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班笔记(仅供参考请勿转发) / 06寿命无常1

第3册06寿命无常1

Jump to Section

Total words: 18,552. Estimated reading time: 1 hour and 24 minutes.

1 劝发菩提心

好 我们现在准备讲课 首先请大家发菩提心 菩提心我们每次都在讲 都在提醒大家发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说 我们今天听课的目的是什么 除了我们今天的听课以外 还有我们平时也有闻思修行 那么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 必须要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 那这个目标就是 从大乘佛教的角度来讲 这个目标就是成佛 成佛就是我们的目标

那成佛的目标是 目的是什么呢 为什么要成佛呢 成佛就可以度众生 可以利益众生 所以要成佛 我们的这个学佛的目的是为了成佛 成佛的这个目的就是为了利益众生 为了更好地利益众生 那么我们为了利益众生要成佛 为了成佛我们今天 听今天的课 然后一步一步地修 这个叫作发菩提心 这样子的发心就叫作发菩提心 好 请大家发菩提心

2 从最基础开始修 才会有成功

接下来我们就讲今天的这个课 那么今天的课就是我们的 最基础的一个课 就是四加行的课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人身难得 然后接下来就是要讲 死亡无常 寿命无常 不仅是死亡 不仅是寿命无常 万事万物都是无常 一切有为法 用佛教的话来讲 就是叫作一切有为法 一切有为法就是万事万物 万事万物就是一切有为法 那么一切有为法就是叫作 就是无常 所有的有为法都叫作无常 对无常 那么这个无常 虽然是一个基础的 最基础的修法 但是对我们来说 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修法

如果没有无常的这个修法 那么我们的这些很多的闻思修 以及其他的 比如说像烧香拜佛等等 这些行善都不能成为一个解脱的法 也都不能成为一个大乘的法 不能成为解脱之因 成佛之因 所以无常是非常的重要

然后我们有些人觉得 我们经常讲这些无常 人身难得 无常 这些都是很基础的这些修法 没有讲大圆满 没有讲大手印 没有讲密法 这样子的话 很多人觉得这个很可惜的 很多人觉得这个无常 人身难得 这些都是不值得修 或者是说这些都是下等根基的 下等根基的人的修法 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 所以就是很多人都不怎么 不太愿意修无常 不太愿意修四加行

然后有些人也会说 我们不需要修加行 直接修大圆满 直接修大手印 这样子的话就可以证悟了 其实这个就是一种忽悠 这根本没有这样子的可能 必须要从这个四加行一步一步地修 大家必须要了解自己

我们连这么简单的 比如说我们学语文学数学等等 这些相对来说就是 没有那么的深奥的东西 连这些东西都是从一年级 一步一步地学 那么像佛法这样子的深奥的东西 我们有可能这些基础的不做了 直接修大圆满 有可能这个成功的可能性吗 根本就不可能

像语文数学这类的东西 相比之下就是很简单的 像佛教讲的空性 明心见性这些 相对来说就是 语文数学这都是非常简单的知识 但是连这么简单的知识 我们都要从一年级二年级 一步一步一步从小学 中学去学 那这些就是充分地说明我们必须要从 从最基础开始学习 从最基础开始修 才会有成功的可能性 否则的话我们修大圆满 修大手印 这些都是没有用的 所以 如果有人说 我们不需要修人身难得 不需要修无常 直接可以修大圆满 这些都完全是忽悠人 完全是有什么其他的目的 没有这样子的 大家必须要从最基础开始修

2.1 理论上知道无常并不能成为修行的动力

那么我们今天讲的这个 是最基础的这些修法当中 还是相对比较重要的一个一个修法 叫作无常的修法 人身无常

我们大家都知道 在理论上我们每个人都知道 然后我们的身边也经常会发生 太多太多太多的无常的 无常的事情 然后我们每次在新闻上 也经常看到很多很多无常的事情 但是这些无常永远都是一个 一个知识 一个理论 那么这些理论 总是不能成为一个我们的修行的 修行的动力 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大家都知道我们总有一天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死亡 都会死的 然后身边的一切都是 都在变化 都在变化 这些我们都非常的清楚 我们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这一切 这些都是很清楚的 但是这些都不能成为一个动力 不能成为一个动力 这就是永远是一个理论 那这是什么原因呢 就是我们因为没有修 主要就是我们因为没有修

理论上我们知道一些人身难得 学了以后也就基本上知道了 人身是非常非常难得的 但是我们修到今天 这个可能是 每一个人的修行的程度可能是不一样 但是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变化 需要有 一定会有 一定会有变化 我们都已经修了好几个月了 好几个月 这样子的话 每一个人都一定会有 有变化 但是这个变化的程度可能是不一样 这个跟每一个人自己的这个 时间上下多大的功夫 修了多长时间 这些都有关系的 但是总的来说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收获

那接下来我们就是要修无常 我们就要这样子一步一步地 先修人身难得 让我们认识到这个生命 我们的现在的这个生命 当下的这个生命 是非常非常来之不易的 然后接下来就是修无常 修了无常以后 让我们知道 这个人身非常是来之不易的 但是如果不珍惜 不懂得珍惜 不赶紧修行的话 那这个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 这些都是我们的修行的动力 修行的动力

2.2 基础没有修好就会失败

因为我们就是 没有这样子的修行的动力 所以 一开始的时候就去修了大圆满大手印 最后大圆满大手印都是修不上去 不能 没办法证悟 最后对佛法也就没有太大的信心 对修行也没有什么很大的兴趣 最后就是没有 最后就是退失 这是一个非常的失败的 一个学佛的方法 一个非常失败的

那么这个失败是为什么 是以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主要的原因 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这些 这个基础的这些修行 这些基础的修法没有修好 就是因为这些 最基本的这些东西没有修好 我们的基础不扎实 所以最后就是修不上去

像大圆满 大手印 然后就是禅宗的明心见性 这些都是非常好的 非常高深的法 非常深奥的法 佛教里面 在佛教里面 没有比这些法更甚深的 都是非常了不起的 但是因为我们人的根基就是跟不上 我们的根基就是不适应这些法 不适合这些法 所以最后我们还是一无所有 虽然一开始就去修了大圆满 大手印 什么都听了 什么都修了 但是最后没有什么结果 也没有明心见性 也没有证悟大圆满 最后就是退失 越来越没有信心

然后这个时候 因为我们很多人的闻思不到位 闻思不到位 缺乏了 对佛教的整体的认识 这样子以后 我们 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觉得 这个是什么问题呢 我们不认为 这个时候我们不觉得是自己的问题 我们会觉得这是佛法的问题 学了佛 修了行 也没有证悟了 也没有证悟 所以最后就是对佛法失去信心 所以我说这个是很失败的

