根机很成熟了以后才能够证悟 根机不成熟的人 就是听的大圆满再多 就灌了再多的顶都没有用的 都没有用 都不会证悟的 所以希望大家 人身难得 无常这些好好地修 因为这些基础的修法 跟我们的现在的这个 跟我们现在的这个根机是比较相应的 比较相应

我们 比如说我们修人身难得 我们知道怎么修 然后我们也可以去 可以去修 可以去思考 可以去思维 无常也是这样 这个里面没有太多的很高深的东西 没有高深的东西 没有我们不会去思维的东西 所以就是说这些思维的方式都 对我们来说是比较相应 比较适合 目前比较适合

大圆满不适合我们 为什么不适合呢 因为大圆满里面讲的这些深奥的道理 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它在讲什么 我们根本就不知道 大圆满里面讲的这些道理《金刚经》里面也讲了 就是包括《心经》里面也讲了 但是这些里面在讲什么呢 我们也不知道 我们只知道它在讲空性 那除了这个以外 我们不知道 到底空性是什么 我们也不清楚 我们都不清楚 也许我们理论上稍微知道一点 但是对空性我们没有任何的这种 没有任何的这种感受 体会 我们没有体会 有些人还根本不了解什么叫作空性 稍微了解的人 也只是理论上了解一点点而已 实际上没有什么感受 没有体会 所以我们 大圆满这些跟我们是不 我们目前的这种 目前的这种根机 是不太相应的 不太适合

不相应的意思 就是我们不知道它在讲什么 让我们去修的话 我们也不知道怎么样去修 所以这些高深的法 暂时不太适合我们的这个根机 当然最后会适应我们的根机 最后会相应的 我们一定要争取相应 大圆满的法相应我们的根机 定要往这个方面努力 用功 但是我们必须要知道 目前这些高深的法 跟我们的这个根机是不相应的 所以我们不相应的时候 不适合的时候 我们去修也不会有 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所以暂时不着急

3.4 基础的修法会有收获

人身难得 死亡无常这样子的修法 适应我们的根机 适合我们的根机 如果我们在这些修法上 稍微能够用功的话 那就是虽然时间不长 就这么一两个月 两三个月 两百个小时 两三百个小时 这么一个短短的时间当中 定会有变化的 有变化 有变化

刚才我们讲了 有变化就是有收获了 有进步了 然后这个变化从小到大 慢慢慢慢地就会有进步 这样子 我们就这个修行的 修行的这个变化看得见 摸得着 这样子以后 我们对修行就也有兴趣

因为这个修行能够改变 我们的一些不好的这些观念 它能够改变我们的想法 它能够让我更加地用功 更加地积极 更加地精进 它没有让我更加地 散乱 懒惰 消极 悲观 它让我变得更加地乐观

3.5 有收获就会更有兴趣 更精进

为什么呢 我们已经看到了 这个修行给我们带来的变化 这样子以后 我们感觉到了 这些方法其实是可以 能够改变我的心态 理论上我们可能之前就知道了 但是现在我们体会到 亲身体会到 感受到了以后 然后我们对这个修行就有兴趣

这样子以后我们会越来越精进 所以这些法就是对我 从我们现在的情况看是适合我们的 我们能够修得出这些法 我们能够达到它讲的这些标准 所以说这些法 跟我们目前的这个根机是相应的

那大圆满里面讲的大手印 或者是所有的密法里面讲的 或者是禅宗讲的明心见性 都是一样 这些都是我们修不出来

3.6 末法时代努力的话也是可以成就的

虚云老和尚也讲过 禅宗就像 就禅宗在唐朝的时候 就有很多很多人开悟了 开悟的人特别特别地多 然后从宋朝以后 就没有太多的人开悟 这个是虚云老和尚说的 不是我说的 那为什么没有人开悟呢 最早的时候 可能是人的根机各方面都比较成熟 可能很多人的根机是比较成熟的 那这个时候他们就成就的比较多 唐朝也不是很早 从这个 像从佛教的角度来讲 最容易证悟的 最容易 佛教徒最容易能够开悟的 最佳的这个时代 黄金时期 就是释迦牟尼佛亲自传法的 就是这些 这段时间是最好的 但是后来就是唐朝的时候 同一个时代的这 在藏地也有非常非常多的成就者 有着很多很多的成就者

后来慢慢慢慢 藏地也没有那个时候 这么多的成就者 那这个不管是在藏地也好 汉地也好 在印度也好 都是一样的 人慢慢地就是有各种各样的想法 然后有各种各样的欲望 然后就不精进 散乱 这样子以后 就是开悟的人就比较少 这无论是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一样

但是今天我们虽然是末法时代 但是如果自己能够用功的话 那末法时代也不是不可能成就的 也是可以成就的 也是可以开悟的 也是有 也可以有 很多很多的证悟的人 所以我们要从最基础的这个修法 一步一步修的话 这个是一定会成功的 所以我们要好好地修这个无常 无常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人身无常

