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班笔记(仅供参考请勿转发) / 00介绍慧灯禅修

第3册00介绍慧灯禅修

Total words: 18,816. Estimated reading time: 1 hour and 25 minutes.

请大家发菩提心

我们学习的时候 修行的时候 无论是做任何善 都要发菩提心 那什么是菩提心 简单地说 我们今天听课的时候 大家要发心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为什么要修行 目的是什么呢 就是为了 为了度一切众生 为了帮助一切众生 为了利益一切众生 那么帮助 利益 度 这些都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让天下所有的众生 拥有至高无上的幸福 什么是至高无上的幸福呢 就是绝对的幸福 永恒的幸福 叫做至高无上的幸福 那么我们比如说 人 天人 在这个轮回当中 现实生活当中 有没有幸福 有没有快乐 也有幸福 也有快乐 但是这个现实生活当中的人 包括人和天人的这个所有的幸福 都是短暂的 然后都是相对的 就是没有一个永恒的 也没有一个绝对的幸福 所以这些都不叫 这些都不叫至高无上的幸福 那么至高无上的幸福 谁有这样子的幸福呢 就是成佛 成了佛才有 才拥有这样子的幸福 也就是说 佛才有这样子的幸福 除了佛以外 除了佛陀以外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轮回当中 没有这样子的幸福 所以我们 如果要让天下所有众生拥有幸福的话 那就是要让一切众生成佛 这样子 这是我们的这个学佛的目的 我们从今天开始学习 修行 打坐 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 他的最终极的目标 就是为了让天下所有的众生成佛 这个就是最终极的目标

然后我们怎么样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呢 方法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自己要成佛 如果我们自己都没有成佛的话 那怎么能够让天下所有众生成佛呢 这个不可能的 所以 首先我们自己学佛 成佛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 就有一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佛的话 那就能够实现我们的这种心愿 也就是让天下所有众生 拥有幸福 这个心愿 那怎么样能够成佛呢 就是我们今天 从现在开始 学习 修行 深入地去了解佛陀的智慧

然后我们光是了解还不可以 光是学习还不可以 就是主要就是要落实到这个生活当中 那这样子叫做修行 我们从 天就开始做一个 开始做一个非常伟大的事情 这是什么呢 就是 这个就是 度化一切众生 那么度化一切众生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对我们来说 这个离我们很遥远很遥远 但是只要有这样子的心 只要有这样子的心一定能够成功的 我们世间的 世俗的 比如说 在生意 这个商业界 生意场 或者是在任何一个世俗的工作当中 也说有多大的心就能够做多大的事 其实这个是 是对的 这个是对的 因为我们的这个精神的力量 精神的力量是非常非常不可思议的 我们平时 我们比较重视物质的力量 不怎么重视精神的力量 但是实际上精神的力量 就远远超越了这个物质的力量 所以我们只要有一个这样子的心 那就一定能够 能够完成了 所以就是这个发菩提心 这个特别特别的重要 这个是我们的出发点 我们学佛的出发点就是菩提心 我们的这个学佛的基础 学佛的基础也就是这个菩提心 我们平时就 我们目前很多很多人学佛 学佛的方式是什么样子呢 所谓的学佛也就是 烧香拜佛 就是这样子

然后这个烧香拜佛的目的是什么呢 目的就是为了自己健康 长寿 发财 这样子 那这种学佛呢实际上 第一个 他的出发点也不是很正确

然后第二个 这个方式 方法也不对的 这些都不叫学佛 真正的学佛 他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为了度一切众生 那么我们可能很多人也会想到 那我们去度众生 那我们自己 我自己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我自己怎么办呢 其实如果我们能够 放下自己 忘记自己 能够投入到这个利益他的 行业当中 工作当中 这样子的话 那自己一个人的这个事情 自然而然就会成功 根本就不需要去考虑这个事情 比如说举一个例子 比如说 我们如果想我自己幸福 拥有这个幸福感 这样子的话 那么我们尽量地让其他人幸福 就是我们没有想到让其他人幸福 为了让 为了别人的幸福在付出 奉献 这样子的过程当中 我们没有想到有 就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的幸福 这个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其实如果我们想让自己幸福的话 那就是要 实际上就是要 去帮助众生 利益众生 让别人幸福 让别人幸福 在这个过程当中 自己就获得幸福 同样的道理 佛教讲这个自利利他 佛教就讲这个自利利他 一方面利益自己 一方面就是利益众生 这叫做自利利他 但是实际上 利益众生就能够利益自己 我们的 我们世俗的人 我们世俗的人的这个方法 跟大乘佛教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我们为了自己的幸福去伤害别人 为了自己的幸福去害其他的生命 但是这个是恰恰相反的 这样子我们以为能够获得幸福 但是这样子得不到幸福 大乘佛教的方法呢 它是恰恰相反的 就是利益众生 为别人付出 奉献 在这个过程当中 其实真正的受益者 最后还是自己 这样子的 所以我们首先要这样子发菩提心 这个就是我们的这个学佛的出发点 我们以后学习 无论是学习 修行 打坐 参加慈善 公益活动等等 这一切 它能不能成为一个大乘佛教的佛法 能不能成为大乘佛教的修行 就是要看有没有这个菩提心 有这个菩提心 就叫做大乘佛法 没有这样子的菩提心 那就不叫大乘佛法了 所以我们今天听课的时候 首先要发菩提心这个大家要记住 当然 我们还没有真实地去修菩提心 还没有去修菩提心 还没有真实去修菩提心的时候 我们绝大多数的人来说 不可能有很标准的这个菩提心 不可能的 因为这个菩提心呢 需要经过很多的 也就是比较 时间稍微比较长一点的训练 用我们佛教的话来讲 就是修 修了以后

