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册05人身难得4
Total words: 22,330. Estimated reading time: 1 hour and 41 minutes.
1 劝发菩提心
请大家发菩提心 我们为了度一切众生 发心成佛 为了成佛 我们今天听今天的课 然后大家精进地修行 总有一天一定会成佛的 那么成佛的时候 我们去度一切众生 这样子发菩提心
2 略说难得的3个思惟:因缘/比喻/数量
然后我们接下来就讲今天的课 那么我们继续讲人身难得这个课 那么人身难得的这个课当中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八闲暇 然后也讲了十圆满 八闲暇 十圆满 这个叫作十八暇满 十八暇满就是具有这样子的条件的 学佛的条件的这个人身 就叫作暇满人身 那么这个十八个暇满 我们比较详细地讲过了 然后呢 我们今天讲最后的三种思维 最后的三种思维就是讲 人身难得到底有多么的难得 前面我们讲的是八闲暇 十圆满 那么最终就是再讲一下它到底有多难 多么的难得
那么这个多么的难得 这个从三个方面 一个就讲用一种比喻来告诉大家 这个人身有多么多么的难得 这是一个 另外一个呢 如果我们在下一世再一次要获得一个 就像我们现在的这样子的这个人身 这样子的话 那它的因缘 需要什么样的因缘才能够获得 那么这个因缘有多难得 从它的因缘的角度去思考 思考它有多么的难得 然后第三就是数量 这个整个生命的数量当中 然后人类数量特别特别的少 然后整个人类的人口的数量当中 然后学佛的人 就是有这样子的机会 有暇满的人身的人就更加的少 这样子我们从三个方面思考
3 初步计划修三个月
那么这个思考 就是我们讲 除了这个十八个暇满以外 就是要去 要认真地去思考这三个 十八个暇满 一个一个每一个修法 我们要反复地去思考 每一个思考题 每一个修行的修法 有可能要修三天五天 或者是一个星期 就是这样子 就根据自己的进度 根据自己的收获 稍微有一点感觉的时候 然后就修下一个下一个修法 但是我想三个月的时间其实很短 因为这三个月当中 我们又不是专门闭关修行 就是大家都要工作 都要上班 然后上班的其余的时间 就是剩下来的时间当中去修行 有些人需要上班 有些人需要上课 这样子的话就是 剩下来的时间其实也不是很多 但是就只能这样子只有这样子修 我们一方面工作一方面修行 就只有这样子 所以三个月的时间本来就是不是很长 再加上我们三个月的时间当中 实际上我们真正修行的时间就很少 这样子的话 效果能不能达到 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这个就是不好说 但是我们目前就是初步就计划 就是修三个月 就修三个月 那么三个月的时间 三个月基本上就是一百天 那么这个当中 大家思考这个十八个 然后十八个暇满 再加上我们今天讲的三种难得 这样子以后 就有二十一个 非常具体的思维的方式思维的模式 那么这个二十一个思维的方式 每一个我们就是刚才讲的 比如说三天 五天 一个星期 就根据自己的情况这样子去修
4 8种随时发生的违缘(暂生缘无暇)
还有另外两个暇满当中的闲暇 两个 就是两个八种闲暇 一共就是十六个思维 那么这个十六个思维 八个是 比如说我们现在虽然是 有这个暇满的人身 有些因缘是 就是突然间 突然间会发生的 比如说有些时候 产生很难控制的这些烦恼 有些时候特别特别的懈怠 散乱等等 就是因为这些 有了这些因缘以后 然后 虽然我们在本质上 我们有了这个暇满的十八种暇满 但是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 那么就也修行还是会受到一些影响 所以这个八个突然 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这些逆缘 逆缘或者是这些违缘 这些我们也要去思考 这个思考 我们这次没有讲 但是我们另外有 我以前讲过的 四加行的光盘里面 这些都有的 所以大家去思考 《慧灯之光》的书里面也不是很详细 但是大圆满的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里面有 那么这些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 这些突然性的 突发性的这些因缘 我们知道自己有这些 有这些违缘 有这些学法的障碍的时候 我们发现自己有这样子的障碍的时候 然后立即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然后继续修行 这样子就可以
5 8种断掉修行的违缘(断缘心无暇)
另外一个呢 另外的八种 另外的八种不闲暇是 就是断除修行的顺缘 就是比如说我们平时在修行 然后有了这个八个烦恼 八个违缘障碍出现的时候 然后它就会断掉我们的 学法的这种修行的这种意乐 就不想修行 有这样子的 有八种 这个八种不闲暇 也就是说如果有这八个障碍 那么修行不是很圆满
虽然我们具备了十八种暇满的人身 但是在这个人身上面 也会发现这十六个烦恼 障碍 如果这十六个障碍不解决的话 不解决 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的话 那么它们也会阻碍我们修行进步 这样子的 那么这些我们这次没有讲 但是 有其他的这个 我们曾经讲过的光盘里面有 思维的时候 我们去观察 自己有没有这些问题 如果有的话 那么及时处理 这个处理的方法 大圆满的前行《普贤上师言教》当中讲得很清楚的
那么这个人身难得的这个 我们四加行里面的第一个加行当中 最核心的还是我们这几天讲的 就这些十八个暇满 十八个暇满是最核心的 但是其余的十六个我们也得要去 要去思考 要去修 要去观察 自己有没有这些障碍如果发现 我们自己有这样子的障碍的话 那就及时 就用对治 通过这个对治的方法 把这些问题解决这样子就可以了
6 第1个思惟–暇满难得的因缘
那么最后的三个三个思考 三个修法是 就是整体来思考 这个人身有多么多么的难得 这样子 那么其中第一个是要思考它的因 它的因缘 比如说我们这一生当中 我们就是拥有一个这样子的人身 暇满的人身 那么这个人身 我们以为就是偶然的 以为是一个偶然的机会 我们得到了一个这样子的人身
6.1 总说因缘
6.1.1 没有偶然,只有必然
我们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 我们的过去是什么样子 我们不知道今天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发生的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 这些我们在这方面 我们都是一无所知 什么都不懂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认为就是 是一个偶然的 就是一个偶然的机会 都是偶然的 但是这个都不是 我们的生活当中 出现的很多很多都是必然的 为什么是必然呢 因为在这个之前已经有了 就是发生这样子的事情的因缘 已经有了 那么这个因缘有了 那么这一生当中很多的也都是必然的
6.1.2 过去已经注定 未来可以改变
但是这个也并不是说就像命中注定 我们就认为这一生 我们的这一生的现实生活当中 发生的一切都是因为过去的 因为过去的因缘注定 现在是没有办法改变 也不是这样子的 虽然是过去的这个 过去的因缘已经是注定的 但是所谓的注定 它的意思并不是说不能改变的 那么什么叫作注定呢 如果没有其它的因缘 这样子的话 那么它一定会产生 这样子 如果遇到 在这个过程当中 就是遇到其他的障碍 其他的阻碍 这样子的话 那么有可能 这种事 这个事情有可能不发生 有可能会推迟 等等 有可能会
6.1.3 关于定业