然后人身无常 感觉到了人身无常以后 不仅仅是它让我们 鼓励我们修行 而且我们也可以放下 很多很多没有必要的东西 能够放下 还没有证悟空性 但是呢 就是因为这个无常的修法修得比较好 就是因为这个人身难得的修法 修得比较好 那这两个也就完全可以让我们 放下很多很多的这些烦恼 或者是负面的这些想法 或者是不好的行为 这个完全就是有这样子的能力 那这样子以后 我们就一步一步地 一步一步地往上走 最后就能够证悟 我们每一个人只要按照佛的 佛法里面讲的次第去修 然后就是稍微比较用功的话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证悟的机会 每一个人都有的

所以希望大家从四加行开始 修得标准和不标准 还是自己去观察 因为我们自己最了解 最明白自己的这些感受 其他人就是看不出来的 我们自己是最了解的 所以达到了什么样的这个程度 有没有结果 我们自己说了算 这个如果还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的话 那还是回去要重新修 这样子才会有结果的 好 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 无常的这些标准 和前面的人身难得的标准 这样子

4 回顾上次无常的修法

好 接下来 这个无常有七个方面 七个方面去思考 然后七个方面的思考 思维的方式 它其中我们已经讲了两个 我们昨天已经讲过了两个方面的

4.1 1世界无常

第一个 我们这个外面的世界 整个世界都是无常的 这个我们已经 这个昨天讲过了 要去思考 思考的一个具体的方法 我们昨天也讲过了 但是还有一个 比如说我们去观察外面的世界 然后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 我们昨天也讲过了 通过佛教的这个方法 通过科学家的世界观 这都没有问题

这两个的结论没有一个是 不是无常的 两个都是无常 这种科学家的这种世界观 他的最终的结论 也就是得出来的结论就是变化无常 佛教讲的这个世界观也是 它的结论也是变化无常 两个都是 但是这两个不同的思维的方式 当中我们这两个都可以用的 自己喜欢用哪一种思考的方法都可以 这两个很多地方也是相同的

4.2 佛陀讲不了义是为了逐渐引导特定的人

有些地方有一点点不一样的地方 那么这个我们昨天已经讲过了 为什么不一样呢 就是因为释迦牟尼佛当时讲法的时候 有各种各样的文化背景的人 持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观点的人 就是为了适合这些人的想法 就是佛有些时候也会讲一些 会讲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话 佛会不会讲不符合实际的话 会讲的 佛经里面有一些是不符合实际的 那么这个不符會实际的这个部分 这部分佛经里面这叫什么呢 这就叫作不了义 不了义 就是说它的真正的意思 没有全部讲完 有所保留 佛先讲另外一个 东西给你听 真实的东西还没有讲 所以就是不了 它的真实的东西没有讲完 没有讲完 讲得不全面 只讲了 部分 或者是根本就没有讲它的内容 就讲的是完全是一个另外的东西 那为什么呢 就是为了帮助这些人 就是为了引导这些人 逐渐逐渐地引导 所以佛有些时候会这么讲 这个就叫作不了 佛经里面也有这样子的 但是这个不了义也没问题的 它不符合逻辑 不符合事实也是没问题 有些人通过这种思维去思考的话 他得到的这个结论还是一样的 他的结论是一样的 他的结论还是是无常 所以都没有关系

这两个方法都可以用 这个我们昨天已经讲过了 然后这样子我们比如说 不管是用科学的方法也好 用佛经里面讲的这种方法也好 就通过这种思维去思考的时候 我们的心静下来去思考的时候 最终要得到一个结论 这两个不同的思维的方式去思考 这个就是一个过程

4.3 观修的窍诀(非常重要!!!)

4.3.1 思惟修得到体会后要安住于感受

那就是通过这个过程 经过这个过程最终就是获得一个结论 这个结论是一种体会 这个结论它不仅仅是一种理论 它就是一个 它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性的结论 它就是一种体会 深深地体会到 深深地感受到 这个世界 包括外面的这个宇宙 三千大千世界 整个世界都是在变化无常 深深地体会到 这个感触特别地深 感受特别地强烈的时候 然后停下来停下来 就是心安住在这个强烈的感受当中 心 我们的心就是要 安住于这个强烈的感受 强烈的无常的感受当中 专注于这个无常的感受当中

所谓的专注 所谓的我们的心专注的意思是什么呢 就是保持这个状态 深深地体会到一切都是无常 这样子的时候 就是要保持住这种感受 保持 能保持一分钟 两分钟 五分钟 当然越长越好 这个保持越久越好 但是这个我们曾经也讲过很多次 我们开始修的时候 这个不能保持很久 可能是一两分钟以后 然后又会产生其他的这个念头 这个时候 这个我们曾经讲过 这个方法讲过很多次 就是这个感受特别强烈 然后保持 保持

4.3.2 安住保持的差不多主动停下来

保持得差不多的时候 然后就停下来 停止 人为地停止 自己主动地停止 然后停下来了以后 然后又去思考 就是思考 通过佛教的世界观去思考也可以 又去思考 开始去思考 思维