然后 逐渐逐渐地有这个菩提心 菩提心从没有到有 从有到慢慢地成长 这个需要一个过程 这个不可能一下子 或者是第一天就有菩提心 这个很难的 所以我们 如果我们觉得自己有菩提心 那可能顶多也就是一种慈悲心而已 实际这个菩提心呢 菩提心跟慈悲心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慈悲心是菩提心的基础 但是慈悲心还不是 还不是菩提心这样子的 好这个就是菩提心 希望大家发菩提心 我们虽然是没有很标准的菩提心 但是没有关系的 我们可以勉强地 被动地

然后造作地 虚假地去发菩提心 也是可以的 开始的时候只有这样子了 然后慢慢地 这个造作的 虚假的菩提心 逐渐逐渐地 它会变成 真实的 标准的这个菩提心 然后我们的这个被动的菩提心 就我们通过这种训练的方式 慢慢地 它就会成为主动的菩提心 被动的 勉强的这个菩提心 慢慢慢慢它就会变成 非常积极的 非常主动的这个菩提心 那么这个时候 我们每一个人 每一个人都成为成为菩萨 菩萨 实际上谁是菩萨 凡是有菩提心的人 凡是有菩提心的人都叫做菩萨 无论是他在这个社会上 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都不重要 有钱的没钱的 有权利的没有权利的 社会最 哪怕是社会最底层的人 都一样 凡是有这个菩提心 那么这个就叫做 这就叫做菩萨 哪怕是一个清洁工 一个农民工 或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好 只要有这个菩提心 有这个菩提心都叫做菩萨 凡是没有菩提心的 都不叫菩萨 如果没有菩提心 那么在表面上是高僧大德 活佛 堪布 和尚 方丈 住持 等等等等 这些头衔都没有用 如果没有菩提心就不叫菩萨 比如说一个非常出名的高僧大德 一个没有菩提心的高僧大德 和有菩提心的一位清洁工 两个人在一起的话 那其中谁是菩萨呢 清洁工是菩萨 这个高僧大德 所谓的高僧大德 不是菩萨 就是这样子 所以释迦牟尼佛当时在印度 他们这个阶级 印度的这种 四种阶级的这个层次 分得非常非常的清楚的 界限 它的这个阶级的 种族的这个阶级的层次 分得非常清楚 到现在也是 他们非常地执著 非常非常执著

然后释迦牟尼佛把这个 就一下子把这种阶级的这种层次 全部打破 打破了以后佛就说 什么样的种族 什么样的阶级 什么样的家庭,什么样的工作 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什么呢 重要的就是一颗 这个伟大的心 就是这个菩提心 所以我们今天学佛 也是为了这个心为了这个菩提心 为了这个伟大的慈悲心 菩提心其实比慈悲心还要伟大 比慈悲心还要殊胜 所以我们今天为什么去学习呢 那就是我们 就是为了这个菩提心 为了菩提心而学习

然后有了菩提心以后 然后我们就 就为了成佛 为了成佛而学习这样子的 好 这个就是我们的第一个 学佛的出发点 学佛的动机 学佛的目标 学佛的目的 就是这样子这个非常的重要 现在目前 我们还没有这样子的很真实的菩提心 但是这个很正常的 都没关系的 这个要慢慢地学习 学习

然后呢 通过这些很多训练的方法 我们慢慢地学就可以的 就一定会有的 任何一个人都有 都会有这个菩提心的 好 这是第一个

然后接下来 我们就讲今天的这个课 那么今天的课就叫做 慧灯禅修的课 慧灯禅修课 慧灯禅修是什么呢 什么叫做慧灯禅修呢 就是这个《慧灯之光》 里面 讲的这些禅修的方法 大家去修 这就叫做这个慧灯禅修 那么这个慧灯禅修 我们分了三个不同的级别 初级的 中级的 高级的

然后初级的是什么呢 初级的就是修四前行和五前行 也就是我们平时讲的四加行和五加行 也就是说 修出离心和菩提心 这些是这个初级的 等于是我们的小学的这个课程 初级的这个课程

然后中级的这个课程里面 需要修禅定 就是有十几种不同的禅定的修法 这禅定在汉传佛教里面 大乘佛教里面就讲这个四禅八定 然后南传佛教就是讲的这个内观 也就是其中的一些修法 就是这些都叫做禅定 这中级的这个课程是修禅定 有十多种不同的修法 这些修法一步一步一步都要去修 然后通过这些修法 就让我们的心要静下来 稍微能够静下来 就没有那么多的杂念 至少我们打坐的时候 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杂念 那就是起到这种作用 这是第二

然后第三也就是高级班 高级课程 这个高级课程里面 就讲空性 这个里面就有中观的意思 内容 也有大手印的内容 也有一部分的大圆满的内容 通过这种方法 就证悟 开悟 就是这样子