比如说在造业的方面 就是在佛经的戒律里面讲过 比如说有一个人 他造了一个五无间罪 那么造了五无间罪 他一定会堕地狱的 这个就是很 这个就是注定的 要堕地狱 这个叫作定业 定业已经注定了 所以他会堕地狱 但是因为他有很多的其他方面的善根 他做了很多很多的善事 而且做了很多伟大的善事 所以他虽然是堕了地狱但是一秒钟 就一秒钟就从地狱当中又出来了 就是这样子的 所以我们 比如说这些都叫作定业 但是定的这个理解 我们很多时候都是理解上有错误的 这个事情 定业的意思就是说 如果不遇到其他的障碍 这样子的话 那这件事情 这个事情一定会发生的 但是如果有其他的事情 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 遇到了其他的阻碍 这样子的话 它也就没有办法 它是不可能不可能发生 即使是发生也是 比如说我们刚才讲的 他虽然是堕地狱了 但是一秒钟当中就出来了 一般的地狱的众生 不可能是一秒钟 不可能是一年 不可能是一百年 这个寿命是非常非常长的 但是因为他有其他的这个 很伟大的善事所以改变了 五无间罪这个就是 根本就不可以改变的 但是这个都可以这样子改变 那么这个都可以改变的话 那么再大的罪过它也可以改变 这个就充分地说明 再多的这个 再严重的罪都可以清净的
所以我们 今天我们的生活当中 发生的很多很多事情 是因为过去造了这样子的业 那么今天我们要去接受 要面对这样子的这个果 这个叫作因果 但是我们只感受到果 不知道它的因 因为我们不知道 所以我们觉得这个不存在的 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的幼稚 非常的不合理的 我们自己不知道的 看不见的 我们认为不存在 我们可以说我不相信 我不知道 这个都可以的 但是我们虽然就是 不了解这些的情况下我们去断定 哦这个是不存在这个是错误 这种说法就是非常的不科学的 不管是从科学家的嘴里说出来也好 其实这个是非常不科学的 非常的不科学的 为什么呢 他根本就不了解这个过去是什么样子 不了解 不了解的时候 他完全可以不相信 但是他不可以去否定 没有资格 为什么呢 他根本不知道 不知道的情况下去否定 其实这个是一种 非常不负责任的一种做法 所以这个非常不科学 如果是科学家嘴里说出来 也就是科学家的嘴里说出不科学的话 这个就是没有什么可信度
所以我们了解的东西特别的少 在这个宇宙当中 在这个整个的生命的轮回当中 一个人的生命的历史当中 我们所了解的特别特别的渺小 特别的渺小 然后这个宇宙空间当中我们所看到的 我们所了解的特别的渺小 特别的渺小 那么这个一个 非常非常渺小的范围以外的东西 我们一无所知 所以我们不知道过去是什么样子 那么我们因为不知道 不了解 所以我们经常都觉得我们现在 这个现实生活当中发生的一切 都是偶然的 都是没有因和缘的 其实都不是 所以我们今天 为什么我们有这样子的机会来学佛 而很多很多的众生 都没有这样子的机会 是什么原因呢 这个不是偶然 如果我们认为这个是偶然 那是我们不了解因果 所以我们就产生一个这样子的 很幼稚的想法 其实这个是有因有缘 因和缘决定今天我们有这个机会 还是没有这样子的机会 那么我们就是要知道 今天我们有这样子的因缘 是过去有因和有缘 那么这个有因和有缘 那么这个因和缘是什么呢 要获得一个暇满的人身 那就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 也就是说三个因缘 佛经里面就讲三个因缘 那我们知道了这个三个因缘以后 我们 现在我们也要 就是这一生的我们的这个人身 因为我们过去有了这三个 具备了这三个因缘 我们今天就有这样子的这个人身 那么我们继续要拥有这样子人身的话 那么我们要继续创造这样子的因缘 才能够继续会有这个人身 如果我们 过去就是因为我们行善 虽然有了一个这样子的因缘 但是我们不懂得 继续创造这样子的因缘 那么以后我们就得不到这个人身 那么得不到人身
6.1.4 人身是修行学佛最理想的载体
我们的最终极的目标当然不是得人身 但是如果不得这个人身的话 那我们的修行和学习 就是最理想的就是在人的身上完成 为什么呢
6.1.4.1 有智慧,选择
第一个 人就有这样子的选择 或者是取舍 判断的智慧 人有这个智慧 这是第一个
6.1.4.2 有痛苦
第二个就是 人 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 经常都感受到很多很多的痛苦 其实这个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如果没有了这样子的痛苦的话 那么我们的生活是暂时的幸福快乐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我们感觉不到任何痛苦的话 那其实这个根本不是一件好事 为什么呢 这样子的话 暂时 比如说我们这一生当中 比如说我一个人能够活到一百五十岁 那么一百五十岁当中 他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特别特别的顺利 他特别的幸福 那也是 一百五十年哪 一百五十年对一个人身来说 是一个比较长的时间 但是从我们的轮回的这个角度来讲 那么一百五十年其实特别特别的渺小 那么这个一百五十年过去了以后呢 我们没有任何的准备 没有任何的 因为我们就是陶醉 沉迷在眼前的一个幸福和快乐当中 然后根本就没有去思考未来 因为我们的人的 人类的一个最大的错误 最大的错误是什么呢 就是我们一直都以为 明天就是今天的延续 今天是什么样子 然后明天也是这样子 今年是什么样子 然后我们认为明年也是这样子 只是我们 如果我们去思考 去思考 这样子的话 那我们可能会得到一个结论 不是这样子的 但是我们的心中已经默认了 默认 我们不去思考 这个没有任何的逻辑的根据 但是我们默认了 一直都以为今天是什么样子 明天也是这样子 所以今天 如果今天我们的生活是幸福的 那么我们以为明天也是会幸福的 明年也会幸福 所以不做任何的准备 所以这个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我们生活当中 就是遇到一些 面对一些痛苦 生活当中有一些 面临一些痛苦 其实稍微有一点点智慧 也就应该这么说 正确的表达是 如果我们没有接受 没有接受佛教的教育 这样子的话 那么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面对了 面临一些痛苦不一定是好事 如果接受了这个佛教的教育的话 从此以后我们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痛苦 这样子的话 那这个就是一件好事 为什么呢 这样子他更加地懂得 我们怎么样去修行 更加地深层次地了解这个轮回 这个人身到底是什么样子 那么他了解了以后 他就想超越 想解脱 有这个概念 然后不学佛的人 从来都没有接受过佛教的教育的人 那么他就是没有这样子的这种 这种超越或者解脱这样子的这个 没有这样子的观念的时候 他在生活当中受了再大的折磨 痛苦 也就不一定能够让他更加地努力 更加地积极向上 它不会起到这样子的作用 就是对一个接受佛教的教育的人来说 这些痛苦对他来说 就是能够变成一种动力 然后让我们更加地认识到 这个人身的真相 让我们更加地了解到这个轮回的真相 所以就是一件好事 所以人就是正好这个两个都有 一方面他的生活当中有痛苦 另外一方面 他也有这样子的选择判断的智慧 所以在这个时候 人就遇到佛教的教育的话 一下子他就可以感觉到 这就是我长期在这个轮回当中这样子 这样子下去不是一个办法 我还是要解脱 他一定会有这种想法的 所以人身是修行学佛的一个最理想的 最理想的载体
6.1.4.3 天人不太适合发心