2.3 修基础的法一定会越走越好

那么如果我们从人身难得 无常 这样子一步一步修 这样子的话 那就是一定会有收获的 一定会有变化的 我们的内心当中一定会产生变化 那这个变化是 不是往坏的方面变 就是往好的方面变 就是比如说我们修了人身难得以后 有明显的变化 然后修了无常以后也有明显的变化 然后后面的几个修法 每一个修法都有这个 每一个修法都有收获 都就给我们就带来了一些变化 那这个变化 就是让我们在这个修行的道路上 走得 越走越好 它就是成为修行的动力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修 四加行 五加行都修完了以后 我们再去修禅定 最后再去修大圆满 或者是大手印 禅宗 都可以的 这样子才有机会 才有机会证悟 所以我们从佛教的角度来讲

比如说我们从世俗的这个 从这个世俗的角度讲 我们有可能有博士 有研究生 大部分都是大学生 这样子的 但是从佛教的角度来讲 我们今天大家都是小学生 小学 大家都是小学生 幼儿园的学生 所以我们还是要 就去学一下比较适合我们的法

比较适合我们的法是什么呢 就是人身难得 死亡无常 这样子 让我们一步一步地去 一步一步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2.4 对治拖延懒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修暇满和无常

因为我们的内在的 我们的这个价值观当中 就有很多很多的这些 世俗的 不正确的 负面的 这样子的价值观 那这些价值观就是导致了什么呢 就是导致了 就是让我们不想学佛 不想修行 更加地懒惰 更加地世俗 庸俗 导致这些

那么这些价值观 我们要通过闻思和通过修行 来慢慢地调整 一步一步地调整 当然 如果我们有一天能够证悟了空性 那所有的问题就是一下子就解决了 但是我们现在还 这种可能性不大 所以我们要把我们的这些 不好的这些观念要一步一步地调整 因为这些都是 在修行的道路上 在学佛的道路上 我们的这些观念都是障碍

那这些障碍 我们想证悟空性 大圆满的智慧 来一下子全部把这些所有都断掉 这个可能性不大 因为我们的根基没有那么地好

所以我们 比如说用人身难得 这样子的这个修法 来解决我们在之前不懂得珍惜人身 不懂得珍惜生命 不懂得珍惜我们当下的机会 这样子的懒情用这个方法来解决

然后生命无常 用生命无常的这种修法来推翻 我们就 平时我们在生活当中觉得 死亡离我们很遥远 我们不会 总有一天大家都知道会死的 但是我们每一天都觉得 今天我一定不会死的 我们每一天都有这种想法 这种想法到临终的时候还会有的 就在躺在病床上 就是当天要往生的那一天 早上他睁开眼睛的时候 还是有这种想法 今天我不会死的 他每一天都有这样子的 除了极少数的人 就是修行稍微比较好的人 知道他自己什么时候走的 这样子的人以外 我们其他的人 几乎就是 几乎所有人都是这样子 只知道我们总有一天会死的 有一天死 我们的死亡的 有一天 但是这个不是今天 明天我们也会认为不是今天 然后我们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 我们每一天都会觉得不是今天 不会今天不会死的 甚至是躺在病床上 就是要当天死亡的那一天 我们还是这么认为 今天我也不会死的 总有一天会死的 但是今天不会死 每天都是这么想 每天都这么认为

那就是这种 颠倒的这种 不符合逻辑 不符合事实的这种观念 这种观念叫作 佛教里面叫作常执 就是常住不灭的执著 那这个执著就导致了什么呢 导致了我们懒 每个人都很懒 不想修行

如果想修的话 那也就想 我明天修 后天修 明年修 退休了以后去修 就是这样子一直都拖延 一直都拖延 最后就是所有的机会 所有的这些机会都已经错过了 最后就是没有办法 所以 这种问题我们怎么样解决呢 这种问题就是通过无常来解决

我们很多很多很多的人就说 我很懒 很懒 就是在修行的道路上不精进 怎么办 那这个唯一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修无常 很多人说 就是因为我就很懒 不精进 我需不需要念什么咒 念咒也许有帮助 比如说我们念金刚萨埵的咒等等 这样子的话清净了业障 然后对修行感兴趣 有这样子的帮助 但是这个帮助是间接的 不是直接的帮助

直接的帮助 如果我们要想出一个 最有效的方法的话 那就是 最好就是这两个人身难得 死亡无常 如果这两个修法 如果真的修的好的话 那我们人从此以后不会懒惰 从此以后一定会很精进的

3 回顾和检查人身难得的修法

那么我们的前一个修法就是 人身难得的修法 应该是我们今天在座的 大家都修过了人身难得的这个修行 那么我们要 就要回顾一下 或者是我们也要 就要观察一下 自我检查一下我们的这个修行的效果 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到底有没有什么效果 这个非常重要

3.1 暇满难得修成功的标准

那它的标准是什么呢 大圆满的前行【普贤上师言教】这里面就是举了一个例子 举了一个例子 大家都 这个有中文版 大家都知道的 有一个人 他非常非常用功 非常精进的有一个人 他自从学佛了以后 他没有睡过觉 然后他的上师就告诉他 还是 人还是要睡觉的 还是要休息的 如果不休息 那会生病的 你还是休息一下吧 然后这人就说 我一想 我一修这个人身难得的时候 就 根本就没有去睡觉 去休息 这样子的兴趣 因为这个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刻 都是太太太太珍贵了 我不想浪费这个人身 这个寿命 所以我就一修人身难得的时候 就不想去休息 不想睡觉 这样子的

那我们要达到这种程度是很难的 这个是一个很高的标准 我们当然不可能 这个 不可能我们永远都不睡觉这个 本身就这个不可能的 但是 我们还是要看看我们有没有什么变化 比如说我们没有修人身难得的时候 不太懂得珍惜我们的当下的这些时间 不太觉得这个人身有多珍贵 我们的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 不觉得有这么地珍贵 之前 没有修之前是这样子 然后 修了以后确实是发自内心地感觉到了 这个生命是很珍贵 然后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非常非常珍贵 然后就人身确实很不容易 有这样子的变化 有一定的变化的话 那这个就是我们作为 修人身难得的这个标准

3.2 如果修完之后没有变化要重新修

如果之前之后都没有任何的变化的话 那我们虽然是修了四五个月了 四五个月了 但是就是 这个它的效率上讲 那就是效率不高 没有什么结果 只有修行的善根 有福报的 人身难得 我们修一分钟 修一分钟 修一秒钟都有很大的福报 只是有福报而已 实际上没有效果 那这样子的话怎么办呢 那就是要重新修 重新修 就是以后要 这个要想办法再修 重新修