初级课程–四加行和五加行

那么这三个 我们刚才讲的这三个课程的 它们的作用或者它的目的是什么呢 第一个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这种 四加行和五加行的它的目标是 让我们修出离心 然后第二 就是修菩提心 出离心和菩提心是我们的这个 初级课程的核心就是出离心和菩提心 因为我们现在 从刚刚学佛的时候 我们虽然是 在这个世俗 世俗这个社会上 我们虽然学了很多很多 很多人的学历都是很高的 但是我们现在接受的这种教育呢 那就是完全是另外一种教育 这个教育是另外一种教育 这个就是佛陀的教育 佛陀的智慧

然后我们在这个世俗 或者是在 我们在社会上的学校里面 这些高等学校 里面学的这些东西 这种智慧 简单地说 它是 它都在这个我们的感官的范围 也就是说 比如说我们 能够看得见的 听得见的 摸得着的 就在我们的这个感官的范围之内 它的所有的这个智慧 都没有突破 没有超越我们的感官

然后就是 那感官 我们的感官的对象 对境是什么呢 就是这个现实生活 就是现实生活 在现实生活当中 怎么样去赚更多的钱 怎么样我赚更多的钱 怎么样去享受 怎么样去消费 怎么样去生产 那我们学的都是这些东西了 那么我们现在 现在要学的是 另外一种教育 这也是一种教育 那么这里面讲的这个智慧是什么呢 它是已经超越了这个感官的范围 它不是感官的范围 它已经超越了感官的范围 释迦牟尼佛的智慧 他的智慧 比如说我们世俗的智慧和佛的智慧 两个都叫做智慧 但是不一样的地方呢 我们在学校 在高等学校里面 所学到的这些知识 都是我们刚刚讲的 就是 它没有突破 它没有办法突破 我们的这个感官的范围 那么没有突破这个感官范围 它永远都在这个感官的范围当中 这样子的话 它的结果是什么呢 它的结果就是 永远都没有办法看到这个世界的真相 比如说 如果我们没有显微镜 那用我们的眼睛 我们的肉眼 去看任何一个物体 那么永远都没有办法看到它的 它是运动的 永远都没有办法看到它的 分子 电子 电子核 等等 这永远都没有办法看到的 所以呢 这个时候呢 人的 通过人的这个器官 尤其是从人的这个 比如说眼睛 肉眼去看这个物质 那就是没有办法看到它的真相 它没有办法深入 它看到的就是一个表面的东西 就像我们刚才讲的 因为有了显微镜以后 它相对来说 能够看到物质的真相 它能够深入地去看到物质的真相 在这个之前 没有显微镜之前 我们普通的人 我们不说有神通的呀 修行的境界很高的这些人 我们不说 我们普通人 就是人类有史以来 都没有看到过这张桌子的真相 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他没有这样子的工具 他的肉眼所看到的 是非常有局限性的 他看不见 除了肉眼以外他没有更好的工具 没有更好的东西 所以他永远都看不到它的真相 同样的- 如果我们没有佛陀的教育 没有佛陀的智慧的话 那我们也是一样的 一样地看不见这个世界的真相 也看不见我们自己的生命的真相 也没有办法彻底地了解 我们自己到底是什么 我们也没办法了解 根本就没办法了解我到底是什么 我要走哪里 我也不知道 我从哪里来的 我也不知道 我现在是个什么东西 我们也不知道 表面上觉得我们大家都知道我是什么 但是实际上我们任何人都不知道 我是什么 都不知道 所以我们活得非常非常的茫然 非常的迷茫 在这样子一个 这样子活下去的话 它的结果是什么 它的后果是什么 有什么东西 在未来有什么东西 等着我们 我们一无所知 所以我们为了突破这一点 要接受佛陀的教育 在佛陀的教育当中 我们能够找到这些所有的答案 所以我们要学佛的目的是这样子的 所以这个第一个 我们刚才讲的 出离心跟菩提心 我们不知道 因为我们不知道 这个世界的本质 因为不知道这个世界的本质 所以我们的很多很多 绝大多数的 我们的世界观 还有人生观 价值观 都是错误的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的这种价值判断 价值取向 它是来自于什么呢 就是来自于我们的感官

然后我们的感官告诉我们的 很多东西都是错误的 所以我们的价值观也是错的 然后这种价值观 这种错误的价值观 作为我们的人生的这个指南针 这样子的话 那这个是肯定是错的 我们的人生的方向也是错的 这一系列都是错的 所以这些一系列的这些 错误的这些问题要纠正的话 那就是要从源头上 从源头上要纠正 那么从源头上怎么样纠正 以什么东西去挽救呢 那就不是以信仰 也不是以烧香拜佛 也不是以念经 那是什么 就是以智慧 智慧来挽救我们的这些 错误的这些观念 把我们的错误的价值观改变了以后