比如说天人 他也可以学佛的 但是天人的学佛 就是只有在人间学佛 然后下一世投生到天人的时候 他可以继续学佛 就是仅此而已 如果在这个之前他没有学佛的话 那么在天人 他自己的身体和心 是不太适合发心 发出离心菩提心 为什么呢 因为他的生活当中 他的生活当中没有痛苦 那么很多很多的痛苦 其实在等着他 但是这个他不知道 因为现在还没有面对 还没有来临 这个时候 他不知道未来有什么样的痛苦等着他 至少目前他没有感觉到任何的痛苦 所以他没有这种要脱离的这种 超越解脱的这种想法 他一直都认为生活很好 就像我们人间 有些人就是暂时 暂时就是有钱 然后他的家庭 婚姻 工作 各方面都顺利的时候 很多人就根本就想不到 要去修行 解脱 他根本就没有这个意思 如果有身边的同事同学提醒他 他觉得根本 对他来说 这个是根本是不需要的 没有必要的 我现在这么幸福 我为什么还要去学佛呢 其实这个是一个很愚味 就是很幼稚的想法 现在是很幸福 是很快乐 没有发生什么痛苦 在他的生活当中一切都是很好的 很好的状态 但是 这个只能说明现在就是这样子 如果生生世世都是这样子 那他可以说我不学佛了 但是不可能啊 不可能 他至少也得要面对衰老 死亡 然后投生 这些他不能不面对 这些都是自然的现象 不能不面对的 所以我们有些人说 我现在很幸福 我为什么要去学佛呢 其实这种说法是非常幼稚 但是我们能够理解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还没有去学 没有去接受佛教的教育 任何一个人没有接受佛教教育的时候 他看的 看的东西是特别特别的少 看的东西特别少 就像我们这个整个的宇宙的图片当中 就看太阳系一样 他看太阳系 整个宇宙就像一个很大的沙漠 然后太阳系就是在这个沙漠里面的 一粒沙子一样 所以我们也是这样子 我们的生活 我们现在的这个生活 我们的感官 现在能够看到的这个世界 就像一个很大的沙漠里面的一颗 一颗沙子一样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 我们可以理解他们会这么说 可以理解 但是呢 实际上就是这个不能 实际上这个是不合理的 就我们 但是这些不合理的东西 我们只有接受了佛教的教育以后 我们才发现这个不合理
6.1.4.4 华严经的宇宙观超越地心说
以前我们就是很多人觉得 我们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一切所有的天体 都是就围绕在我们的地球转 这个就叫作地心说 两千多年前就是出现的一个 一个这样子的天文那么从此以后 基本上所有的人 全世界的人 就这么人类 就是两百万左右的历史当中 一直都认为我们的这个 我们的这个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地球在转 但是《华严经》里面就是已经否定了这个 但是只有少数的人才知道《华严经》里面讲的不是这样子 绝大多数的人还是觉得 我们的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 世界的中心 但是就是近代 就是有了这个科技 高科技以后 我们现在知道 噢原来我们根本就不是宇宙的中心 我们在这个宇宙里面 一个很小很小很小的一颗星球而已 个天体而已 我们的周边 有无数个我们的星球 这样子的 我们根本不是什么所谓的中心 现在我们知道了
同样地 我们学了佛以后 我们就知道我们的这个世界 不是我们所看到的这样子 我们的这个时间 时间也不是我们现在就是看到的 就这么 比如说我们个人的 个人的历史从出生到死亡这么几十年 我们认为这个是我们的生命的历史 其实这个就是我们生命的 无数的生命的环节当中 其中一个很小很小的环节 它根本不是我们的生命的全部 是一个 其中一个很小的一部分
但是这些理念 学了佛以后才知道 所以叫作佛教就是博大精深 就是因为这样子它讲的这些 很多都是真的是非常非常到位的 我们之前的想法是非常非常幼稚
6.1.4.5 最高目标即身成佛和最低目标下一世暇满
那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觉得我们的人身 是偶然的呀等等 或者是我们认为 在这个之前没有什么生命存在 我们是突然产生 诞生的 然后结束的时候也一切都结束了 结束以后也没有什么其他的 这种想法都是错误的 所以我们要考虑 就下一世还要继续能够得到 能够得到这个人身
当然我们希望即身成佛 或者是即身不成佛的话 也就是在中阴身的时候成佛 或者是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这些都是我们的理想 都是我们的目标 但是万一 万一如果我们即身也不成佛了 也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那么我们再回来回来的时候 我们希望是一个像现在这样子的人 有机会学佛 有机会修行 有机会自利利他 自度 度自己 度别人 度他人 有一个这样子的人身
那么这样子的话 那我们暂时不成佛也没关系 只要有一个这样子的机会 我们会积极向上就会有进步的 那么我们就是要这样子 全方位地去考虑
即身成佛是我们的最终极的目标 最崇高的目标 但是呢 不一定我们都能够即身成佛 那不能成佛的话 那么再一次 再下面的目标是什么呢 那么就是我们在成佛之前 还没有成佛之前 能够生生世世都能够拥有暇满的人身 然后在这个暇满的人身当中 我们继续学佛 继续进步
6.2 暇满难得的3个因缘(条件)
这样子就 很快就会成佛 这个我们也得要考虑的 这是要考虑 所以还是很重要 我们必须要知道这个 要获得一个暇满的人身 那就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这个很重要的
6.2.1 第1个条件–持戒
那么第一个条件是什么呢 第一个条件 持戒 戒律 比如说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戒律 在家人就有在家人的戒律 就像我们在家人有居士五戒 还有皈依戒 居士五戒 菩萨戒 密乘戒等等 这些都是戒 八关斋戒等等这些都是戒 就是要 至少我们要持某一种戒律 如果一条戒都没有 条戒都不受这样子的话 那么我们下一世就是要投生到 人或者天人当中的一个主要的因素 主要的因素就不存在了 这样子的话就没有办法 没有办法做人 做天人 所以持戒是一个
第一个 那么持戒 我们现在修行的时候要怎么思考呢 那么持戒是我们这一生当中的 我们这一生获得人身的一个 主要的因素的话 那么这个世界上持戒的人有多少 然后就是不是很多 外道都有戒律 除了佛教以外的这些宗教 他们都有戒律 而且有些戒律比佛教还严格 比佛教的还严格比如说这个 比如说一些上 比如说伊斯兰教的 比如说他们的祈祷 每一天的这种祈祷 就是到了这个时候 在任何时间 任何地点都必须要祈祷的 所以我们在飞机场 很多公共场合 也看到他们的祈祷室
那么佛教有这样子的祈祷室吗 没有这样 我们很随便的 只要想起来的时候 我们去祈祷一下 念念咒 那就不想祈祷的时候 也可以不祈祷 等等
所以很多方面 其他宗教的有些戒律 还有一些 比如说 一些像印度教里面的一些戒律 比佛教的戒律还严格的 还严格 但是唯一一个就是 因为它们的戒律 它没有建立在出离心的基础上 没有出离心 这个就是一个很大的区别 比如说我们大乘佛教 它守戒 为什么呢 为什么持戒呢 为了度一切众生 成佛 就是为了这个持戒 然后呢 其他的宗教它不一定是这样子 这个就是不一样的地方
但是戒律它们都有的 戒律 那么外道的这些戒律 如果有外道的戒律 他这个能不能 能不能投生到人间和天人呢 可以的 我们不能说 唯一的就是佛教的戒律才能够 才能够投生人间 外道的戒律都不可以 不能这么说 这个是佛经里面有记载的 外道的这些 就像印度教的 各种各样的很多的这些戒律 有些戒律 这个有可能是它的 它自己的一个比较教条性的一个戒律 它认为这个是善 但是实际上 如果这种 如果这个事情对众生没有帮助的话 那不一定是善 但是大家都公认的 比如说不杀生 不偷盗 不欺骗 这样子的戒律 那这种戒律佛教也有 外道也有 那么这种戒律 比如说 外道的不杀 不盗 不欺骗 这样子的戒律能不能够 投生到人间或者天人呢 可以的 完全是可以的 但是这个不能解脱 因为没有出离心
但是真正这样子的受戒的人 尤其是有出离心的戒律 就很少 这个很少 这是第一个 我们这样子去思考
那么 那我们要获得一个人身的话 那必须要有戒律 必须要持戒 那么这个世界上持戒的人有多少 这样子去思考的时候 持戒的人其实也不是很多 然后呢 如果人 这人类当中持戒的人 比如说比较多的话 那么人类是整个生命当中的 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那么其他的生命完全是不持戒的 不持戒 这样子的话 那么这个持戒的数量特别的少 那么持戒的人的数量少 这个就是意味着 意味着未来再次能够获得人身的人 就是不多 很少 这样子 这样子去思考