然后通过这个思维 最终又得到了一种结论 就是一个非常强烈的感受 深深地体会到这个世界是无常 这样子的时候我们又开始 安住在这个无常的这种感受当中 也就是我们刚才讲的 就是要保持这个无常的感受 保持无常的感受 然后就自己觉得差不多的时候 也就是说还没有 还没有出现其他的这个杂念 这样子的时候 然后停下来 这个感受比较好的时候 感觉比较好的时候就停下来 停下来了以后 然后又立即又去观察

4.3.3 什么是真正的修无常

这样子 这个每一次的修行都是这样子 大家要记住这个 到底什么叫作修无常呢 真正的修无常就是这个 这些思维 这些思考它是一个过程 我们需要的是通过这个过程 最终得到的这个结论 结果是我们需要的 那这个结果 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这个感受 比较强烈的感受 有些时候可能很有非常强烈的感受 有些时候虽然没有那么强烈 但是也有感受 感触还是比较深 就是万事万物 哦 原来万事万物都是这样子的变化 包括我们的地球 包括等等 那这些都是有很深的这个体会 这个体会是我们需要的

安住在这个体会当中 那这个虽然是早期的时候 可能只有就一分钟两分钟 三分钟 这样子的时间 那这个是有三分钟也好 有五分钟也好 这个阶段就叫作修无常 这叫作修无常

4.3.4 无念的休息法

然后有些时候 这个我们昨天也讲过了 就是上一次我们讲这个 人身难得的时候也讲过了 有些时候我们去思考的时候 这个感觉很疲劳 就不想再去思考 这样子的时候 那这个时候就心静下来 什么都不想 不去想人身难得 也不去想无常 什么都不想 然后好的念头 不好的念头 善的念头 恶的念头 所有的念头都放下 就在没有任何的念头 这叫作无念的状态 佛教里面就叫作无念的状态 就在没有念头的状态当中静下来 就可以在这个当中可以休息 这就可以两分 三分 这样子的时间当中静下来

4.3.5 修无常的核心是感受

然后又开始就生起一个杂念的时候 然后这个时候我们又去 就不要这个杂念 一直都有各种各样的杂念继续出现 那这个时候我们要去思考无常 思考无常 然后反复地思考 思考以后又会得到这种感受 那这种感受就叫作修无常 真正的这个无常的核心的部分 就是这种感受 这种感受就是无常的核心 最核心的部分

然后这些思维也叫 我们在思考的时候 这个是不是叫作修无常呢 这也叫作修无常 这些思考 这些思维也叫修无常 但是它不是无常的核心的部分 它就是一种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要得到这种体会 这体会才叫作修无常 这个是非常非常地重要的 大家一定要记住

否则的话 我们就是不知道什么叫作修无常 也许有些时候 我们以为修无常是什么呢 就是我们什么都不想 静下来 然后就去思考很多很多很多 通过很多的理论 然后我们就去想很多的事情 那这个是不是无常呢 这个也是修无常 但是光是想还不行的 需要通过这些思维 最后就是要得到一个感受 把这个思维或者是理论 或者是这些知识 要转化为我们自己的感受

这个我们前几天也讲过了 理论上的东西 书本上的知识 这些都是永远都不属于我们的 那书本上的知识 理论的东西 怎么样能够变成我们自己的呢 那就是通过这个 思维的方法 通过这种修行的方法 把它转化为一种感受 那么这个感受当然是我自己的 属于我自己的感受 这本书是不会有感受的 这本书的内容转化为我自己的感受 这个时候我已经有无常的观念 有无常的感受 这个时候书本上的知识 就变成了我自己的了 属于我自己的 在这个之前这些都不属于我的 只是属于这本书 这属于这本书的内容 这属于这本书不属于我的

修空性也是一样 修空性 比如说我们学《中观》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等等 这个时候我们学习 虽然是了 解这本书的内容 知道它在讲什么 但是还没有感受到这个空性的时候 那这个时候这些都是 书本上的知识 理论上的知识 然后这个时候 这些内容还是属于这本书 属于《金刚经》属于《心经》还不属于我的 然后什么时候这些内容 这些内容变成属于我的呢 然后我通过这个思考 通过思考 思考的后面就得到了一种体会 这个时候书上讲的空性 现在就是变成了 我的体会了 变成了我的感受 所以从此以后 书里的东西就是属于我的了 属于我的

5 闻思修三者不能脱离

5.1 闻思阶段像佣人 修了以后才是主人

所有都是这样子的 佛经里面饼 比如说 比如说过去就比较贫穷的人 就是当有钱人 的佣人 然后他知道这家人 这家人有什么 样的财产 有多少亩地 有多少头牛羊马 有多少多少东西他是很清楚的 这些佣人他清楚的 他天天都在管理这些东西 但是这些都是不属于他的 这里面一分钱都不属于他的 这都是别人的 但是他知道 他知道这家人有多少钱 他知道这家人有多大的地 有多少头牛马猪 鸡鸭 他知道 但是这些都是不属于他的 这里面没有一样是他的 都是别人的