3.3 有明显变化的话可以修寿命无常

如果有比较明显的变化的话 那这个我们可以算是一个 初步的一个进步 作为一个初步的成果 也作为一个我们的暂时的标准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地修 那么下一个修法就是寿命无常

4 寿命无常的修法

那寿命无常 有很多种不同的修行的方法 阿底峡尊者的这个法脉当中 有很多很多的不同的思维的方式 然后藏传佛教的每一个教派里面 都在讲寿命无常 就像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当中 就讲得非常非常清楚 非常的清楚 非常的广 然后宁玛巴的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还有就是《普贤上师言教》那这些里面讲得非常非常的清楚 也讲得很多 很全面的 但是这些都是大同小异 这个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这些修法都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有些时候有一点点不一样 思维的方法有点不一样 但是实际上都是一样的 那我们这次就是根据这个 大圆满的前行《普贤上师言教》就根据这个当中讲的去思考 那么具体的这个思考的方式 这本书里面就是 从七个不同的方面去思维 有七个

4.1 1宏观的了解无常

第一个是比较宏观地去了解无常 去感受无常 宏观的 也就是说这个外在的世界 比如说我们的地球 太阳系 还有就是这个宇宙 银河系 宇宙 从这样子的这个万事万物的角度 去了解无常 其实实际上我们要 最后我们要知道的是我们自己的生命 是我们自己的人身 或者是我们的生命在变化 在无常 最后就是要落实到这个问题上 但是要全方位地了解这个无常 不仅仅是我们的人身 不仅仅是我们的生命 万事万物都在变化 首先要知道这个道理 所以第一个思维的方式 让我们去了解这个宇宙它的变化 当然宇宙的变化 佛教里面讲的 现代天文 科学讲的 都是 这些地方都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那我们用哪一个都可以的 大致上讲 比如说 我们用现代科学讲的这种方法去思考 去了解这个宇宙的变化 地球的变化 地球的过去的变化 地球的未来的变化 这样子的话 可能我觉得 我们大部分的人可能是比较容易 比较容易接受 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 就像天文学讲的那样子去思考 我们的过去我们的地球是什么样子 现在是什么样子 大家基本上清楚 然后它未来又会是什么样子 这样去了解 然后这个宇宙是什么样子 然后这个 从这个宏观的角度去了解 了解了以后 我们就知道 不仅仅是我们的人身 不仅仅是某一个东西 而且万事万物都在变化 有一句话说得非常的好 就是说我们的这个万事万物当中 唯一的不变的是物质的变化 这句话说的是非常对的 唯一的不变的就是什么呢 唯一的不变的就是变化 变化它永远都不会变的 就永远都 它永远都不会停止 它永远都会变的 其实这个说得是非常好的 这个就是万事万物都是这样子 那这样子以后 我们怎么去思考呢 第一个 佛教里面讲成住坏空 成住坏空 成住坏空 过去很多很多很多年以前 以前 我想在佛教里面没有 没有讲一个具体的很确切的数字 一个很遥远很遥远的时候 那这个空间是没有地球的 没有太阳的 没有这些天体 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当中 还没有形成任何一个天体 都不存在的 那这个时候 就是一个一片这个虚空 除了虚空以外 没有任何的东西 但是小乘佛教的《俱舍论》当中 讲得非常的清楚 那这个时候虽然是没有 这个虚空当中 虽然是没有一个很明显的物质 没有一个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东西 这些天体 但是 这个时候 这个虚空当中就是充满了 充满了能量 或者是粒子 最小最小 我们的眼睛看不见的 我们的感官感受不到的这些 物质的最基本的单位 就是粒子 这样子的 用佛教的话来讲 这个叫作微尘 很细微很细微的粒子 那这个是 在宇宙当中是充满了这些东西的 然后在一定的客观的条件下 它就是慢慢慢慢地就是变成了 这个我们现在能够看得到的这种物质 那这个时候 古老的外道讲 造物主把这些粒子让它变成一个星球 变成了一个星球 变成了我们的这个地球 还有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些 各种各样的天体 那佛教它不认为 这个是造物主把它们变成一个星球 佛教就讲缘起 缘起 就是跟自然科学讲的一样 缘起在一定的客观的条件下 这些能量最后就是变成了一个物质 变成了一个粒子 然后更多的粒子加在一起 最后最后就是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 这些物质 这些天体 但是这些都不存在之前 叫作 就是一片虚空一片太空 这叫作空 成住坏空的空 成就是在客观的条件都成熟的情况下 然后它这些能量 慢慢慢慢就是变成了这些细微的物质 能量也是一个物质 这些最细微最细微的物质 然后聚在一起 聚在一起然后组合 最后就是构成了一个 我们能够看到的物质 星球 那这个叫作成 然后住 住就是我们现在的这个时候 用地球来讲 现在的这个时候 这也有一个很长很长的时间 然后最后呢成住 最后就是坏 坏就是它的毁灭 佛教就讲 我们的这个地球最后 最后佛教也就讲 最后这个太阳 太阳的能量 热量 越来越大 越来越大 最后就把这个地球也会毁掉 地球也就会毁掉 慢慢地就变成 慢慢就变成成为一个 不适合居住人类 不适合居住生命的 一个高温的星球 然后最后 它就会毁掉 那毁掉了以后又 最后还是回到前面的这个空的阶段 这个整个的星球都不存在了以后 然后中间就有很长时间 有很长时间就是空 没有任何的星球的一个这样子的时候 只有能量 只有细微的物质 没有这些我们能看到的这些物质 然后又过了成千上万年以后 又在这个客观的条件具备的情况下 又把这些能量又变成 最后又变成一个物质 最后这些物质越来越多以后 又变成一个星球 但是这个就像我们物理当中讲的 物质不灭一样 这个物质它是存在的 只不过就是它的分散和聚合 聚在一起的时候 就变成了一个星球 分散了以后 它就变成了一个能量 这个能量就在这个虚空当中 它就在这个虚空当中 弥漫在虚空当中 但是人看不见 人看起来就像一个虚空一样 那这个就叫作佛教讲的成住坏空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子 就像《华严经》当中讲 这个三千大千世界 这个太空 外太空当中 有成千上万的宇宙 成千上万的宇宙 有些宇宙正在形成 有些正在现在存在 有些正在毁灭 有些是已经毁灭的虚空 就是有各种各样的世界 那这个世界就在这样子变化 任何一个这个宇宙当中的 任何一个它的成员都在变化 都在变化 这是佛教讲的 我们首先静下来去思考这些问题 比如说像我们的现在的 像太阳 然后就是我们的像地球这样子的物质 巨大的天体 物质 总有一天它也会走向毁灭 走向毁灭 最后以后 它也变成了能量 变成了粒子 它自己不存在 那太阳 地球这样子的巨大的物质 