就是我们如果要 就是我们的这个人身 是必须持了戒才能够获得 那么这样子的话 持戒的人有多少 这样子去思考的时候 我们就会深深地感觉到 人身这个因缘 获得人身的因缘不是很多 还是很少 还是很少的人才有这样子的因缘 不是所有的人有这个因缘 这样子以后从因 从它的因素 因缘的这个角度讲 人身也是不容易的这是第一
6.2.2 第2个条件–行善
然后第二 第二就是行善 尽量地行善 行善 我们现在讲的这个善是什么善呢 这个不一定是菩提心 证悟空性 不一定这些 这个善就是我们平时讲的 十善和十不善当中的十善 就是比如说不杀 不盗 不淫 不妄语等等 就是这个 那么这个十善我们佛教有 然后其他的宗教也有的 那么其他的宗教 比如说他不杀 不盗 这些是不是善呢这些都是善 佛教认为这些都是善 佛教从来都不会说 只要相信我的叫作善 只要相信我 只要跟着我学的这些人的行为就是善 除了这个以外 不相信我的 不听我的的这些人的这些行为 这些思考 都不是善 都是邪恶 都是罪恶 佛教没有这样子的这个 没有这样子的说法 佛教就是 就要看 他不是要看相信谁和不相信谁 他就是要看他做什么事 善恶它是一种自然的规律 那么这个自然的规律 谁遵守这个自然的规律 他就会有他的好的果报 谁去破坏这个自然的规律 那么谁就会有负面的因果 就是这样子 所以外道的这些善也是善 外道的这些善也可以获得 也可以获得人身 但是呢 不一定能够获得暇满的人身 暇满的人身又不一样了人 外道的善 外道的戒律 能够让我们获得人身 但是不一定能够获得暇满的人身 外道的这个十善 他们的行善能够获得人身 但是不一定能够获得暇满的人身 就是这样子这是第二 然后第三个因缘 第三个因缘是什么呢 就是要发愿 随时随地经常都要发愿 我们发什么愿呢 就是当我还没有成佛之间的 生生世世当中 希望我 愿我能够有 拥有暇满的人身 能够获得暇满的人身这样子发愿 就这三个因缘第一个持戒 第二个行善
6.2.3 第3个条件–发愿
第三个发愿 有这个三个因缘 那么我们就可以获得暇满的人身 未来也是这样子 所以我们这一生当中 平时我们都要 回向的时候都要想 都要发愿 我们就是以此善根我们尽快能够成佛 在成佛之前 生生世世能够拥有暇满的人身 这样子发 要这样子发愿的 就这三个因缘都具备的话 才能够有暇满的人身 那么我们刚才讲 人七十亿人口当中 五十八亿人口都是有信仰的 那么五十八亿人口 基本上都有他们自己的戒律 他们都有自己的戒律 他们的戒律 大部分的戒律 有可能都能够让他们再次能够做人 投生到天人 都可以 但是不可以让他们变成 拥有暇满的人身 暇满的人身就是学佛的这个人 这群人叫作暇满人身 人身和暇满的人身是不一样的
6.3 人身和暇满的人身是不一样的
我们平时讲的这个人身难得 也有两层意思 一个就是 从整个六道轮回的生命的角度讲 相对来说 整个人身 任何一个人身都是很不容易的 都是很难得的 这是第一个意思 第二个意思 它的核心的内容 它不是讲所有的人身 就是讲暇满的人身 真正的非常难得的就是暇满的人身 特别特别难得的就是暇满的人身 其次就是人身 人身也就是在这个六道轮回当中 还是很难得 但是没有暇满人身这么难得
所以希望大家珍惜 珍惜我们的这个生命 这一次的这个生命 我们 虽然是我们都是这个 之前不是一小的时候就是学佛的 都是半路出家 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很幸运的 都是 我们的生命实际上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这个非常的难得的 所以大家要懂得珍惜 就是至少我们在这个 就不要荒废 这个人身 至少在这个人身上面 就在这个解脱的道路上 至少就是走一两步
我们的要求不高 如果是能够成佛 那就在这个解脱道路上 就已经走到底了 那就这个当然是非常好 但是难 但是我们就是在解脱的道路上 就走几步路也是很不错的 只要在这个解脱道路上 走了几步路的话 那么只要有这个开始的话 那就这个因缘永远都不会 永远都不会浪费的 只要有一个这样子因缘 那么这个因缘 下一世我们一定会继续的 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所以只要走几步路 也是很不错的 也是很不错 所以大家努力 好这个是从暇满人身的 因缘的角度去思考
6.4 打坐具体的思维方式
打坐的时候我们具体的思维的方式 我们前几天讲的它的前面的这些工作 这些预备的工作做完了以后 然后这个身体的姿势 观想 都做完了以后 然后就静下来去思考 那么我们得到一个人身 它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 比如说种一个庄稼 那么它也需要种子 需要空间 需要时间 需要温度 需要湿度 这些都具备的话才能够 这个庄稼才能够长出来 其中一个不存在的话 缺少了一个 没办法种庄稼 长不出来 同样的 我们要得到一个 这样子的暇满的人身 需要很多很多的因缘 但是这个当中 有三个因缘是特别特别重要
6.4.1 1观察–三个因缘
那这三个因缘有多还是少 多么的少 就是我们今天在这个人世间 具备这三个因缘的人有多少 特别的少 那么特别的少 这个意味就是说 未来再次能够得到人身 暇满人身的人就是很少的 因为很多人就不创造这个因缘 没有 不创造这个因缘 那就是没有办法获得这样子的人身 所以我们这一次的这个人身 我们有了这样子的人身 就是说明有了这样子的因 那是很不容易的 这样子 从这个角度讲 从因缘的角度去思考的时候 我们先去了解 有这样子的因缘 具备这样子的因缘的人有多少 我们会发现很少 这是第一个
6.4.2 2对比–自己具备
第二个 然后我们再回来 第二个阶段就是思考 那我们自己 就是已经具备了这样子的这个 已经具备了这样子的条件 这个非常非常的难得 很不容易 这是第二
6.4.3 3结论–珍惜努力
第三 那么既然我有一个 这么不容易的 非常不容易的人身 这样子的话那我应该要珍惜这个机会 我不能荒废这样子的人身 我一定要把这个人身做到有意义
那么什么叫作有意义呢 我要好好学习修行 我要自利利他 自利利他 我要利益自己 我首先我要解脱 我解脱的这个目标 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其他的众生 这个特别特别的重要 希望大家努力 这个真的非常重要
6.4.3.1 人身的意义–自利利他
我们 我想我们未来的一段时间当中 佛教里面的这些很多很多的这些理念 佛教的这些观念 还有很多佛教的这些方法 对全人类来说 就非常有价值 非常重要 因为我们的物质高度发展了以后 然后它给我们带来了 非常非常多的这些负面的东西 精神上的压力 空虚 暴躁 精神上的各种各样的疾病等等 那么这些问题 它本身就是物质高度发展 或者是我们过度地去 追求物质的过程当中产生的 这些问题是物质发展 带来的一个负面的作用 这个是物质解决不了的 物质 物质越发展 越发达 那么这些东西就是越会越多的 所以物质是解决不了的 这个就是我们所谓的钱买不到的东西 就是这个 那么这个东西不解决的话 它就是威胁 不仅仅是威胁我们的幸福感 而且就是就威胁到人类的生命
6.4.3.2 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修行
所以这时候呢 我们必须要有一个解决的方法 那么这个解决的方法 当然我们不排除全世界所有的宗教 所有的这些哲学里面都有 都有一些解决的方法这个不排除 但是佛教其实就是一个最理想的 因为它的所有的方法都是非常客观的 就是我们可以现学现用 我们不是要相信鬼神的力量 不需要借助鬼神的力量 不需要鬼来帮助我们 而是自己帮助自己 自己修行 自己训练 解决自己的问题 特别特别的客观 特别的科学 所以任何一个人都只要了解了以后 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接受的 所以我想很多人是非常地需要 非常地需要这些 佛教的这些观念
6.4.3.3 今生就可以利他–精神扶贫
所以我们成佛以后再去帮助众生 再去度众生 这是我们的终极的目标 但是我们如果修行 稍微比较好一点点的话 那么我们没有成佛之前 就是在这一生当中 我们也可以帮助很多很多的人 这个是一定的 我们可以帮助特别特别多的人 然后帮助了很多人在这个过程当中 然后我们也感觉到自己的生命 其实还是很有价值 感觉到自己的生命的价值 然后我们也不会这么自卑