那我们闻和思的阶段就是这样子的 闻和思的时候 我们在理论上知道什么是空性 什么是菩提心什么是出离心 我知道什么是出离心 但是我没有出离心 我知道什么是菩提心 但我没有菩提心 然后我知道什么叫作空性 但我没有空性的见解 所以这个 时候 我就像有一个非常有钱人的佣人一样 我知道这个一比如说佛菩萨 佛菩萨他就像 象一个很富有的人 我知道他有出离心 他有菩提心 他有空性见 他有智慧 他有慈悲 这些我都知道 但是呢 他的这些东西当中我一个都没有 我还是一个很贫穷的佣人 我只是知道这些东西是存在的 但是我自己没有 这样子的 只有到了修的时候 然后这些东西才变成我自己的了 我自己也开始有 现在我自己也开始有了出离心了 然后我自己也有了菩提心了 就像这个佣人有一天 他就不再去做这家人的佣人 他自己去赚钱 自己去工作 然后他就有钱 有地 然后就是有牛羊 有这些一样 那这个时候他自己有了 那之前他知道这些东西 但是他没有一样 那我们也是 我们理论上知道万事万物都是变化 这样子的时候 我们还只是一个很贫穷的佣人 然后我们知道 人家有这么这么多的东西 但是我自己没有 然后到了修 闻思修 到了修这个阶段 然后开始我自己也有这些东西了 从此以后我也就慢慢慢慢逐渐逐渐地 就变成了一个有钱的人 很富裕的人 不再是一个贪穷的佣人

5.2 修行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感受

这样子 所以我们必须要修 通过修行的方法 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我的感受 我自己的感觉 自己的感受 感受当然是属于我的了 是我的感受 怎么不可能是我的呢 怎么可能不是我的呢 这个时候然后我们就开始有了佛法 我们的心中有佛法了

然后我们的心中有佛法的时候 然后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心中的佛法 可以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我们的工作当中 这样子以后就可以做一个生活和修行 或者是世间的法和出世间的法 可以做一个完美的结合 可以作为很圆融 从此以后就是这两个 不再是矛盾的东西

但是我们一直都停留在这个闻和思的这个阶段 一直都没有修的时候 然后就是我们有很多很多的矛盾 理论上我们所有都知道了 但是实际上我们一个都做不到 然后就是理论上知道了 这个可以做不可以做的都知道以后 然后实际上又做不到的时候 然后我们的心里 就是产生了太多太多的矛盾 所以这个时候是比较痛苦的阶段 然后我们开始进入了修行以后 慢慢地不再有这么多的矛盾 然后慢慢地可以圆融 这样子 所以最终修非常地重要

5.3 闻思是前提 修行是重点

但是修 它的前提的条件就是闻和思 修离不开闻和思 所以这三个实际上都是一样地重要 虽然最后把这些书里面的东西 真实地转化为我自己的感受的 这样子的方法就是修 虽然是修 但是修 它的前提的条件就是闻和思 没有闻和思怎么修 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去修 所以我们最终 必须要抓住这个重点 就是修

但是我们很多的佛教徒 很多的佛教徒连闻和思都没有 就不但是没有修 连闻思都没有 连学习都没有 连书本上的这些知识都不知道 没有这些知识 那这样子的时候 只是停留在烧香拜佛 求佛祖保佑健康长寿 其实就是一种功利心 那这样子的时候 就是离真正的佛教徒 或者是离真正的学佛 还是很遥远的 还是很远的

当然这个也比 总比不学好 总比不信好 但是离真正的学佛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所以我们首先要闻 要思 但是一定要很快就要进入 修的这个阶段 这个非常重要

6 开始讲今天的课

好 接下来我们就讲今天的这个课 今天的内容 今天的课

7 3圣者无常

今天的内容 那今天的内容就是第三个思维 一共有七个不同的思维 这个当中有七个不同的思维 现在就是第三个思维 第三个思维就是思考过去的这些圣者 比如说佛 阿罗汉等等 还有菩萨等等 过去的这些圣者 佛教的圣者 从佛教的角度来讲 像释迦牟尼佛 目键连 舍利子等等 这些都是圣人这些都是圣者 那我们去思考他们 还有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 还有就是在释迦牟尼佛圆寂了以后的 后来的非常非常了不起的 就跟佛差不多的这些大德 就像龙树菩萨 世亲菩萨等等 过去的印度的这 非常非常了不起的这些成就者

还有就是像汉传佛教来说 就像达摩祖师到六祖惠能大师之间的 这些非常了不起的这些成就者 还有除了他们以外就是再后面的 或者是同一个时代的各种各样的 太多太多的这些成就者

还有就是在这个藏地 也就是莲花生大师的这个时代 也有非常非常了不起的这些成就者 这个我们都可以去看他们的这些传记 然后这些人在当时 是非常了不起的非常有神通的 有神通的 刀枪不入的 然后外面的这个 外面的地水风火 这些四大 因为他们真正地已经证悟了四大皆空 所以他们不受这个四大的影响 真的是有这样子的人