最后都变成了 在这个虚空当中消失的话 那么我们一个人是非常非常渺小的 一个人的生命 一个人的身体都是非常的渺小 非常非常渺小 那么像太阳 宇宙 太阳系里面的所有的成员 或者是我们就像在高原上晚上一看 天气比较晴的时候一看 这么多的星星 无数的这些星星 在星空当中看到的无数的星星 总有一天这些都会毁灭 这些都会不存在的 有这么一天 那么这些都有这么大的变化的话 那我们这么渺小的一个人 怎么可能没有变化呢 怎么可能是不变呢 要去这么去思维 但是我们没有说我们不变 我们没有 我们比如说我们问 今天问某一个人任何一个人 大家都会说我们在变 我们总有一天也会死亡 大家都这么说 但是只是理论上大家这么认为 理论上这么认为 但是实际上我们不这么认为的 实际上我们就是三百六十五天 每一天我们都在觉得今天我不会死的 我们每天都这么说 这么认为 但是理论上 我们会说 这个三百六十五天当中 任何一天我都有可能死亡的 理论上我们会这么认为 三百六十五天当中的每一天 都有可能死亡 这是理论 但是实际上这个三百六十五天 我们每一天都会觉得 我今天不会死 那这个理论跟这个实际 就是有这么大的距离 那这个距离 我们怎么样这个距离缩小 那就是需要修 需要去修寿命无常 理论上我们这些都已经知道了 大家都知道了这个 没有一个人不知道我总有一天死亡 这个所有人都知道的 但是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修呢 明明知道了 这个大家都知道了 已经接受了这个观点 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去修呢 就是这个原因 我们刚刚讲的 一个人如果活到八十岁 每一年都有十二个月 然后每一年都有三百六十五天 那么这三百六十五天当中 我们 理论上让我们去说 那我们一定会说 一个人活到八十岁 每一年都有三百六十五天 每一天都有可能 这个人有可能死亡 我们 理论上我们一定会这么说 我们不可能说 这个某一天是他绝对不会死的 没有这样子的理由 所以我们理论上我们一定会说 任何一天他都有可能死 但是我们自己会这么 实际上我们自己会是这么认为吗 根本不是 实际上我们每一天 每天早上我们起床睁开眼睛的时候 就是已经默认了 今天我是绝对不会死的 所以我今天要做很多事情 要安排很多事情 等等 所以我们的理论 跟这个实际的我们的想法是矛盾的 但是我们没有发现这个问题 然后矛盾了 这两个矛盾了以后 实际上给我们导致了 一些什么样的问题 我们也没有去想 没有去思考这些问题 所以现在我们就是要通过这个 这个无常的修法来警告自己 警告我们自己 每一天都有可能的 然后理论上我们知道 不仅仅是这一点 然后 每一天我们真正地在生活当中 让我们感觉到今天我真的有可能死亡 要有这样子的感受 这样子以后 我们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 珍惜我们当下的一切的机会 才能够去才能够懂得珍惜 否则的话 我们永远都是理论上 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说很多很多 很多很多的道理 但是这些道理都根本就没有用 实际上我们内心当中 内心深处就已经 我们自己否定了这个理论 就我们一定会觉得我今天不会死的 那这就是理论 这个理论我们否定了 实际上这个理论它是对的 它是对的 它是有证据的 但是 我们已经默认了的这个观念 它是没有道理的 它没有什么道理 它没有什么证据 但是 我们虽然是没有道理 虽然是没有证据 但是我们就是否定了我们的这个理论 就是理论上说 我今天有可能走 但是实际上觉得 我今天绝对不会走 然后每一天都这么想 如果我们每一天都这么想 每一天的我们的想法是对的话 那我们永远都不会死亡的 因为我们每一天都 只要我活着 我就认为我不会死的 那这样子的话 没有一天是 没有一天死 没有死亡的一天 所以这个理论上知道是根本没有用的 人身难得呢 我们连理论上都不怎么知道的 然后无常 因为我们的生活当中 我们的身边发生的太多太多的无常 太多的无常 所以我们没有办法说我自己不变 我自己今天这一天不会死亡 没有这样子的理由 所以理论上我们就只能接受了 但是 实际上我们一直都在否定这个理论 一直都在否定 我们不接受 没有接受 那现在我们修无常的目的就是什么呢 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去接受这个理论 接受这个理论 接受了以后呢 在工作当中 生活当中 每一天我们如果真的是 发自内心地能够接受这个理论 接受这个道理的话 那我们的生活就会有很大的变化 然后我们一定会思考 我今天应该做什么 我今天应该 这个二十四小时当中 我应该去做的是什么 我们会考虑的 否则的话 我们就不会去想这么多 所以佛陀让我们首先 要修这些最基础的这些东西 这样子以后 我们第一个就修这个 从这个外面的世界 从宇宙的角度去思考 我们刚才讲了成住坏空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 科学有很多的说法 但是其中有一个说法 比如说我们的地球 最早的时候是不存在的 然后存在的时候 产生的时候 它不像是我们今天的这样 它就是一个高温的天体 大部分的它的构成的成分就是熔岩 就是岩浆 那么最后就慢慢慢慢地 温度下去了以后 它就变成了今天的星球 在这个过程当中 因为这个高温 有气体 这个气体就在外面 就是蒸发了 蒸汽 然后这个蒸汽就在空中变成了 云和雨 然后下了大量的雨 就是变成了我们的今天的这个海洋 然后慢慢慢慢海洋退了以后 就这些陆地出来 就是我们慢慢地变成今天的这个地球 已经过了四十五亿年 就是这样子 我们从这个角度去思考也是可以的 那我们的这么大一个星球 最早的时候是不存在的 然后出现了以后 然后它就是一个高温的一个火球一样 根本就不是像我们现在的这样 那么经过了这么多的时间以后 那就慢慢慢慢地变成了今天的地球 然后未来它也在不断地变化 有一天它也会毁灭 从这个角度来思考也可以的 反正我们要知道这个宏观的角度 宇宙 地球 这些都在变 而且变化特别特别地大 等等 还有就是它的一些细节的变化 也可以去思考 这些我们就不需要讲得太多 大家知道的这些东西 地球的变化 地球的 比如气温上升 然后这些 比如说南极北极的冰都在融化 然后海面的水平面就慢慢地增高 然后海边的很多的城市 慢慢就受到很大的影响 等等 这些都是变化 我们都可以去思考这些 这个就是 我们首先去学 先去学一下这些知识 学好了以后 知道了以后 我们两边都可以学 佛教的《俱舍论》当中讲的 成住坏空四个阶段 要去学一下 那这个就是大圆满的前行《普贤上师言教》当中讲得很清楚了 我觉得我们不需要太复杂的 比如说像《俱舍论》当中 描述得特别的清楚 然后 讲得也非常非常多 很复杂 我觉得不需要这么复杂的东西 我们简单地去了解一下 就像大圆满的前行《普贤上师言教》当中讲的一样 去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然后科学的知识 也就是我们不需要太详细地去了解 太细节的东西 他们的说法也不太一样的 但是我们任何一个说法 都可以作为我们的一种思考的材料 就是思维的方式 通过它的方式去感受这个地球的变化 这个宇宙的变化 就可以了 就可以这两个首先我们要去学一下 这个知识先去学 学完了以后 然后就开始打坐