现在我们很多很多的人是两个极端 一个就是稍微比较成功的人很傲慢 另外一个 不成功的就 大多数的人很自卑 就是这样子 但是其实不需要这样子的 不需要这样子 我们不需要把所有的事情 都是用物质去衡量这个是错误的 但是我们可以理解 我们为什么是这样子 因为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接受的教育里面没有这些东西 然后就是全世界 东西方的 全世界的人就是因为物质 就像现在这样子的这个 非常丰富的物质生活 过去都没有接触过 所以比较缺乏物质 所以这个时候每个人都对物质 物质的生活 对每个人来说还是很有魅力 有很大的诱惑力 这个可以理解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但是这个过一段时间以后我们还是会 还是回头 还是会去 寻找真正的我们需要的东西 我们最后还是回头去寻找正确的道路 这个是一定会发生的一个事情 所以我想 我们未来 我们佛教里面的很多的方法 很多的理念 会越来越多的人就需要这些 我们以前就觉得只要有钱 有钱 经济发展了以后 佛教这些都不需要 这个就是我们现在发现 这个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了 经济发展了以后有钱了以后 就更加地需要这些东西 反而经济不发展的时候 就不需要宗教了为什么 这个时候我们的唯一的目标 就是填饱肚子 温饱问题解决 没有别的想法 但是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以后 我们的精神还是空虚的 这个空虚给我们带来太多太多的痛苦 比过去物质缺乏的时候还痛苦 所以这个问题 现在我们只有佛 佛教的方法 或者是用精神上的东西 来解决这些问题 物质不能解决这些 物质它能够解决的问题是跟我们 就满足我们的感官的需求 感官的需求就满足了以后 它的力量就到此为止 它没有办法再满足 人类的什么其他的需求 所以我们就是 未来我觉得这些都是越来越需要的 这个我们现在都感觉到
这我们身边的很多人需要这个东西 所以我们稍微投入一点 自己稍微修行修得好一点的时候 虽然我们还不是成佛 虽然我们还不是阿罗汉 但是呢 我们自己稍微有一点点经验的时候 我们把这个经验无条件地分享 无条件地分享给大家这样子的话 那么我们在这个 也可以帮助很多的身边的人
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 比如说吃不起饭的这样子的人 可能是很少 不能说没有 但是很少 但是因为精神上 精神空虚 或者是精神上 得不到精神的支柱 然后就是很痛苦的这种人 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 都有一大群一大群的 所以我们这个时候也可以帮助他们 精神 这个叫作 我们以前也讲过 这个叫作精神的扶贫 精神 心 灵扶贫 心灵的慈善 心灵的慈善 心灵扶贫 这个就是
我想这个对大多数的人来说 就是一个很陌生的词汇 因为过去我们的所有的扶贫都是 扶贫这两个字我们就是 就一听到这两个字 我们的脑海当中 就是拿钱去帮助别人 慈善也是这样子 为什么呢 因为过去我们太缺乏物质 所以一切的都跟这个连在一起 跟物质连在一起 但是因为我们现在 物质高度发展了以后 至少一部分的人就已经是很丰富了 那么大部分的人也就是 也已经解决这些最基本的这些需求了 这个满足了 那么这个时候呢 我们会面临新的问题 就是我们面临了一个全新的问题 那是精神上的贫穷 精神的贫穷 精神上的贫穷心灵上的贫穷
那么这个贫穷我们去帮助 这个不是拿钱去帮助 这就是我们用佛教的这些方法 去帮助他们 这个就叫作慈善 叫作心灵的慈善 做心灵慈善 做精神的扶贫 这个方面 我想佛教就是最有办法的 那么我们现在自己学到了以后 我们可以 没有成佛之前 我们可以帮助很多人其实帮助人 然后看到我们能够帮助到人 这种幸福才是真正的 这种感觉才是真正的幸福 而且这个幸福是真正的 是一个很伟大的 很崇高的幸福 所以 这个叫作自利利他
6.4.3.4 实现生命的价值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自己也感觉到 自己的生命很有价值很有意思 自己的生活也就 这个之前 我们没有学佛之前 比如说我们有钱有房有车 但是过去就是我们认为 就如果我有一天这样子的话 我一定已经会很幸福的 但是我们现在已经达到了 这些目标的时候 就大家都觉得不是这样子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也不认为 这个生活 可以住房子 可以开车子 但是也不觉得这个生活有多么了不起 这个时候我们不是过去想象这样子 这个时候我们也不知道 这个生活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是 就寻找一个精神上的东西 首先解决自己的问题 然后再去解决别人的问题 这样子的时候 那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 人真正的 我要发挥的作用就是这个 这个就是一个人发挥的作用 这就是一个人的真正的生命的价值 所以这叫作自利利他 这叫作法喜充满 我们学佛应该是越学越幸福 越学越快乐 不但是我自己快乐 而且家里的人都快乐 不但是我们一家人快乐 而且周边的我们的很多的 亲戚朋友 同事同学都让 都能够幸福 那这个就叫作学佛的 这叫作正确的学佛
6.4.3.5 学佛方法不能错 要好好修行
那么我们自以为是在学佛 但是我们学了佛以后自己不开心 家里的人也不开心 然后我们周边的人都不开心 我们每一个人 就是学佛的人在这个社会上格格不入 这样子的话 那这个是什么是学佛呢 这个不是法喜充满 这样子的话我们学佛的方法错了 我们的学佛方法错了 学佛的方法就是不能错 这个特别的重要 这叫作自利利他 法喜充满 大家要好好想一想什么叫作法喜充满 我们为什么没有法喜充满 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些功课 很痛苦 很枯燥 很累很辛苦
为什么我们不法喜充满呢 那是我们还投入得不够 我们还没有尝到甜头 我们还没有 还没有感受到 佛陀的慈悲和佛陀的智慧 只要一旦我们 我们不是理论上 自己体会到了佛陀的慈悲 和佛陀的智慧的时候 然后从此以后我们就是法喜充满
我们学佛 这个时候我们觉得学佛 是我们的生活当中所有的这些 吃喝玩乐等等 所有的这些都不能给我带来 就像我们打坐和学佛 或者是帮助众生的时候的这种幸福感 这叫作法喜充满 我们要往这个方面奋斗 这个就叫作学佛 否则的话 什么叫作法喜充满 我们根本就感觉不到什么是法喜充满 这个就是 我们越学佛 就是越傲慢 越挑剔 越计较 那这样子的话 这个学佛到底 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呢
有些时候反而 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如不学佛的人 甚至是有些没有信仰的 比如说唯物论者和无神论者当中 也有非常非常好的人 也有好人他们都 他们虽然没有信仰但是呢 当然他们不是所有的人 但是他们当中 也有很多人是非常非常好的人 那我们有些时候连这个都不如 那么这个都不如 那么我们的信仰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我们的学佛带来什么 这些都我们要思考的 所以大家要 学佛大家要找到实质性的东西
这些理论 我们稍微有 稍微比较聪明的人就是 就看书看了一两年以后 很多理论我们都可以讲 但是这个就是讲而已 实际上他是没有 这句话 我们的 比如说有修行的人嘴里说出来的话 和没有修行的人 就看看书 嘴里说出来的这个话 他的感染力是不一样的 没有修行的人他可以讲这些道理 但是他没有什么感染力 有修行的人讲同样的一句话 但是有感染力 即使是没有感染力 也可以帮助别人的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帮助别人 比如说我们虽然没有什么修行 没有什么感染力 但是呢 可以让别人明自一些道理 有些方法可以让别人明白 这也是一种利益众生 所以大家要努力 要好好修行