但是最后就是这些人也 最后也圆寂了 在无常的面前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 所有人都是一样 在无常的面前没有一个是 没有一个是例外的 都是一样 当时这些佛 菩萨 还有其他的这些成就者 都非常地了不起的 印度的八十位成就者有传记 有中文的 中文版的传记大家可以看 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 特别地了不起的

然后像龙树菩萨等等 他们 像龙树菩萨 无著菩萨 世亲菩萨 这个时代的这些成就者 每一个也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者 但是当时他们也就是非常了不起 非常伟大的成就者 但是这些也就是无常 最后这些都圆寂 没有一个就留下来 所有都是因为 就因为无常都走了 所有都走了一个都不例外

7.1 圣者都是无常的 我们更是无常的

那么这么有成就的 这么有神通广大的 这样子的了不起的 证悟空性的 这样子的人都无常 都不在 都要离开这个世界的话 那我们最终 我们这么业障深重 就还没有脱离这个生老病死的 一个普通的人 刚刚开始学佛的人 那我们还不知道 过去造了多少多少的业 个这么普通的 怎么可能不是无常呢 一定是无常的 一定是无常

这么了不起的佛 这么了不起的成就者都是无常 最终都要走 那我们就更不用说 我们就更加地 我们还有这么多的烦恼 这么多的业障 业障深重 一个这样子的普通的人 那一定是无常的

7.2 思考得到感受后就安住

就通过这个方面去思考 这个思考了以后 思考得比较深入以后 然后我们就会 会体会到一个很无常的 再伟大的 再了不起的这些成就者 最终都是要圆寂的 最终都要离开这个世界 这样子每一个我们比较了解的 这些成就者的圆寂等等 我们去思考 思考了以后 也就是我们前面讲的 就是得到一个感受 就是说感受是什么呢 就是再了不起的成就者 再伟大的人 再伟大的佛菩萨 他们最终还是会示现 会示现圆寂 会示现无常 这样子就是有一个很深刻的这种感受

那这个时候我们就在这个感受当中 就是安住 也就是说保持这个感受 也许这个感受可以保持两分钟 五分钟 三分钟这样子的时间

7.3 感受比较深刻的时候主动停止 重新开始思考

但是我们刚才前面已经讲过了 它没有被另外一个杂念毁掉之前 我们自己主动就停止 感觉比较好的时候 感受比较深刻的时候 然后主动地停止

停止了以后 然后又去思考 思考 又去思考这个 就过去的我们可以个一个地去思考 比如说释迦牟尼佛怎么圆寂 然后释迦牟尼佛圆寂的这个同时 目犍连 舍利子 佛的最最最了不起的弟子 几百几千个阿罗汉一起集体地圆寂 就在一段时间当中 就几乎就是没有什么阿罗汉一样 就集体圆寂了 佛也圆寂了 然后目犍连 舍利子等等 他们也圆寂 都圆寂了 就是去想这些 然后我们可以去想 我们自己比较清楚的这些

其他的这些藏区的还有就是汉地的 这些各种各样的这些成就者 他们是怎么圆寂的 然后他们 在这个之前有多么多么的伟大 但是最终还是都圆寂 就是怎么圆寂的 就去思考这些 思考以后就会有这样子的结论 结论当中停下来

7.4 可以反复思考

我们就是修加行的很多人说 我就是就一分钟 两分钟 就思维思考 就思考完了 修完了 然后就不知道怎么样去修 这个是不对的

不可能一分钟 两分钟 不可能五分钟 十分钟就思考结束 为什么呢 这个是可以 反复地可以思考的 反复地可以思考

比如说我们先去思考思维 佛陀怎么圆寂 佛陀是一个多么多么伟大的人 最终还是圆寂

然后接下来我们可以去思考另外的 其他的像龙树菩萨 无著菩萨 还有藏地的很多的成就者 印度的八十位成就者

然后很多汉地的这些高僧大德 我们可以每一个都可以去 都可以去思考 怎么可能两分钟 五分钟 十分钟就思考完了 不可能的

这个有无数个这样子的例子 都可以去思考 都可以思考 反复地去思考

思考了以后要 就是要得到它的这个结果 结果就是我们的一种 对无常的一种感受 这感受有了以后就我们有了这个结果 就在安住在这个感受当中 好 这个是第三个思维的方法了 第三个

8 4世间圣者无常

然后第四个 第四个就是去思考世间的 刚才我们讲的都是出世间的 出世间的佛教的这些圣者 然后我们同时也可以去思考

比如说除了佛教以外的 外道的这些圣者 他们认为的这些圣者 比如说耶稣 默罕默德 还有等等等等 很多很多其他的这个讲的这些圣者 他们当时也是很伟大的 也是很了不起的人 但是最终都是怎么圆寂的 怎么死的 没有一个是不示现无常的 没有一个是可以回避这个无常的 所有都是逃不掉的 最后都无常 最后都死亡 那这些我们也可以去思考 这都可以思考的 这些圣者 这些方面的很了不起的人