那打坐的时候 打坐的时候我们 这个前面大家都已经是有 有一定的经验 所以我们就基本上知道怎么做了 所以我们现在这些都不需要讲了 毗卢七法呀 排除污气呀 然后就祈祷释迦牟尼佛呀 然后就发菩提心呀 最后就释迦牟尼佛融入自己的这个心 然后最后就自己心和佛的智慧 融为一体 等等 那这些我们都已经不需要讲了 那么都已经 大家都已经修了好几个月了 不需要讲

4.2 观修的窍诀(极重要!!!)

4.2.1 思惟修之间安住无念的休息法

然后这些都做好了以后 然后我们静下来 静下来去思考 四加行 五加行 基本上这些所有的这些修行 都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都有思考 中间 比如说我们思考时间长了以后 比如说感到比较疲倦 那这样子的话 那我们有些时候就可以静下来 停止所有的思维 所有的思维 所有的思考都停下来 安住在一个无念的状态当中 无念是什么呢 就是什么也不想 过去的 未来的 我们都不想 当下的所有的这些念头 好的 不好的 善的 恶的 全部放下来 因为我们这个时候 思考 思维得比较多 多了以后 就是比较感觉疲劳 比较容易静下来 这个时候就是有这么几分钟的时间 是没有思考 没有思维的 安住在这个当中

4.2.2 思惟修

除了这个这么一点点的时间以外 这么一段时间以外 其他的都是 所有的四加行和五加行 都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尤其是这个四加行 全部都是思考 都是思维 思考

因为我们为什么不学佛 为什么不修行 我们为什么懒 为什么 想修行也实际上做不到 这是什么原因呢 就是因为我们的有些观念的问题 观念的问题 有些错误的观念 就是导致了很多这些负面的这些情绪 不想学佛 不想修行 不积极向上 就是喜欢吃喝玩乐 不积极向上 这些原因 就是因为 我们的一些错误的观念导致的结果 那么我们现在要调整这些错误的观念 错误的观念怎么去调整呢 就是还是要通过思考 这个不是通过磕头 不是通过烧香拜佛 不是通过念经 持咒 而是通过思考 通过一个理性的思考 通过一个符合事实的 一个这样子的思考 通过这个思考来调整我们的 不符合事实的 不符合事实的这些错误的这些观念 这些错误的观念 一个一个调整过来了以后 最后我们就是 就有了一个全新的佛教的价值观 这个叫作出离心 菩提心 这些都是佛教的最重要的价值观 那我们就是需要有这样的价值观 所以要修 要修 这样一步一步地去修

然后静下来了以后 我们刚才讲的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那思考的时候我们刚才讲过了 具体的方法 就是第一个就是去 宇宙的成住坏空 去思考一下这些 其实这些不是最重要了 我们 实际上我们最最最重要的就是 我们去修我们自己的身体的变化 还有就是我们的寿命的变化 这些是最重要 对我们的感触最深的 感触最大的 不是这个宇宙的变化 宇宙的变化 变和不变 都没有什么关系 然后其他的这些 很多很多的这些 这些书里面讲的这些变化 对我们是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也许感触不是很深 但是让我们全方位地去了解无常 所以我们还是要 就是把这些宇宙 什么都要去想一想 所以 首先我们去思考 静下来了以后 然后就首先去思考

4.2.3 安住心

那这个过程当中 有几个问题我们要注意 这个我们上一次也讲过了 首先 安住心 这个九住心 九住心 九住心我们以前讲过 禅定的诀窍里面讲过 九住心当中 我们修加行的时候 有几个是比较重要的 有几个是比较重要 有几个比较重要 第一个是安住心 安住心 安住 这九个当中的第一个 安住 安住 首先我们比如去 比如说我们静下 把这个前面的这些 发菩提心 还有毗卢七法 排除污气 这些全部做好了以后 然后我们静下来 然后去思考 开始思考这个宇宙的变化 比如说我们先去思考 佛教讲的成住坏空这样子的时候 然后我们的心 或者是我们的注意力 全神贯注宇宙的成 或者是住坏空的某一个阶段的时候 我们很用心的 很认真的 去专注这个变化的时候 我们就已经放弃了 所有的这些其他的杂念 也就是我们已经离开了 已经拒绝了所有的其他的杂念 我们的所有的注意力 已经集中在成住坏空这样子的上面 这个时候我们的心 已经安住在这个成住坏空当中了 所以这叫作安住心 安住心

这是非常的重要 如果没有安住心 没有安住心的情况是什么样子呢 就像我们日常生活当中 我们不修行的时候就是没有安住心 我们没有安住什么 我们的心非常非常的散乱 它一会就想这个 一会想那个 一会又开心 一会又不开心 一会又去想善的 恶的 等等等等 很多很多的说不清的这些念头 它是没有一个 没有一个安住的 没有一个安住的点 它是胡思乱想 简直就是一个混乱的状态 所以它没有安住心 有了安住心以后 我们把这些思维规范 整理 这里面有些思维过滤了 不要了 也就是说 除了这个成住坏空这样子的思维以外 所有的其他的这些思维 其他的这些念头 我们都拒绝了 都拒绝了 都远离它们了 然后远离了以后 我们的心就有一个目标 就放在这个目标上面 让它去思考这个东西 所以叫作安住心 这安住心是非常非常的重要

4.2.4 安住几分钟后开始走神

那安住的时候 然后我们一定会 就是安住了几分钟以后 就没办法再安住了 这个时候我们的心又会想另外一个 跟我们的这个目标没有任何关系的 没有任何关系的东西 叫作走神 跑神 用佛教的话来讲 这叫作掉举 掉举 或者是我们比较 大家都常用的词来讲的话 就是散乱 散乱 走神 跑神 佛教的话就叫作掉举 意思就是说 这个时候我们的心 已经离开这个主题了 已经离开了这个目标 它已经没有在思考这个无常 它没有思考无常 它去想另外一件事情 根本就跟这个无常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工作上的 家庭的事情 这个问题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 而且尤其是刚刚开始修行的时候 这个事情是让我们都感到非常的苦恼 就是心静不下来 就静不下来 打坐了很长时间 那么这个整个的打坐的过程当中 没有几分钟 没有一个什么 没有一个时间是完全能够静得下来的 全部都是胡思乱想这样子的状态 让人很失望 这样子 很不愉快 出来 出定了以后都心里很不开心 有这样子的问题 但是这个是 我们之前就讲过 这个大家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去面对这样子的现实 这个是很正常的情况 很正常 每一个人都会遇到这样子的问题 这个很正常的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坚持的话 那它不可能它永远都是这样子 一定会越来越好 而不会越来越坏 不会越来越糟糕 一定是 开头的时候是非常的糟糕 这个就是很正常的情况 后面一定会越来越 越来越好的 所以这个没问题的 我们要相信 这个之后就会有好的路可以走 就可以了 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走神的