6.4.3.6 佛教的核心是修行的体会,消除烦恼
我们要去追求实质性的东西 实质性的东西就是通过修行 才能够获得 不是看看书就可以的 不是看看书 把这个书背下来了 我可以给大家讲 这个不是实质性的东西 这个我们学校里面的很多的教授 很多的大学生都可以这么做 但是呢 这个不一定他们能够得到了 实质性的东西 我们要追求佛教的核心 实质性的东西 说白了 就是修行的体会 修行的体会才能够改变 我们的不好的东西 才能够放下我们的一些陋习 坏的这些毛病 才能够改变我们的烦 我们的 才能够消除我们的烦恼 才能够改变我们的这些脾气 所以我们要追求这样子的东西 这个是非常重要
这个要从人身难得开始 好 这个是第一这样子去思考
7 第2个思惟–比喻
第二 第二是什么呢 第二个思维就是一种比喻 就佛经里面有这个比喻 它就是用一种比喻来告诉大家 佛经里面它举了很多很多的例子 有些时候 佛经里面讲一种比喻 来让大家明白一件事情 那么这个比喻在汉传佛教 当然藏传佛教的这些佛经里面都有的 过去在虚云老和尚他们的开示 他们的书里面也经常提到这个比喻
7.1 大海
那么这个比喻是怎么讲的呢 假设整个三千大千世界 就像我们今天就十亿光年 十亿光年之外看到的这个外太空 整个 包括我们的宇宙 这个整个的宇宙就变成了一个大海 变成了一个大海 无边无际的大海
7.2 盲龟
那么这个大海的海底有一个盲龟 就是 就没有两只眼睛的乌龟
7.3 百年
那么这个乌龟每一百年出一次海面 出一次
7.4 木轭
然后这个海面上 有一个叫作木轭 木轭 或者是也叫作牛轭 我想你们可能很多人不知道 是一种农具 我们不耕田的人可能不知道 是一种农具 木轭就是木头做的一种农具 它就是架在两头耕牛的脖子上 然后把这个耕地的犁 木犁 就绑在这个农具上 然后就让牛拉的时候 这个就 因为这个夹住了以后 两头耕牛就免得它们走脱 还有就是它们的力量 就是往前拉的这个力量比较 得到比较平衡 就是一个这样子的农具 那么它的中间有 一个孔 这个孔就是绑这个 里面有绳子 这个绳子是把这个木型 耕地的这个型就绑在这个农具上面 然后让牛拉 一个这样子的东西 中间就有个孔孔隙 然后这个有一个这个海面上 海面上就有一个这样子的木轭
然后这个木轭 就大海的波浪 从东边又就漂到西边 又从西边又漂荡在东边 不间断不间断地这样子地漂荡 那这个木轭的这个孔隙 跟每一百年出海面一次的这个乌龟 乌龟的脖子相遇是非常非常难 非常难 为什么 一个这样子的 浩瀚无垠的一个海洋当中有多大 那么这个当中 乌龟它也不是经常出在这个海面 它也平时都在海底 每一百年才出来一次 然后这个牛轭这个农具 它也不是在固定的一个地方 它是从东边到西边 从西边到东边这样子漂荡 所以这两个相遇是非常非常难 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样子的 但是从六道轮回的 比如说从地狱 从饿鬼从旁生当中 从旁生当中要获得一个人身的话 那就更加的难 那这就是 几乎就是不可能的那这个
7.5 喻意
它的这比喻是意思是什么呢 这个大海 无边无际的大海就是六道轮回 那么这个盲龟就是我们凡夫 我们普通的人 为什么是盲龟 没有眼睛呢 因为我们普通的人是没有智慧的 很多东西我们看不清楚 所以就是没有两只眼睛 然后这个盲龟平时都在海底 为什么说每一百年才出来一次呢 因为我们普通的人大部分的时间 我们大部分的时间 绝大多数的众生大部分的时间 我们就不是在人或者天人当中 我们就在地狱 饿鬼 尤其是大多数的人的这个 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动物里面 都在旁生当中 所以他不在海面 海面是人 天人 海底就是恶趣
每一百年出来一次就是说 我们 比如说我们这一次 好不容易出来一次海面 就是我们好不容易这次得到一个人身 这个特别不容易的 得到人身的时候 它出到海面的时候才有机会
这个孔 这农具的 农具和乌龟有相遇的机会 不出海面的时候 那就根本就是十万八千里 根本就没办法 没有办法相遇 意思就是说地狱 饿鬼 旁生当中 本来就是没有佛法的 佛法就在人间 那么我们 只要我们来到人间 才有遇到佛法的机会 如果不来人间 那根本就没有办法遇到佛法 那么我们也不是经常来人间 我们好不容易 就很长很长时间才来一次人间
也不是我 这个并不是说 我们每一百年就来一次人间 这个不是 我们一下去了以后 有可能几万年 几百万年都不会来了 但是每一百年就是一个比喻而已 通过一种这样子的比喻来说明 来说明人身难得
7.6 具体打坐思惟
7.6.1 1了解比喻的意义
那我们修行的时候我们静下来 首先我们从这个比喻的角度
比如说假设这个大千世界是海洋 海底有一个盲龟 每一百年出来一次 然后海面有一个牛轭 那么它们的相遇的几率有多大 这样子去从比喻的角度去想
想完了以后我们再回来再想 那这个大海是什么意思呢 乌龟是什么意思呢 盲 它为什么没有两只眼睛呢 为什么说每一百年才出来一次呢 然后这个牛轭 这个农具 这个农具是代表什么呢 然后再去想 深深地去思考 很认真地去思考
然后 最后我们就获得一个结论是 人身 从这样子一个比喻的角度去思考的话 也就特别特别的难得 这是一个阶段
7.6.2 2对比自己–难得已得
然后第二个阶段 我们平时讲的一样 那么这么难得的这个人身 我现在已经有了 我拥有了这样子的这个人身 这就是要肯定我们的生命的价值 要认识到我们的生命的价值 然后认识到了以后
7.6.3 3结论–珍惜难得的机会
光是认识到就不够 那么我们 接下来我们要去思考 我怎么样去珍惜这个机会 我有一个非常非常难得的 这样子的机会 那么我知道这个 有一个很难得的机会还不够 那我知道有一个很难得机会 那我怎么去珍惜 那这个就是第三个了第三个
基本上我们的二十一个 我们就讲的这个二十一个暇满的 每一个思考都要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 先去了解 第二个 就要知道自己有 已经有了这样子的条件 机会 第三个 既然有这样子的条件 机会 那我必须要做到有意义
7.6.3.1 观察自己的过去人生没有意义
大家每一个人都要好好地去想 我们就活到现在我们很多人都是 都是五六十 七八十然后呢 也一部分人二三十这样子的岁数 那么到现在 到现在为止 我们从小到现在为止 我们就回头 就反思一下我们做了 有没有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就是这个人身 有一个这样子的人身 拥有这样子人身 到今天我们已经有二十年 三十年 五十年 七十年 八十年了 那么这个二十年三十年 五十年 当然 从我们的整个轮回的历史来讲 这是非常的渺小 但是呢 对我的这一生 这一生当中来讲 这也是一个比较长的时间 也不是很短 那么这么长时间当中 我拥有了这样子的这个机会 那我做了什么呢 我做到了些什么呢 去思考
这个时候我们一定会失望的 我们什么也没有做 我们其实什么也没有做 我们就是 我们赚很多很多的钱 然后呢 就是就走的时候大家都带不走 但是我们就是愿意 把这些东西都留给自己的儿女 这个就是一个人的一种本能的反应 这个所有的动物都有这样子 都有这样子的想法 包括一些动物都有 但是这个是一种本能 人的一种本能的 一个生物的一个本能 有情众生的一个本能的反应 但是他对这种本能的反应 对我自己的实际的意义是什么 这是一种习惯 这是一种本能的反应 但是这种本能的反应 我们对 给我们 真正给我自己带来的实际利益是什么 我们要去思考一下这个时候 其实这个给我没有带来任何的意义 这就是一个我们人的一种 就是人的一种本能的反应 动物的一种本能的反应我们也就是 跟着这个本能的反应走而已 实际上这个没有 这种做法没有给我留下什么 真正的有意义的事情
7.6.3.2 利他要先自利 解决自己的毛病
那这样子的话 那我们还是要想一想 我们首先要考虑一下 我们怎么样帮助自己 佛教也讲自利利他 自利利他 不是说利他自利 就是要自利利他 首先要解决自己的问题 我们如果不解决自己的问题的话 连我们利他的这种想法都没有
利他的这种想法 要产生一个这样子的想法 那首先要利益自己 首先要解决一些我个人的一些毛病