然后我们的错误的这种生活的方式 也一定会有改善的 有了这改善以后 我们的这个错误的工作的方式 也会有改变的 比如说 我们证悟了 有了菩提心 一样地还要去工作 一样地要去活着 一样地去生存 这些 这个并不是说我们证悟了就不工作了 不需要生存了 不需要赚钱 不是这个意思 但是呢 方式不一样的 态度不一样的 对生活的态度不一样 生活的方式也不一样 因为这些都不一样 所以 我们的这个生活和工作的结果 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这个时候 我们的修行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工作当中 起到很多很多的 很大的帮助 这样子是这叫做修行 我们今天 幸福不幸福 快乐不快乐 都是我们的心说了算 它说了算 我们以前就是不这么认为 我们以前大家都觉得 有钱 切都是成功和失败等等 都是用金钱来衡量 幸福和痛苦也是以金钱来衡量的 但是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人 就开始知道 不是 原来不是这样子 不是所有问题都是金钱可以解决的 不是这样子

然后最后我们会发现 实际上这些快乐不快乐 痛苦不痛苦 都是 不是以金钱的多和少来决定 也不是一个人的这个 社会的地位的高和低来决定 也不是一个人的权利的大和小来决定 而是一个人的心来决定 那么我们现在学佛干什么呢 学佛就是要调整自己的心 但是这个调整的方法呢 必须要从源头上调整 如果不从源头上调整的话 在中途调整 这个是没有办法 因为我们很多很多的这些 错误的这些习气 这些串习 在我们的心里已经是根深蒂固了 根深蒂固 所以 要在中途要把它改 挽救 这个是没有办法 所以必须要从源头上要改变 源头上改变 这样子以后 我们就是活得很有意思的 活得也一定是很开心 一定会充实 一定会非常的有意思 这就是我们学佛的功德 学佛的利益 我们很多人会说 学佛就是为了来世 为了来世放弃现世 其实不是这样子的 学佛它也不是为了来世 也不是为了这一世 它是为了超越来世和今生 超越来世和今生 所以学佛的目的 首先这个不能错了 我们做任何事情 首先把这个目标 方向要搞定

然后这个目标搞定了以后 然后我们为了这个目标奋斗的话 那就是会有收获 会有进步 如果这个奋斗的方向错了 那么这样子的话 为了错误的方向 再奋斗再努力 都是没有用的 学佛也不例外 首先我们必须要知道为什么要学佛 为什么我们花这么多的时间 去听这些

然后去想这些事情 为什么 这个必须要搞清楚 学佛就是为了智慧 为什么要需要智慧呢 因为我们很多都是在高等 受了高等教育 我们不就已经有 不就已经掌握了很多很多的知识 已经有很高的学历了吗 为什么还要去学呢 那这个我们刚才讲了 这不一样的 是两回事 完全是不同的智慧 完全是不同的领域当中的智慧 所以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另外一种智慧 这个是特别的重要 因为我们人如果没有这样子的智慧 这样子活下去 那真的是没有太大的意思的 如果真正地就要问自己 或者是我们深入地思考的时候 大家都发觉 其实是没有太大的意思 这样子活下去没有太大的意思 大家都不知道为了什么 为了什么而活 所以这时候我们首先就是需要有一个 需要一个这样子的智慧 以这个智慧来确定我们的人生的方向 这个很重要的 方向 所以第一个 就我们刚才讲的这个慧灯初级禅修 初级禅修让我们树立一个 新的人生的目标

然后这个人生的目标就叫做 第一个就是出离心 然后就是菩提心 以出离心和菩提心为核心的 还有几个其他的修法 我们先去修 修这些修法 然后我们在这个之前 我们没有出离心也没有菩提心 然后现在稍微有一点点 出离心和菩提心 以后逐渐逐渐地 就把这个菩提心可以培养 出离心也可以培养的 这样子以后 我们真正地 活得很幸福的 活得很开心的 当然 我们不是为了 活得开心和幸福而修行 但是我们越不在乎这东西 越不是为了这件事情 那就是这些东西越会获得的 越会获得这些东西 这个就是说比如说我们越 越是能够放下自己 能够忘掉自己 那么自己的事情 越会成功的 越会成功 自己拥有的东西会越多的 自己获得的东西会越多的 就是越是执著自己的利益 越在乎自己的利益 反而我们获得的东西越少 这一点我们很清楚地可以看得到

我们从无始以来 我们在这个生死轮回当中 我们曾经 曾经就是经历过无数次 我们并不是 这个生命不是现在 唯一现在 只有现在的这一个生命 我们无始以来都是做过人 做过人 做过什么样的生命 都做过 并不是现在这一生 但是过去的很多事情我们不知道 比如说 物理学里面讲物质不灭 物质不灭 比如说我们这朵花 这朵花 它的原子 它的分子 那么今天是以一种花的形式 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但是两年前 三年前 几年前 有可能这个组成这朵花的 构成这朵花的这个原子 分子 几年前有可能是另外一种物质的形式 出现过我们的眼前 然后五天以后十天以后 这朵花它不存在的 但是它的原子分子会存在的 所以它过了一年以后 一年以后或者是几个月以后 组成 构成这朵花的这个原子分子 几个月以后 以另外一种物质的形式 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但是我们每一次看到的就是它的当下 它在这个之前 它是以什么样的方式 出现过我们的眼前 我们不知道 然后一个月以后 这构成这朵花的原子分子 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我们也不知道 我们都不知道 我们只能看到当下的这一点 同样的道理 物质不灭 生命不灭 完全是一样的 生命也不会灭的 所以我们今天就是以一个人的 我们的生命以一个人的形式 出现在这个地球上 然后就活了几十年以后 有一天我们的这种形状 这种外形 这种形式会毁灭的 但是我们的生命不会毁灭的 我们的生命一定会 再过一段时间以后 一定会以另外一个生命的形式 有可能在这个地球上 有可能在其他的星球上会出现的 那它是不毁灭 但是我们每一次看到的就是当下的 我们知道的就是现在的 现在的我 过去的都也看不见 看我自己也是这样子 然后我们看别人也是这样子 就这么多的人 那么这些人今天以我们的道友 以我们的师兄的这个身份 出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眼前 然后一百年前 两百年前 他们有可能以另外一种人的这个身份 出现过我的眼前 然后两百年以后 然后这些人也有可能 另外一种生命的方式出现在我的眼前 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时候 我看到的就当下 只能看到这一点 其他的看不见 所以物质不灭的这个定义 在生命上面完全是一样 生命不灭也是一样的