4.2.5 走神的时候需要正知和正念

走神的时候 那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两个东西 叫什么呢 叫正知和正念 就需要这两个 正知正念 正知正念 是佛教的词 正知正念就是佛教的词 那我们用佛教的这个解释 去了解正知正念这两个词的内容

4.2.5.1 什么是正知

正知是什么呢 当我们在观察的时候 或者是我们在修禅定的这个时候 这个时候 我们的心 要去监视它自己的状态 它自己的举动 它的活动 它自己去监视

那它自己能监视自己吗 这个可以的 我们曾经也讲过很多次 我们的心就有一个这样子的功能 它第一个 它可以去分析判断 外在的所有的东西 它可以去研究 它可以去判断 它可以去思考 然后思考的同时 它也完全清楚地监视或者是感受 所谓的监视就是 它完全可以感受到它自己的这个变化 或者是它自己的活动 用佛教的话讲 这叫作自知自明

我们以前讲过很多次 自知自明这四个字 有高层次的 有低层次的 高层次的是什么呢 高端的这个自知自明 就是禅宗讲的明心见性 或者是大圆满的证悟空性 这个就是自知自明 然后 低层次的是什么 就是我们 当我们在想某一件事情的时候 我们的心非常清楚地感受到 它自己在想什么 这叫作自知自明

我们现在讲的自知自明就是这个 这个自知自明叫作正知 正知 正确的感知 那这时候 它的主要的作用是什么呢 就是要去监视 要监视它 要监视它自己 要知道它自己在想什么 这个是非常重要 我们整个的这个打坐的过程当中 这个是不能 不能缺少的

4.2.5.2 如果没有正知会浪费很多修行的时间

如果没有正知 没有正知的情况 是什么样子呢 如果没有正知 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 没有正知的话 那我们比如说一开始的时候 我们在想无常 在想无常 两分钟以后呢 我们已经 我们的心已经离开了无常这个主题 已经走神了 它现在根本没有去想无常 它现在它想的是 完全跟无常没有关系的东西 但是我没有发现 我自己没有发现 那这就是 这个就是因为没有正知 没有正知就是这样子 没有发现的话它有可能 三分钟五分钟都不发现 然后它一直都想这些 这些跟修行没有关系的这些事情 但是我一直都想 一直都想 没有感觉到我现在是错了 没有感觉到 我没有感觉到 我现在已经离开了这个修行的目标 这样子以后 浪费了很多很多的时间 浪费很多时间

如果我们刚刚开始修行的时候 我们就能够专注某一个目标的时间 是不多的 不多的 因为我们刚刚在训练 不多的 然后 走神跑神这样子的时间 三分钟 五分钟 这样子的话 那我们专注的时间是两分钟 跑神走神这样七分钟 十分钟 那这样子的话 实际上我们 比如说 打坐打一个小时 那真正这个当中 去思考我们的修行的这个目标 主题 这个时间就只有二十分钟左右 所以这个是很浪费时间的 所以必须要有正知 正知是最主要了

4.2.5.3 正知发现问题后采取措施

有了正知 它就发现 发现我的心已经离开了主题的时候 那接下来我们要去做什么呢 然后就必须要采取措施 采取措施 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 掉举 有掉举的措施 昏沉 就有昏沉的措施

4.2.5.3.1 对治昏沉–温度调低 (光线调亮)

如果我不想修 就是人在打坐 但是 我们的心里的状态就是一个 一直都是一个昏昏沉沉的一个状态 就是 就思维 思路非常非常的混乱 然后又很模糊 很模糊 不清晰 头脑不清晰 很昏沉 这种状态当中 我们修了一个小时 两个小时 也不会有什么 不会有什么结果 没有进步

如果是这种状态的话 那正知 必须要知道我现在是已经处于 已经处于这个昏沉的状态 那么处于这个状态是不正常的 不正常的 所以 必须要采取措施 必须要调整 怎么样调整 它的方法是什么呢

这个我们曾经讲过了《慧灯之光》里面也有 比如说 我们用凉水就洗洗脸 或者是这个室内的温度 稍微要降低 等等 这都已经讲过了 不需要再讲 就是必须要有 采取这样子的措施

4.2.5.3.2 对治散乱–温度调高 光线调暗

如果是掉举 掉举是昏沉的相对立的 对立的 就是 掉举就是散乱 心静不下来 根本就静不下来 然后就是想各种各样的 这些杂念都冒出来 这样子的话 那这个时候呢 也要有正知 正知它必须要知道 要知道我现在处于这个 这个掉举散乱的状态 就处于散乱的状态 必须要知道 知道了以后呢 然后立即就要调整 采取措施 散乱 那散乱的时候 就是我们 这个《慧灯之光》里面也有 也讲过了 室内的温度稍微要 要调高一点 或者是这个 如果打坐的地方很亮的话 这个光线稍微暗一点 等等 这些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来慢慢地调整 需要有正知和正念 然后有这个调整 掉举和昏沉的调整的方法 这个都是我们 修任何一个加行都需要的 好 这是大家要记住

这是我们整个的这个修行的过程当中 非常非常重要的 我们很多人都静下来了 我们很多人就身体 人的身体在打坐 但是 很多人不知道到底要想什么 然后呢 心 我们很多人的这个 都说我心静不下来 需不需要念什么咒 这个也 我们刚才讲的一样 念咒 也许像念金刚萨埵这些的话 消除了我们的罪业 对修行有一些帮助 但是这个就是一个 很间接间接的这个方法 不是一个直接的方法 直接的方法就是禅定的这些手段 这些方法才是最直接的对治的方法 就是需要正知正念 需要正知正念 正念 我们刚才讲的是正知

4.2.5.4 什么是正念

正念的意思就是说 我们的心专注于 安住于某一件主题 比如说无常或者是人身难得 然后这个目标一直在我的心中 我没有把它忘掉 这叫作正念 没有忘掉 没有忘掉的意思就是说 它没有离开我们的心 我一直都在想这个事情 我一直都在思考这个 那这叫作正念 需要有正念