比如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很自私的 首先把我这个自私的问题解决了以后 我才能够有机会去想 我怎么样去利他 我怎么样去帮助别人 才有这样子的 如果我们不调整自己的心态 这样子的话 那我们就只考虑自己 所以我们要自利利他 首先要考虑一下我自己
7.6.3.3 很遗憾自己没有帮助过自己
我在这个 我们大家都活了这么大 那么这个当中我有没有 实际上我有没有利益自己了 利益自己 我有没有帮助自己 我没有帮助自己 我只是把我自己养活了养活到现在 我没有饿死没有冻死 除了这个以外 我没有帮助到什么自己的话 那么这个是非常的遗憾的
把自己养活 不把自己冻死 饿死 这个不需要人类 这个所有的动物都能做得到的 如果我们的生命的价值 就是这一点的话 那真的是没有什么意义了 真的没有什么意义 我们很多人就 动不动就说活得没有意义 这样子真的没有意义了 这有什么意义呢 这动物也能够做得到啊 蚂蚁 昆虫 很多昆虫 像蚂蚁 蚊子 蚓 它们也能做得到啊 它们也很多时候可以保护自己 而且有些动物它保护自己的程度 远远超过了我们人类 它们有各种各样的保护自己的措施 保护自己的方法 都有 那么如果我们作为一个人 那我的生命的价值就是这一点的话 那其实是没有什么意思的 没有什么意思
7.6.3.4 吃喝玩乐不是人生的意义
那么除了这个以外 我们有没有做到什么 帮助自己的事情呢 我想我们可能几乎没有什么了 我们平时吃喝玩乐当作人生的意义 比如说我们很多人就不抽烟 不喝酒 不吃肉 吃素 这样子的时候 很多人问 那你这个生活到底有什么意思呢 这就是说明他们认为 这个就是生活的意思 生活的意义就是这些了 就是这些 人的生活的意义就是这些 仅仅是这些的话 那真的是没有意义
为什么呢 比如说我们就是一辈子都吃喝玩乐 当一个享乐主义者 这样子的话 那么到今天的时候所有的 从昨天以前 所有的 跟我们昨天晚上做的梦有什么区别 没有任何的区别 这些所有的过去的这些 所有我们认为 当时认为很了不起的 很美好的这样子的事情 就是当下的这一刻过去了以后 一切都是 一切都变成一个记忆而已 就是当我们今天再回想的时候 这一切都是跟我们昨天做的梦 没有任何的意义 那么再怎么样 再怎么样吃喝玩乐等等这些东西 如果把这些东西 要作为我们的生活的意义的话 那么一切都真的是梦 那么我们未来的也就是这样 未来所发生的一切也是这样 当下的也就 当下其实是很短的 当下 所谓的当下是很短暂的一个时间 就是未来是很长很长的 过去也是很长很长的 最最最最 最短暂的就是现在 或者是当下 然后我们拥有的这些东西 未来的一切 我们都没有办法享受 拥有 过去的一切我们没有办法享受 拥有 恰恰我们能够拥有的就是现在 而这个就是最短的 那么这样子 我们的生活到底 人生到底有什么意思呢
这样子认真思考的时候就是 其实 如果这一点作为我们的生命的意义 那其实真的没有意思的
7.6.3.5 佛陀告诉我们生命真正的意义–自利利他
所以佛就是给我们 佛就是给我们一个更崇高的理想 更有意义的目标 我们往这个方向奋斗 这样子的话 那就 我们可以充分地了解到 人的一个生命的价值 这样子我们才 人身 知道人身难得
如果我们的 我们只是把吃喝玩乐 当作一个生命的意义的话 那么这个人身也不一定 也许有些动物 那么它也有它的吃喝玩乐 它可能是不觉得 人类的吃喝玩乐有多了不起 它觉得它的才有 才是最快乐的 所以我们的生命没有什么价值 而且我们制造了更多的罪过 这样子的话 杀盗淫妄 这样子那就更没有意义了
所以大家要这样子去思考一下 我们活到今天为止做了些什么 然后做了些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做了什么利他的事情 大家一定要反思一下 我们自利利他当中 我们首先做了些什么利益自己的事情 帮助自己的事情 然后我们再考虑一下 我们做了些什么利益别人的事情 利益众生的事情做了没有 这些都没有做 既没有利己 也没有利他 那这样子的话 那我们的这个人身的意义 到底在哪里呢 到底在哪里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会说 那这是自己的幸福的生活 那什么幸福 什么叫作幸福呢 幸福来自于什么呢 这个时候我们会想到 这个就吃喝玩乐 除了这个以外没有想到其他的幸福 修行的幸福 帮助众生的幸福 利益众生的幸福 其实这些当中有太多太多的幸福 但是这些幸福我们都没有感受到过 我们感受到的这个所谓的幸福 就是在吃喝玩乐当中产生的幸福 那么这些当中有没有幸福呢
我们不能排除有幸福 这些当中有幸福的时候 有快乐的时候 但是呢 这些都是很短暂 特别的短暂
而且这些幸福有可能给我们带来 比幸福还更严重的 更厉害的痛苦 有可能导致这样子的痛苦 所以仅仅是把这个 作为我们的生命的意义 那就是就 那就是没有意义的 好 这个我们要去思考
7.6.3.6 实际操作要点–先利己才能利他
好这是第二 我们必须要懂得珍惜自己的机会 我刚才讲的 首先要我们利己 利己 然后我们再去利他 利己的意思就是说 比如说一个医生 他想利他 他不是想赚钱 他是一心一意地 为了这些患者解决痛苦 但是 那这种情况下他首先要做什么呢 那当然要利己啊 利己什么 要提高自己的医学的水平 这样子他才能够帮助别人 给别人治病 如果他不懂医学 那他怎么能够治病呢 所以首先要利己 要提高自己的级别 然后再去利他 这个是很合理的 非常合理的
我们的目标是利他 但是实际的操作 首先是要利己 利己才能够利他 如果我们不利己 就是利他 这样子的话 那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价值观 没有实际的 没有什么实际的 那我们就是目标是利他 也有理想 但是我们要做的 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 所以我们也是一个现实 佛教就是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一个结合体 既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也不是一个现实主义 就是我们要结合 既需要 既要理想 也需要现实的实际的修行 这两个结合以后才能够 我们完美地可以 完全可以利益众生
所以这个我们要去思考一下 我们是怎么走过来的 这一生当中我们做了些什么 那这些工作当中 哪一些是真正的利益众生的 帮助别人的 至少我们别的不说 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就是真正的 实际上就是 对父母有利的事情做过没有 连父母我们都没有利益 那么我们更就跟其他众生更不可能的 我们大家都就活了这么大岁数了 那么这个过程当中 做了些什么 对我们自己的父母有利的事情 我们从父母开始思考 做了些什么 然后再思考 我们对我们的其他的家人 或者是其他的亲戚朋友 做了些什么对他们有利的事情 然后我们再想 然后就更多的人同事同学 我们有没有做过什么 对他们有利的事情 都没有做过 那我们再看看 那我这些都没有做过 那我有没有做过什么 对我自己真正的有意义的事情 也没有做过 那也没有做过 这样子的话 那我们就是就白活 没有意思的 我们就是荒废了这个人身 那么荒废了人身
我们现在认识到了 也是很好的 来得及 现在我们认识到了也来得及 这个我们幸亏就是现在认识到 这样子的话我们有机会 如果是就走到头的时候 我们认识到这些 那么这样子的话 我们的内心当中充满了遗憾 充满了抱怨充满了仇恨 离开这个世界 那这样子多惨啊 所以我们现在认识到 已经很不错了 还来得及
这个人身难得 就是要让我们要了解到这些 让我们要认识到这些 这是第二
8 第3个思惟–数量
然后第三 第三就是最后 从数量的角度思考
8.1 1了解–数量差别
从数量 数量 众生的数量 整个众生的数量 它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呢 是无限的 比如说我们人类 当然这个地球上的人类 我们可以说这是有限的 是有七十亿人口 然后我们每年新出生的人就有一亿 一亿四千万左右 这个是有限的 我们可以这么说
但是这个就是 这个星球上的人 还有其他星球上的人 我们没有办法知道有多少 这是人类 还有除了人类以外的 很多的这些生命 众生 那就更多更多更不可思议的