但是呢 我们看不见这些我们都看不见 我们看不见没关系 但是我们非常的傲慢 我们非常的愚味 非常的幼稚 为什么呢 我们会说 我们看不见的东西我们都会去否定 这是我们最愚昧的地方 最幼稚的想法 如果我们看不到它的过去和未来 可以否定的话 那么这朵花 过去它是以什么样的身份 什么样的形式 什么样的物质的形式 出现过我们的眼前 这个我们是只能承认 它一定会 不管是什么样的形式 它一定出现过 但是我们今天能不能否定它 不能否定它 这就已经充分地说明 我们看不见的 没有看到的过去和未来是不能否定的 如果这个否定 这种否定是合理的话 那我们已经 我们自己的逻辑 已经是自相矛盾 但是我们非常愚蠢地 非常幼稚地 去否定这些 这是我们的错误 所以这些 因为这些错误的价值观 就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当中 然后我们的生活扰乱 然后这些错误的价值观 进入了我们的工作当中 然后就这个工作的性质不一样 生活的性质不一样 带了很多很多很多的 不愉快的 不开心的 不正当的 这样子的事情 所以我们要从源头上 把这个问题都解决了 解决了以后 然后我们人 最后才能够获得 人能够获得的 人应该获得的幸福 这样子的 这是我们学佛的目的 所以 第一个 我们的初级的禅修 就是要达到这个目的 这是第一

中级禅修课程

第二 就是我们的这个中级的禅修 中级禅修课程 中级的禅修课程都是禅定 然后这个 这个是 这种中级的这个禅修 那它的作用 是让我们的心静下来 平静下来 我们现代人的最大的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 尤其是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以后的 现代人的最最最大的问题 它不是物质上的问题了 物质上的问题 当然我们不能说 所有人的物质问题都解决了 但是呢 大多数的人的物质生活的这个问题 基本上解决了 解决了以后呢 过去我们绝大多数的人就觉得 只要我的物质生活解决了 那我一切都好了 切都圆满了一切都很好 但是我们现在看起来不是这样子 物质的问题解决了以后 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出来了 这个就是精神上的问题 我们这么多的现代人就精神浮躁 非常的浮躁 非常的极度的空虚 然后就是孤独 焦虑 抑郁 等等等等 太多太多的这些 精神上的这些问题出来了 然后就是困扰我们 折腾我们 原来是我们吃不饱肚子 就是因为物质问题没有解决 就是因为物质的东西 困扰 痛苦 折腾 然后呢 现在好不容易这个问题解决了以后 然后又是另外一个东西来折腾我们 所以佛就说 佛对这个轮回的定义是 佛就是说这是痛苦的 轮回是痛苦的 释迦牟尼佛他并不是说 这个轮回当中不存在 不存在短暂的幸福或相对的幸福 释迦牟尼佛二十九岁之前 都在皇宫里面 就过这种 皇帝的 朝廷的这个生活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人间的这种短暂的幸福 他怎么不知道有这样子的生活呢 他当然知道的 但是呢 佛就觉得这个都是短暂的 非常非常的短暂 然后这些所谓的幸福当中 也有太多太多的不幸福 所以 佛觉得总的来说这个轮回就是痛苦的 所以越是 越早脱离越好 越早解脱是越好的 所以我们现在要解决这个问题的话 那就要心要静下来 心静下来怎么样 用什么样的方法静下来呢 就是要用禅定的方法 这个我们以后会讲的 以后会讲 会有十几种不同的禅修的方法 来把我们的心平静下来 静下来 因为我们现在静不下来 我们开始打坐的时候 然后就心很浮躁 特别的浮躁 各种各样的杂念都会出现 这样子的 那么通过禅修的方法把这个杂念 稍微安静一点 稍微减少一点 然后这是第二