如果 那没有正念的状态是什么样子呢 没有正念 那比如说我们 一开始的时候在思考这个无常 然后这个时候 无常 比如说成住坏空 这些都在我的心中 我在思考它 这个叫作有正念

没有正念呢 没有正念 就是我们的心中把这些东西都忘掉了 忘掉了就是 意思就是说 我们根本没有去思考这些 这些主题已经离开了我们的心 这个就是没有正念 没有正念 然后 没有正念 但是如果有正知的话 它会调整过来的 它就知道这个已经出问题了 禅定就出问题了 它就调整过来了 但是没有正念的 没有正念上面 也没有正知的话 那就是一直都这么 一直都这么离开这个主题 也不知道离开了主题 哦 那一直都是这样子 这个一个混乱的状态 然后这个禅定就是没有任何的效果 没有任何的结果

4.2.6 打坐的效果取决欲这些基本方法

那这样子的 所以我们不能没有这两个 正知和正念这两个同时不存在 同时没有了 那这样子就 我们就 根本就 这个禅定是根本没有效果的 所以最好有正知 有正念 两个都存在 那是最好了 但是如果没有正念 如果有正知 它立即就会发现 我现在的这个修行的状态是不对的 它立即发现 发现了就会调整的 但是没有正知 不仅是没有正念 而且正知也没有 这样子的话 第一个 禅定出问题 然后也没有发现出了问题 那这个是最糟糕的状态 所以 这些都是我们的一些基本的 基本的知识 基本的方法 禅定的基本的方法 这个大家都要 打坐的过程当中要注意 打坐的有没有效果 修行修得好与不好 就取决于有没有这些方法 有这些方法 打坐一定会 效果一定会好的

4.2.7 时间投入的话会越来越好

但是我们不要 不要觉得一开始就每一座都是很好 很标准 那这个是没办法做到的 因为我们的还 时间还不够 时间投入得还不够 所以这个没办法做到 但是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好 需要有正知正念 修无常也是

4.3 修无常的功德很大

然后我们修无常 那修无常确实是功德是相当相当大的 佛经里面讲得非常的清楚 我们如果这个无常修一秒钟 一分钟 那这个功德 远远超过了我们的很多的烧香 拜佛 或者是其他的这些行善的功德 超过了其他行善的功德 一定要修无常 我们一定要修无常 这是最重要 好 这是第一个修法

4.4 2有情世界的无常

然后第二个修法 首先我们去感受 外面的世界的变化以后 接下来第二个 我们再去感受内在的这个众生 用佛教的话来讲这个器世界 器世界就是世界 世界就是我们的一个容器一样 所以佛教里面经常讲器世界 然后第二个就是有情世界 有情世界是众生 我们人类 还有其他的动物这些生命 这些生命也都是变化的

然后这个变化 我们也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去思考 一个是佛教讲的 另外一个就是现代科学的这些知识 两个我们都可以用 这两个都能够说明生命是变化的

比如说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 达尔文的进化论这样子的方面 去思考我们人类是怎么样进化过来的 一开始的时候是什么 海洋生物 然后慢慢慢慢就变成了今天的人 这样子也可以 或者是佛教里面讲的一样 人不是进化过来的 人一开始的时候就是人 一开始的时候就有六道轮回 不是进化过来 那这样子也可以 这个不管是进化而来 或者是一开始就有人类的存在 这两个都能够 这两个都是一样 都能够说明变化的 进化论 那就是很明显的变化

然后另外一个 佛教讲的 人类 一开始的时候就讲的 佛教描述的一些 人类一开始的时候 就每个人都有神通 每个人自己身上发光 等等 讲得非常非常的好 但是慢慢慢慢地就 就变成了越来越不好 人类就是越来越 越来越多的烦恼 然后就越来越多的贪 然后最后就是变成了今天这样子 这是从最好到慢慢地变化到最坏

进化论 是一个最坏的 一个最低等的动物 然后慢慢进化 就变成一个高等动物 反正这两个都是变化 从低等的变成高等的也好 从原始最好的这个人类 变成我们今天的人类也好 都是可以的

4.4.1 佛教的(不了义)观点没法用科学解释怎么办

但是 这个是我们今天已经知道的这个科学 那这些是没有办法解释的 没有办法解释 没有发现 这样子的人类的任何的留下来的东西 但是 这也没有办法否定 因为它讲的不是两百万年 不是六百万年以内的 它就讲的是一个非常非常 更早的一个 更早的一个状态 情况 但是佛经里面讲的这些东西 它是不是一定是这样子呢 也不一定 也不一定

4.4.1.1 佛为了一部分特殊的群体能够接受而讲的话题

我们都是佛教徒 然后 我们以为我们一定要 一定要承认佛经里面讲的 全部都是真实的东西 其实也不是这样子 这佛陀自己讲得很清楚了 有些东西其实不是这样子 但是 佛为了当时的这种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人 尤其是佛陀讲的时候 这些都是印度的这个一个地方的人 佛陀虽然也就去过了像斯里兰卡等等 一些其他的地方 但是 释迦牟尼佛大多数的这些讲法的地方 就是就是印度的一些一个区域 那么这个一个区域 这两千五百多年前 也有各种各样的文化 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文化背景 然后这些听众 这些听的这些人 佛陀 来听佛陀的法的这些人 是特别特别杂 人特别杂 有贫穷的 然后就有国王 然后有非常非常了不起的学者 然后也有普通的老百姓 什么样的人都有 因为佛教 佛陀当时就是主张平等 平等 不分 当时的这个印度的阶级 佛陀反对这样子的 这个人分这么多的层次的这种做法 所以就 听佛法这个人当中 有各种各样的背景 包括外道的 所以 佛陀就是为了度化某一个人 某一群比较特殊的人 然后他有些时候就是会讲一些 他们能够接受的一些这样子的话题 然后这个他们接受了以后 佛就是慢慢地最后就把他的这个真理 他要想告诉他们的事情 不会一下子就讲给他们听 要逐步逐步逐步地讲 佛陀非常非常地主张这种传法的方式 这种传法的方式 佛陀知道一定要有这样子的方法 否则的话 一开始的时候 把最后要想告诉大家的东西 讲出来的话 那么很多人是没办法接受的 很多人就当场他们就会 有可能会就退出的 那这样子的话 就是佛就度化不了这些众生 所以 佛就有各种各样的这些 这样子的

4.4.1.2 佛经里关于日月食都有很多不同的说法

比如说描述某一个东西 在佛经里面都有七八种不同的说法 七八种不同 比如说 我们曾经也讲过 比如说日食 月食 这样子的比较简单的东西 在佛经里面都 讲了很多很多不同的说法 最终就是在时轮金刚里面讲 就我们今天讲的是完全是一样的 但是其他的佛经里面 有太多太多不一样的 像神话一样的 像神秘的东西 讲得特别特别的多 那么这些都是为了当时的有些人 为了符合他们的想法 就是为了度化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 佛陀有这样子的说法 所以我们也不需要这么地这个 佛教徒就不需要这么地狭隘 说一定就 佛经里面的每一个字 每一句话一定是真实的 除了我们讲的这些东西以外 其他的我们都不承认 都是错误 不能有这样子的想法