就是 就像大海里面的海洋生物 尤其是微生物 这些都是没有办法统计的 是无量的 无数的 就像一个蚂蚁窝里面的蚂蚁的数量 它就远远超过了整个的人类的数量 所以这些都是没有办法统计的 所以众生的数量是无边的 这个没有 这个没有一个 佛经里面也没有这种说法 都是没有一个具体的有限的数字 就是无限 生命是无限
佛经就讲这个天空虚空是无限的 因为这个虚空是无限 所以呢 这个虚空当中处处都有 世界的存在 宇宙的存在 凡是有世界有宇宙的地方都有生命 所以这个就是无限 无量 不可思议 用这些词汇来表达众生的数量
但是这个当中 这么一个无限的无量的数字当中 然后人类就是特别特别的少
佛经里面讲地狱的生命和饿鬼的生命 这两个比较的话 那么地狱当中的生命 就像晚上的星星就一样的多 然后饿鬼道的众生 相比之下就像白天的星星这么少 白天我们看到的很少很少 看到的就是很少的星星 只有有些时候我们可以看到 有些我们 离我们地球比较近的一些星星 我们白天也可以看得到比如说水星 我们平时都能够看得到的 除了这个以外 我们白天看到的星星不多 但是就是就夜晚 我们看到这么多的星星 地狱跟饿鬼就是这样子的 然后饿鬼道的众生和旁生 动物 两个比较的话 那也是这样子 饿鬼道的众生就是像夜晚的星星 然后动物的数量 就像是白天的星星一样 然后动物和人这样子比较的话 那也是这样子 这个六道轮回当中 地狱的众生是最多的 其次就是饿鬼道然后就是动物 人类就很少 然后在人类当中 就是有信仰的和没有信仰当中 当然就有信仰的多了 这就是我们 这个就是这段时间当中有信仰的多 有些时候我们讲过了 就是在这个世界上 没有任何宗教的时候也会有的 这个时候呢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有信仰的 大家都不知道什么叫作信仰 什么叫作宗教 什么叫作佛教 大家根本没有这种观念 也有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子的 很多时候这样子 目前就是有信仰和没有信仰的 有信仰的多 但是这个有信仰的当中 就是全球四大宗教里面 佛教就是最少最少 佛教的数量是最少了 所以就是学佛的人不多 然后学佛的人当中 就是烧香拜佛的 求佛的人就比较多 那么真正的学习的 修行的人 那就是其中也就是很少一部分了 这样子的话 我们今天做人不容易 然后人当中 作为一个有佛教的信仰的人就不容易 然后就有佛教信仰的当中 作为一个修行人更加的不容易
那么这么多的不容易当中 我们最后这些都有了 这些非常不容易的这些东西 我们都有了 但是可惜我们就是没有感觉到 没有发觉到我们有这么多的条件 我们有这么好的机会 这是到现在我们不知道 这是很 最遗憾的事情 但是我们有幸现在知道了 知道了那也可以的 我们从现在开始 珍惜这个机会 那也是非常好的 这就是从数量的角度讲
8.1.1 人身和暇满人身的区别
有些人经常问这样子的问题 我们说人身难得 怎么难得呢 就全 我们全世界的人口是 爆炸性地这样子增长 那这个怎么说人身难得呢
其实这个就是我们 第一个不了解我们在说什么 我们说的是暇满的人身是很难得 首先 不是说整个人身难得 但是整个的人身相比之下也是难得的 但是这个难得 我们比其他的这个 如果我们比其他 要比较一下 其他的生命 当然我们 地狱的众生我们看不见 我们能够看见的就是这个动物世界 动物世界当中的动物 跟我们的人类比的时候 然后我们才发觉 人类的这个数量是非常非常的小 非常的少 这样子去思考 首先这样子去思考这些数量
8.2 2对比–自己具备
然后我们最后就发现 我自己有这么不容易的这些条件 自己具备第二个
8.3 3结论–珍惜努力
第三个呢 那么我既然知道 具备这么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的话 那我应该去珍惜 我明明知道了我有这么好的条件 我还是不珍惜的话 那这个真的是对不起我自己了 在这个之前我们不知道 不知道的时候我们会犯错误的 任何一个人都会犯错误的 这个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没有这样子的意识 我们不知道这个人身有多难得 所以我们也不知道 我们的人身有多么的不容易 所以我们也没有这种要珍惜的 珍惜这个机会的这样子的意识 这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可以理解的
但是现在知道了以后 我们还是一样地不珍惜的话 那这个真的是对不起自己的 当到时候我们大难临头的时候 我们一定会说不原谅自己 但是这个时候不原谅自己没有用的
所以现在就要 我们还是要对得起自己 要对自己好一点这也是很好的 我们先懂得对自己好 目标就是为了更好地为别人好 首先一些 因为我们的
8.3.1 先训练自己
比如说当兵的 他要去作战 那他就首先要自己训练 训练了以后他可以去作战 然后体育运动员他要去比赛 但是首先他自己要训练 训练了以后才去投入比赛 任何一个 比如说当 位老师 先他自己去学 学了以后去教别人 医生他先自己学 学了以后才可以给别人治病
那么我们也是一样 我们想帮助众生 但是首先我要自己的问题解决 要不解决的话 我自身有太多太多的毛病 我带着这么多的毛病去投入利益众生 所谓的利益众生当中 那么我根本就没有办法利益众生 因为我自己的这么多毛病都没有解决 这些问题不解决的话 那它们 这些问题它们不让我 真正地去利益众生 到时候表面上是帮助别人 实际上都是为了自己
所以 首先把自己的这些丑陋的东西要解决 这样子以后我们才能够全心全意地 可以投入到利益众生的工作当中 这个我们任何一种 任何一个世俗的工作 世间的工作都是这样子 学佛也不例外 利益众生也不例外 这样子我们思考
8.3.2 自利利他从人身难得开始
我们到时候我们不要说我不原谅自己 这句话是没有意思的 现在就要我们要懂得不要对不起自己 首先我们知道不能对不起自己 这样子的话 那么我们才能够懂得 我们不能对不起别人 这样子就可以能够更好地帮助众生 这叫作自利利他 这就是佛
我们曾经也讲过 大乘佛教它的终极的目标不是成佛 那是什么呢 大乘佛教的终极的目标就是利益众生 那么为什么 那为什么我们都要说成佛呢 就是因为要更好地利益众生的话 那就是必须要成佛的 换句话说 不成佛的话 没有办法更好地利益众生 所以要成佛 如果不成佛 我们可以一样地利益众生的话 那可以不成佛的 可以不成佛 成佛可以不作为我们的目标 但是不成佛的话 的确是没有办法利益众生 所以要成佛 但是它的终极的目标 就是帮助众生 度众生就叫作利他 我们自己成佛 这叫作利己 自利利他才是大乘佛教的核心的思想 这样子 那么这一切 都从人身难得开始
8.3.3 懂得价值才会珍惜,才能发挥作用
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我们的自己的生命的价值的时候 我们就懂得发挥它的作用 我们就会懂得珍惜它 我们不知道 任何一个东西都是这样子 比如说就是 比如说我们有一个很好的东西 这个就是一个物质也好 个其他东西也好 当我们还不了解它的价值的时候 我们不会珍惜它 我们不认为它是一个什么了不起的 知道它的价值的时候 然后我们就会珍惜 那么我们的 我们外在的东西 比如说什么古董啊 什么这些金银珠宝的鉴定啊 这些专家都在鉴定 鉴定什么 鉴定它的价值 这些很多专家他会懂得鉴定这些东西 但是很多人不懂得 鉴定自己的生命的价值 自己的生命有多大的价值都不知道了 只懂得鉴定这个是真的古董 还是假的古董 这有值多少钱 它的价值是什么 大家都懂得鉴定 我们首先要鉴定一下自己的价值 这个是最重要了 因为我们马上就要 过了年以后就大家都要去实修了 就要实修
9 念诵《开显解脱道》的仪轨
那么实修 我们就念一个比较简单的仪轨 这个仪轨就叫作《开显解脱道》《开显解脱道》就在这个 大圆满的前行《普贤上师言教 这个前面也有 还有《慧灯之光》第二里面 也有这个《开显解脱道》还有这个《开显解脱道》怎么样去念 这些都有的 大家 这个内容这里面都 虽然这个文字上不多 但是内容都就包含了 这个里面都包含 然后念诵的方法非常的简单 从头到尾这样子念就可以了 很简单 然后有些念诵的方法 我们可以看看《慧灯之光》第二 里面也讲得很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