高级的课程

然后第三 第三就是高级的课程 高级课程 那就是讲空性 讲空性 讲无我 这个实际上就是佛教的最高端的课程 那么这个里面也有中观 也有大手印 也有部分的大圆满的修法 这里面也有禅宗的方法 这个就是 这个最高级的这里面就有 有禅宗的 有密宗的 都有 就是一个 都是一个 禅宗 密宗 还有密法里面的大手印 大圆满 都在这里面 有很多这方面的内容 那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呢 我们通过这个修法 然后彻底地明白 彻底地明白我们的心的本性 因为这个时候我们一定会发现 其实这个世界 是我们的心 我们的内心的一种 一种反射出来的东西 一种投影 就像投影机投影出来的这些形象一样 其实这个世界 就像我们晚上做梦的时候 在梦里面的所有的人 建筑物 大自然 它不是一个外在的东西 这是一个我们的内心的一种反射出来的东西 是一种反射出来的东西 这个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 我们只能这样子承认 我们就是就睡在一个很小的卧室里面 那么这个卧室里面 哪有那么多的建筑物 哪有那么多的人 哪有那么多的东西 但是人睡着了以后 就可以看到这么多东西 这个就是 这是一种我们的心的一种反射 反射出来的东西 然后我们慢慢地学习以后 最后也会发现 这不仅仅是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梦 而且现实生活也是它的一部分 也不例外 这样子以后 我们最终会发现 所有真正地主宰这个世界的 不是上帝 不是万能神 不是造物主 而是我的心 它会发现的 当然 这个不是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什么 唯心唯物 我们佛教它不是唯心主义 它也不是唯物主义 所以 它都不是 我们之前很多人都觉得 佛教是唯心主义 其实根本不是唯心 它也不是唯物 既不是唯心 也不是唯物 这个唯心唯物就是一个 西方哲学的一个分类的方法 这个并不是说 全世界的文化 不是唯心就是唯物 不是这样子 这是错误的观念 所以 佛教它从来都不参与 唯心和唯物的这个 辩论 它这个时候 唯心唯物它辩论的时候 佛教它永远都是一个旁观者 它就是一个旁观者 它不认为这个世界是唯物,它也不认为这个世界是唯心 但是它告诉我们这个世界 跟我们的内心是有一个 非常大的关系 密切的关系 这时候 我们通过这个智慧开悟了 开悟了以后 然后我们的这些 愚蠢的 愚味的这些所有的观点 用佛教的话来讲就两个字 叫做无明 明是什么 明就是明了 通达 这样子 那么无明是不通达 不明了 就是愚昧 愚蠢这个意思 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 原来所有的一切都是 我自己的一个愚昧创造的 所以我不需要这么痛苦 我不需要那么地空虚 不需要那么焦虑 不需要那么悲伤 这时候真正的这个有意义的人生 积极的人生 乐观的人生 从此开始了 那这个是我们的第三个阶段 就是这样子 这个不仅仅是慧灯禅修 这个我们所有的佛教都是这样子 不管是藏传佛教 汉传佛教 什么佛教都是这样子 但是因为我们今天是在讲慧灯的禅修 所以我就是跟这个慧灯禅修一起讲 就是说这个是慧灯禅修的结果 其实这个是整个佛教都是这样子 只要我们能够去修 就这样子 这才叫做学佛 证悟了以后 我们彻底地明白了 这个世界人生以后 这个并不是我们活得 更悲观 更消极 更逃避 这个时候呢 这个时候才是真正地 我们能够帮助众生 能够利益众生 从此以后我们人的生活 才变得真的有意思 目前我们能够想出来的 我们能够追求我们的所谓的积极 对生活的积极的态度 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什么意思呢 顶多也就是去赚更多的钱 除了这个以外 我们能想得出什么吗 想不出什么的 希望能够做更大的官 能够掌握更多的权力 赚更多的钱 那这我们目前的所谓的积极 也就是这样子 所谓的这个乐观也是这样子 就是感官的享受 我们能想得出来 今天我们能够想得出来 就这些了 其他我们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东西 但是这个时候我们就发现了 这个时候我们就真正地发现了 另外一个更有价值的东西了 更有价值东西 这时候呢, 我们去更加地去 积极地去 去追求 去努力 去奋斗 这样子以后 然后我们的 生活也好 工作也好 生命也好 真正地变得更有意思的 变得更有意思 这就是学佛的这个 正确的学佛就是这样子 我们很多人就像 所谓的学佛 烧香拜佛 然后目标 方法就是烧香拜佛 目的就是为了自己的健康 或者赚更多的钱 其实这个根本不是学佛 这不叫学佛 这个应该叫做供佛 或者是求佛 这不是学佛 真正的学佛呢 我们刚才讲的 就是这样子 但是这个不能急 就是需要漫长的过程 这个是我们要有 需要有耐心 有耐心才能够完成 这个一年两年是没办法完成的 这就是要 这是一个长远的计划 这样子 这个很重要的 好

禅修的三个阶段

然后这是我们今天讲我们 为什么学慧灯禅修的目的是这样子 然后我们把这个慧灯禅修 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然后每一个阶段的它的结果是什么 简单就是这样子 好 接下来我们就讲 今天的课里面的一个主要的部分 主要的部分是什么 我们现在这个慧灯禅修 那它是一种禅修 它就是一种禅修 然后禅 禅这个字 我们没有人没有听说过的 因为禅在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尤其是在汉传佛教里面 它就是 禅 禅宗就是一个 主要的一个派别 它是主流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 禅这个字 很熟悉的 但是它的内容 我们不一定很熟悉 不一定很清楚什么叫做禅