佛教它本身就是一个 非常开放的一个宗教 所以我们 就是要把佛经里面的有些符合的 符合现代科学的 佛经里面没有讲 也没问题 我们可以去思考 这样子 我们完全可以接受的 然后 有些佛经里面讲的 跟现代的科学讲的不符合 但是也没问题的

4.4.1.3 不同的生命看到的东西也不一样

佛经里面讲的 有些是对人类而讲 有些是对其他的生命 众生 针对其他众生讲 那么其他的众生看这个地球 他看到的东西 跟我们人类看到的东西也不一样的 这个也就是只有佛教才能够讲的 一个非常深奥的道理 这个我们可以慢慢地学习 所以 这些都是 不是很重要的问题 就是我们要符合现实 现实是什么样子 就是什么样子 所以我们这两边 两边都可以去思考 像佛教讲的这样地去思考 也可以 或者是用现代科学讲的那样子去 就是像进化论的这个方法去思考 都可以 都没有问题 反正这两个都在讲 生命是变化的 无常的 我们需要的就是 我们需要的结论是无常 这样子去想

4.4.2 现在地球上的70亿人100年后都会死

然后 佛经里面经常讲 经常讲 我们全世界所有的人 再过一百年以后 我们所有人都不存在的 比如说我们今天有这么多人在听 然后我们今天拍一个照 留下来 然后 一百年以后的人看 那他就会说 哦 这个就是一百年前 有一天某些人在听课 在讲课 但是现在这些人都是不在了 他们都是 都已经往生了 都是 这些都是一些死人的照片 都已经不存在的人 他们一定会这么说的 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 一些古老的这些照片里面的人 他们都已经不存在了 他们都已经死 已经死了 这些全部都是一些死人的照片 就是这样子 佛教讲的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现代的方面去思考 也可以

比如说 我们现在地球上有七十亿人口 然后我们每一天有十六万人 全球有平均十六万人死亡 每一天全世界来讲有十六万人死亡 然后每一天有十六万人死亡的话 那么每一年多少 然后这样子计算的话 那么就是一百一十九年当中 我们的七十亿人口都会死掉的 需要一百一十九年 那一百一十九年以后呢 比如说我们今天全世界所有的人 假设我们大家聚在一起 拍一个照片 然后留下来 我们的一个全球七十亿人口的合影 然后 再过一百二十年 以后的一天 某一天 有一个人就拿到了这个照片一看 哦 这个照片上面有七十亿人口 但是这七十亿人口现在都不存在 这些人都死了 这七十亿人 这个照片都是死人的照片 这里面没有一个是活的 这样子 这叫作众生 众生的这个无常 就是这样子

这些都 首先 首先就不去思考我自己的 这个个人的身体的变化 寿命的变化 首先 我们用这个宏观的 去思考一下这些 这样子以后 我们最终得出来的这个结论是什么呢 然后不但是 外在的这个宇宙 太阳系 或者我们的居住的这个地球在变化 而且我们内在的众生 就是就在这个地球上的这些众生 整体来讲也在变化 不是我一个人的变化 整体讲 七十亿人口也都在这样子变 不管是佛教的角度 不管是这个进化论的角度看 都在不断地在变化 然后一百一十九年过去了以后 我们今天的地球上的所有的人 都已经不存在了 都已经死掉 都已经死光了 那这是一个宏观的 一个整体的一个 所有众生的一个变化 这样去思考 这是第二个思维的方式

5 2个思惟得到的深刻印象–宇宙人生都在变化

我们今天就这个七个当中就讲两个 第二个思维的方式 然后 通过这两个思维 反复地去思考了以后 然后我们就有一个非常非常深的印象 很深刻的印象 这个印象就是什么呢 我们宇宙也在变化 然后 众生的这个整体上也有很大的变化 那这些我们都知道 为什么还要修呢 这个我们刚才已经解释过了 知道 是理论上知道的 但是骨子里面 就是 我们还是持有另外一种观点 那现在我们把这些理论上的东西 来推翻我们的这种 这种在我们的内心当中 已经根深蒂固了的这种观点 要推翻这个观点 所以要打坐 反复地思考 反复地思考 反复地思考 所以我们理论上知道还不够 不够 理论上的这些 知道的这些很多东西 在现实生活当中它不起作用 起不了作用 那么我们现在就是希望 我们理论上知道的接受的这些东西 能够在现实生活当中充分地使用 能够在现实生活当中发挥作用 就是我们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反复地去思考 但是我们的这些思考是 必须要符合逻辑 符合逻辑 符合现实

6 理论变成体会 增长力量 干预生活

然后现实不管是从哪一个角度 现代的 古代的 哪一个角度讲 最终的结论都是一样 都是变化无常 我们最后需要的是这个 我们首先把这个理论上的知识 我们现在知道的都是理论上的知识 理论上的知识 要变成我自己的体会 要变成我自己的感受 我们怎么把 怎么样把理论上的这个知识 转化为我自己的感受呢 这就是需要打坐 需要去思考 然后当它变成了一个 我们自己的感受的时候 虽然是我们自己的感受 但是它的力量还是很微弱的 所以我们要把它的这个 要把它的这个力量 要培养它的力量 培养它的力量 不断地增长 不断地增长 增长到什么样的这个程度呢 它能够干涉我的生活 能够干涉到我的这个生活当中 它可以干预到我的生活 现在我们理论上知道的这些东西 虽然是理论上知道 但是它不会干预到我们生活 我们生活当中该怎么样就是怎么 还是怎么样 所以它不能 不会干预我们的生活 最后我们需要达到这样子的效果 所以要反复地去思考

7 修量计划150个小时

好 我们今天讲这两个 思考的这个思维的方法 希望大家从现在开始修 我们的这个计划 基本上就是每天是两个小时 每天两个小时 早上一个小时 晚上一个小时 然后需要修两个月 修两个多月 需要修一百五十个小时 就是需要两个多月 这样子 但是我们 不是今天讲的这两个思考 而是 我讲的是这个死亡无常是比较 大家的感触是比较深刻 然后比较容易有感觉 所以我们就这个时间上 先暂时就是两个多月 这样子 那就如果到时候不够的话 这个时间可以再安排 然后我们今天只讲了两个 还有五个其他的这个思维的方式 这个我们明天还要继续讲 明天也有课 时间就是就跟今天一样的 好 今天我们讲到这里

好 我们现在做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