还有就是比如说 另外的方面 比如说西方哲学方面的 这些很伟大的这些人 像柏拉图 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等等 这些人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他们的思想到今天也在影响 西方的各个方面的这些都在影响 所以这些也是很了不起的 这些是不是佛 是不是菩萨 我们没办法确定 我们不知道 但是他们都是很了不起的人 都是很伟大的人

然后孔子 庄子等等等等 东方的很多很多的这些人 圣人 当时他们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人 非常有影响的 都是非常非常多的人很崇拜的 这样子的人 但是最后也就是都圆寂了 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就是他们的书 就是只有他们的名字 除了这些以外没有留下什么东西 就是这样子都圆寂了 都无常了

所有的这些 这方面的这些了不起的人 就是宗教方面的文化方面的等等 这些人都是 当时的人看起来 他们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人 最后也圆寂了 最后也无常了 这样去思考 这个是第三个思考

8.1 世间尊主无常

然后第四个 第四个就是世间的这些皇帝 还有就是这类的 就是世间的过去的这些政治方面的 国王皇帝 还有我们过去的传说当中 有转轮王等等 也有很多这样子的 有这样子的这些转轮王等等 还有就是真正的历史上出现过的 很多的这些人间的这些国王皇帝 还有就是佛经里面讲的 佛经里面讲的像天王 梵天 帝释等等 这些天人 天人的国玉 天王 那他们也是很了不起的 他们都是非常有势力的 但是这些都最后 这些都圆寂了

这些历史是非常有意思的 我们就是应该到 这些博物馆星面去看一看 我觉得感受非常非常深刻的 到某一个城市的时候就 我们不要去逛街买很多东西 就不要去逛太多的商场 就到这些博物馆里面去看看 这些历史博物馆当中我们可以看到 人类的变化人类的无常

然后这些国王就是 为了他们的统治地位 造了多少多少的业 给人类带来了多少多少的影响 但是现在我们今天的人看起来 这些都是一个历史而已 人都不在了他们也不在了 他们的这个统治地位也不在了 跟他们有关系的所有东西都不在了 只有在博物馆里面看到他们的 他们留下来的一些东西 这个感触是很深很深的 到博物馆星面去看看 然后我们也可以看到 这个博物馆星面可以看到 最早最早的时候的人类怎么样生存的 最早的动物 最早的生命是什么样子 可以看到这些化石 然后是怎么怎么样变化的

然后历史上有这个 不管是东方西方 就出现了这么多的国王 然后他们这些国玉就是在相互之间 就打仗 争权 争夺资源 造了这么这么多的业 就像第一次的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样 就是出现过这么多的战争 但是最后 今天看起来这些都不在了 都已经不在了 只有在博物馆里面可以看 只有在书上可以看得到人都不在 这些都是无常

8.2 书本是生起无常感受的工具

我们必须要知道有一个道理 这个道理是什么呢 当我们还没有无常的这种感受的时候 我们要靠这个书本 靠书本依靠书本 书本上怎么讲就怎么去思考 它让我们怎么思考 我们就怎么思考 然后稍微有一点点这个 内心当中稍微有一点点 无常的感受的时候 这个时候我们不需要这个书本的 根本不需要书本 这个时候万事万物 就是包括我们的生活当中发生的一切 还有我们就 尤甚是我们在博物馆 像博物馆这样子的这个当中有很 收藏了太多太多的历史性的东西 这个就是变化无常 这个时候这些 身边的所有的这些 这些都就变成让我们感受到无常的东西了 它们都变成了让我们感受到无常 它们都是无常的教材 这个时候我们不需要书本 但这个时候已经 我们已经有这个体会的 体会这个万事万物的变化的能力 我们有这个能力 有能力的时候那这些都是 我们的环境 还有就是我们身边的一切 还有过去的这些历史 这所有都是给我们教无常的教材 都是教材 这个时候都是教材 这个时候不需要书 看书

但是当我们还没有这样子的感受的能力 比如说我们身边发生了很多很多事情 所有都是无常 它的本质都是无常 但是我们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 我们不会从无常的角度去 思考这个问题 从无常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 我们会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这个问题 无常这一块我们忽略了 没有去从这个角度去看这个问题 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这个问题 所以无常的这个感受 这个感触不深 感触不深 所以这个时候 我们的身边发生了太多太多的 无常的东西 但是这些东西 不能给我 不能教我们无常 也就是说它们不能 让我们产生无常的这种感受 这个时候就它们不能 因为这个时候我们还没有能力 我们的内心还没有能力 从无常的角度去感受这些变化 从无常的角度去 还没有能力 从无常的角度去看这些问题