那么禅 简单地说 我们刚才讲的这个慧灯禅 禅修的三个阶段都叫做禅

第一个是有思维的 心静下来 然后去思考一些东西 这也叫做禅 这叫做有思维的禅 然后我们刚才讲的这个中级的 初级的就叫做有思维的禅

然后中级的禅叫做没有思维的禅 没有思维 这个时候什么都不想的 因为初级的时候 我们要去想很多很多事情 要去思考 要去思考很多事情 为什么呢 我们刚才讲 我们要建立一个全新的价值观 那所以需要去思考 要去思考 所以这也是一种禅定 为什么叫禅定呢 因为心静下来 在静下来的这种 已经平静的这个状态当中去思考 所以这也是一种 在某种程度上 这也是一种禅 这种禅叫做有思维的禅 然后第二个阶段是没有思维的禅 这个时候 几乎什么都不想 心静下来 放下所有的念头 这是第二个阶段

然后第三个禅呢 它超越有思维和没有思维 超越了有无思维 超越了所有思维的这个禅 这个是第三个阶段

禅修班的考试–三道题

所以整个这个 从初级到高级 都是禅 都在禅 所以我们在这个禅修的过程当中 我们不太强调 学习方面不是很强调 比如说我们不背书 不需要背书 然后不考试 背书的 问卷的等等 不考试 也没有考试 有一种考试是什么呢 有一种考试是我们上次已经讲过了 考试是什么呢 就是我们上次就出了三道题 就是我学佛以后 学佛 佛教 在现实生活当中让我放下了什么 这个就是我们的第一道题 让我放下了什么 我没有学佛之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了佛以后 我放下了哪些哪些 这是第一道题 这个要问自己 然后也要 到时候也要有一个交待 这是第一个 第二道题是什么 第二道题就是 学佛给我带来什么 让我获得了什么 这个就是 我没有学佛之前没有的东西 学佛以后 我拥有了 有什么东西 哪些方面 这是第二道题 第三道题就是 学佛让我转变了什么 就这三个 如果我们学佛了 学了很长时间 也没有让我放下什么 也没有让我转变了什么 那么这个就是考试不及格了 这就考试不及格 这个学佛呢 基本上就是没有什么意义了 没有什么意义 这个没有什么意义 如果根本就没有放下什么 根本就没有让我转变什么 那就是等于是零分 这样子的 所以我们的考试 就是一种这样子的一个 稍微有一点不一样的考试 这个考试 这种考试是从 这种考试的成绩从哪里来 不是从听 也不是看书 而是修 修的过程当中会出现这些成绩 这个成绩是落实到生活当中 落实到工作当中 落实到自己的内心当中 任何一个理论都必须要 最后必须要落实到现实生活当中 必须要实践 没有实践的这些理论 它永远都是理论 永远都是没有用的 所以理论就是离不开实践 如果没有实践 没有落实 然后我们学太多太多的理论 那最后就是成为书呆子 没有意思的 没有任何意思 包括学佛也是一样 当然我们比如说听了很多很多的佛经 学了很多很多佛经 这个有没有功德 功德有 肯定是有功德 这个比如 不像我们学什么世俗的什么东西一样 这个是有功德 但是只是有功德 有善根而已 实际上对我们的内心的改变 从这个角度来讲 也就是等于是零 所以这是我们的考试就是这样子 这是禅修的考试 禅修的考试就是这样 这个考试 谁是这个监考 自己就是我自己的监考 我自己去监督 这个考试及不及格 这是我自己说了算 别人没办法知道让你拥有什么了 没办法知道让你放下什么了 没有办法知道让你改变什么 这些放下也就是 我们并不是说现实生活当中 什么身外的东西 放下什么 我们要放下内在的一些 一些不好的这种观点 情绪 这些烦恼 那你在内心当中就放下了多少烦恼 谁知道 只有自己知道 所以考试 参加考试的也是自己 监考也是自己 如果你觉得考试及格了 那这个就是我们禅修有意义了 如果没有这样子的 没有什么 没有放下什么 也没有改变什么 然后也没有拥有什么 那这样子的话 那自己知道 这个也 别人没有办法知道 有没有改变自己知道 如果自己 感觉到我学佛学了很长时间了 但是它没有让我放下什么 它也没有让我转变什么 那这样子的话 这个学佛就是 就是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这学佛没有太大意义 那为什么没有太大意义呢 为什么不能 没有让我转变 没有让我放下 没有让我拥有 那是我们的方法不对 肯定是 方法上面肯定是有错误的 所以我们这个禅修是比较着重 比较着重它的这个针对性 有针对性 它针对什么呢 针对每一个人的自己的心 针对自己的心 佛教本来就是这样 它调整自己的心 心态的 佛教的这个教育 佛教的教育 它不是针对外面的东西 赚更多的钱 掌握更多的权力 不是这个 它是针对心