8.3 有了无常的觉悟就不需要看书了

这个时候我们用另外一个方法去看 所以就是没有这个能力 这个时候就需要有这样子的书 这就是需要有这样子的指点 然后我们依靠这样子的佛经的指点 稍微有一点点感受的时候 我们自己稍微有一点点 无常的感受的时候 好 这个时候 我们看新闻也好 就是身边发生的一切也好 所有都是 都我们会从无常的角度去思考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 就是有一定的觉悟的时候 觉悟 所谓的觉悟 我们还不是讲空性的觉悟 就像无常的觉悟 无常方面的觉悟 稍微有一点点觉悟的时候 然后我不需要这些书 我可以把这些世间的万事万物 当作我的无常的教材 这时候我不需要看

这个时候 这些都是比书里面讲的还生动 因为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这些都是在我看到的地方 或者在我的身边 真实发生的东西 事实 所以这个比书里面讲的更有影响 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就更大 更有强烈的感受

但是我们还没有到这个地步的时候 还是要认认真真地静下来 佛经里面怎么讲就怎么去思考 只有这样子 佛经里面怎么讲就怎么去思考 但是有一点点能力的时候就不需要了

8.4 博物馆是最好的无常教材

博物馆就是我们的最好最好的 无常的教材 我们到博物馆里面去看 每一个朝代 比如说 中国的每一个朝代的这个皇帝 历代的皇帝 每一个每一个的塑像都有 然后就看 我们一个一个 每一个人在他的这个时候 他做了些什么他的想法是什么 但是他最后又怎么样 他最后是什么样 就像希特勒他想统治世界 最后他自己自杀 像这样子的这个世界 这样子的这个事情 就是有成千上万个例子 这个时候这些都是教材

8.5 一切变化都是活生生的无常教材

所以佛经里面就讲 佛经里面讲 一切现象都是佛经就是这个意思 切现象都是佛经

所有的这些外面的这些变化 外面的这些变化 这个时候包括春夏秋冬的变化 包括一天的这个气候的变化等等 这些都是一种无常 一种无常的非常好的教材 一个活生生的教材 这时候我们就懂得 就用无常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

8.6 用无常观去解读世界

我们去解读这个世界的时候 有太多太多的方法 这个方法当中很多都是错误的 这种错误的解读的方式去 解读这个世界 那么最终我们获得的结论 就是一个负面的东西 这个负面的东西 让我们产生太多太多的烦恼 太多的烦恼 然后我们虽然有这个 比如说我们虽然有健康的身体 然后物质的方面也不缺什么 然后基本上该有的都有了 但是因为这些负面的错误的这些 这些观点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 精神上的负面的东西 就是烦恼 然后这个烦恼 就把我们的所有的这些其他的 其他东西给我们带来的这种幸福感 都毁掉了 毁掉了以后 我们拥有的东西再多也好 再怎么样也好 就是感觉不到幸福 就是因为这些负面的东西太多了

这时候我们不要以过去的这种方法去看这个世界 以无常的这种方式去看这个世界 那这样子的话它给我们 就给我们 给我们带来很多很多的这种结论 有些时候就是比如说 身边的很熟悉的人 很好的朋友突然间走了 那么这个变化 这个无常 给我们带来的这种感受 比我们看书看一百次的感受还要深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 比如说身边的人走了 很好的朋友走了 就发生了非常非常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但是我们不会从无常的角度去看它 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 所以我们不会有什么收获 那从令以后 从今以后就是这些所有的变化 所有的变化我们以无常的这种方式 去看去感受这样子的话 那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东西是 不会给我们带来无常的感觉的 任何一个东西都可以给我们 提供很强烈的无常的这个感受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 坐下来打坐也可以

然后就是在生活当中 在工作当中 感受无常也可以 有些时候还是在生活当中和工作当中 所感受到的这个无常就是 对我们的这个触动更大 影响更深刻 比静下来打坐还好 有些时候 但是还没有这样子的这个能力的时候 还是要静下来打

所以我们要修150个小时 150个小时是不是要达到这个地步了 这个不一定 有些人可能可以 有些人不可以 不可以的话 那没关系 进一步地 这就是作为一个基础 初步就是这样子 然后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步一步地去修 那么总有一天我们每一个人 只要自己不放弃 一定会成功的 这非常地重要

希望大家就多看 多去看一下这些博物馆 是特别特别地特别有意思的 特别有意思 这些过去的人就干了些什么 或者是我们有些时候去看看历史 西方的历史东方的历史 了解一下历史 然后佛教的历史 还有多看看佛教的这些 过去的这些上师们 高僧大德的传记 这些都是很有帮助的 读这些书是可以用 很多的不同的方式去读这些书 那我们用无常的眼光来看这个历史 用无常的眼光来看这个传记 这样子的话 那这个历史也是一个无常的教科本 就是一个教材 这个传记也是一个无常的教材 所有都是无常的教材 每一天我们在报纸上 在电视当中 看到的这些新闻都是无常的教材 从此以后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东西 没有一个不是无常的教材 都是无常的教材 这个时候 我们修起来无常是非常非常容易的

8.7 封闭式训练–打坐

但是要到达这样子的程度 要到达这个程度 还是需要一段时间当中要锻炼自己 要封闭式地锻炼 必须要有封闭式的锻炼 我们每天就是这个 两个小时的封闭式的训练 这个叫作闭关 我们每天闭关两个小时 如果这个两个小时 还没有完成的话 那以后再补 天完不成 那明天补也可以的 然后这个七十五天过去了以后 还没有完成的话 那就是下一次再补 但是下一次还是有新的功课 这样子以后就是 到时候可能压力就更大了 所以还是尽量 大家尽量地完成

但是这个修行 我们每一天两个小时的这个时间 我希望就是不要给大家变成一种压力 虽然说压力是动力 但是有些时候确实在这种压力下修行 我觉得这个效果也不一定很好 不愿意修 但是这就是就最后就是 就变成了一种压力 那就是这个时候 就是不太积极 不太主动 因为有这个压力去修 那也不能说没有结果 但是我们修行还是要 要积极地 主动地去 高高兴兴地去修 这样子才会有结果

所以大家尽量地完成 尽量地完成这个两个小时 但是实在是完不成的话 那就只能就是以后了 只能以后修 到时候有稍微比较有空的时间 有休假 有这样子的时间的时候 就专门闭关修 就只有这样子了 但是尽量每天完成

好这个就是我们 通过世间的国王 皇帝 就是有势力的 有权力的 传说当中的转轮王 还有我们实际的历史上这个 出现过的过去的这些人物 还有就是近代的现代的 这些所有的这些人怎么样变化的 当时就是从某一个角度上看的话 他们都是很伟大的的人物 都是伟人 他们自己也了不起 自己也觉得很了不起 他们想统治世界 但是最后的这众结局是什么样 他们有没有统治到了世界

8.8 思考得到无常的体会(观察修)

这样子以后 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 也就深深地体会到都是无常 想统治世界的人最后就只有自己自杀 这是一个很大的讽刺呀 世间的这些东西都是这样子的 很多都是这样子 那这样子我们每一个这些事情 都去思考 我们在 比如说我们就是在 西方的历史上的某一个阶段 西方历史的当中的某一个人 然后去思考他的这些所作所为 他的历史 然后去思考他的结局 他的当初的这个野心 他的当初的想法 最后的结局 去思考 然后就是会体会到无常

8.9 保持无常感受一段时间(安住修)

然后我们通过他的这些历史 他的这些传记当中 就是得到了这个结论 然后结论得到了以后 然后就安住在这个结论当中 就是这个感受当中 这个感受要保持

8.10 然后主动停下来再换一个思考

我们这个刚才已经讲过了 然后这个感受没有了以后 然后又换另外一个人 换另外一个人换另外一个历史 东方的历史 或者是东方的某一个国王 然后他最后怎么样 他的结局是什么 他当初的想法是什么 他为了达到他的目的 他干了些什么事情 然后最后他得到的这个结局 他的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然后去思考 然后就一下子就有很深刻的印象 都是无常 都是无常 然后感受到无常的时候 我们就找到了这种感觉的时候 就在这个当中停留 然后又开始没有这样子的感受 开始没有的时候 但是它还不是完全消失的时候 主动停下来 主动停下来又去思考 这样子反复反复地去思考 那这个就叫作修无常

8.11 疲惫的时候修一下无念寂止

有些时候因为我们思考太多了以后 就是思维就比较疲惫 不想去思考 这样子的时候就静下来 就在这个无念的状态当中 这个实际上就是寂止 还不是空性 还不是大圆满 这都不是 但是在这个无念的状态当中静下来

然后有些时候 我们也可以在这个静下来的时候 也可以稍微再加一点点内容 这个内容是什么呢 静下来的时候也可以去注意一下 静下来的 所静下来的这个东西 当然我们会说是什么呢 是我们的心 我们会说静不来的是谁呢 是我们的心 我们会这么说 但是什么叫作我们的心 我们 什么是我们的心 我们的心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内心是什么样子 我们的精神 精神世界是什么样子 要去关注一下 也就是禅宗的参话头一样

禅宗里面就说 念佛是谁 它有这样子 有些时候我们也可以用一用这个 但是这个顺便 有些时候如果喜欢这么去观察的话 可以的 但是我们现在还不是 主要的内容不是这个 主要的内容 还是要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这个世界上一切出世间的 世间的 世间的万事万物 过去的这些 大家都认为特别特别了不起的 这些文化人 就是还有就是非常了不起的这些 这些国玉等等等等 这些学者国王 所有这些最终都是无常 就是要去思考这些问题 那这样这是我们的主要的内容 这些是主要的内容

但是有些时候可以静下来 也可以观察一下 静下来的这个心是什么 也可以注意注意 注意一下

然后这个修完了以后 最后就起坐 回向 那这个已经讲过了 不需要再讲

9 回向

好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好 我们现在开始回向 索南德义坛加惹巴涅 托内尼波札南旁学匠 洁嘎纳其瓦龙彻巴叶 哲波措类卓瓦卓瓦效 嗡阿吽班匝儿格热巴玛色德吽 阿弥陀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