佛法所有的智慧就是针对我们的心

这个世界上 包括宗教 哲学 科学 这所有所有的学科里面 没有一个是比佛法 更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 这样子 它是佛教里面讲的所有 所有都是针对 针对我们的心 为什么呢 因为它知道 一个人的痛苦 快乐 个人做好事或者坏事 一个人变成好人或者坏人 都是他的心 其他的都是工具 他的工具 主要的是心 换句话来讲 今天我们可能很多人就觉得 是我们的大脑 其实大脑也是我们心的一种工具而已 实际上都是我们的心说了算 心 它想杀人 它会杀人的 它想骂人的时候 我们的嘴巴会骂人的 如果心 内心当中有爱心 如果它想奉献 那我们的身体会去奉献的 所以这些所有的这个来源是心 就是我们的心 不是我们的肉体 所以佛教的所有的东西 所有的方法 所有的观点 所有的智慧 就是针对 针对我们的心 所以在我们的心上 我们学这个 修这个禅修的时候 我们 在我们的心里 也没有放下什么 也没有获得什么 然后也没有改变什么 那不就是等于 不就是零吗 所以我们不要说 比如说 我们没有学佛之前 我工作不顺利 赚不到钱 不能提拔 然后我学了佛以后 就赚了很多很多钱了 也就被提拔了等 这些是学佛的作用 不是绝对不是 这个不是 这是其他的 其他客观的原因 这跟佛教没有关系 比如说你自己没有学佛之前 这个工作不顺利 那也就是有客观的因素 然后学了佛以后 你工作顺利了 那工作顺利也是有客观的因素 这个跟学佛没有关系 但是如果学佛之前 你很焦虑 很暴躁 很悲观 很消极 然后学佛了以后 很乐观 很开心 很积极 这个有可能是学佛的这个结果 这个是有可能 我们可以说这是我的一种结果 学佛的结果 完全可以说 其他的都不一定 当然手 我们不能排除 比如说 我们不顺利的时候 求佛 祈祷佛菩萨 有没有帮助 当然有帮助了 当然有帮助 但是佛教的这个方法呢 它不是以求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个就是 当然我们偶尔 有这样子的需要的时候 当然我们也可以求佛 也祈祷佛 没问题的 在现实生活当中 因为佛的加持 佛的力量 我们也可以感觉到 一些佛的这个力量 加持的存在 比如说生活 比如说这个工作 稍微顺利一点啊 等等 有没有 这个是有可能是有的 但是这个不是真正的学佛的目的 不是它的这个真正的作用 学佛是 学佛就是 它是针对 针对我们的这个精神 精神 精神上的问题就是需要用 精神上的另外一种方法来治 所以我们讲的这个禅修 不管是初级的 中级 高级 都是禅 禅就是调整心态的一种方法 所以我们的 如果学佛有收获 那就是应该是在 体现在内心当中 并不是说是外面

境由心转

当然我们从内心当中有了改变以后 然后整个世界都会改变的 佛教就讲四个字 境由心转 外境就是外面的世界 由心转 就是说 当我们的心善良的时候 愉快的时候 心情好的时候 你会感觉到 在任何一个地方 环境再恶劣的地方 生活再艰苦的地方 你觉得这个地方很不错 觉得很幸福 然后你感觉到每个人都向你微笑 其实不是每个人都向你微笑 而是你就有这种 心里有这样子的 这个正面的正能量 然后感觉到 因为它的 因为里面的 我们的内心当中的这个力量 释放出来了以后 然后因为它的力量 让你感觉到每个人向你微笑 或者是这个世界有多么多么的好 就是这样子 其实世界还是跟 跟以前是一样的 没有变化 而是 有变化的就是自己的心 然后心 内心的这个状态 非常非常糟糕的时候 不开心 焦虑 浮躁 暴躁 妒忌 这样子的时候呢 然后再幸福的地方 环境再优美的地方 这个时候我们感觉不到 因为我们的内在的这个力量 负面的力量 把外面的所有的美好的东西都被遮盖 让我们 不让我们发现 所以感觉不到 感觉不到幸福快乐 这样子的 所以实际上 这个内在真正的问题解决了以后 内在的问题解决了以后 实际上就解决了 实际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但是我们凡夫的 凡夫人 我们普通人的方法就不是这样子 有问题的时候 我们不会 不会往自己的身上去找这个原因 我们一贯的做法就是 凡是遇到问题的时候 所有的问题都在别人的 这个所有问题的来源 都到别人的身上去找 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推给别人 这是我们的这个 一直都是这样子的 我们一贯的做法都是这样子 所以我们在这个轮回当中 感觉不到幸福 释迦牟尼佛说轮回痛苦 其实不是轮回痛苦 佛的意思也不是轮回痛苦 因为我们没有这种 正面的这个心态去面对轮回 那这样子呢 轮回本来不一定是痛苦 但是因为我们没有这样子的心态 所以轮回对我们而言就是痛苦的 对我们而言是痛苦 但是对释迦牟尼佛而言 轮回是痛苦吗 佛哪有痛苦 不会有痛苦 菩萨 不说释迦牟尼佛 一地以上的菩萨 一地菩萨 就是他跟佛的这个境界 还有很大的区别 但是呢 他比我们的这个境界高很多 这叫做一地菩萨 那么对一地菩萨来说 这个轮回是痛苦吗 绝对不是痛苦的 不是痛苦 所以佛说轮回是痛苦是相对的 像我们这样子的人而言 轮回就是痛苦的 像释迦牟尼佛 像这样子的这个人而言 轮回是幸福的 像极乐世界一样 西方极乐世界一样 是幸福的 然后像这个菩萨 像一地菩萨这样子的人而言 这个世界 这个轮回也是幸福的 不是痛苦的 也是幸福的 那么同样的一个世界 同样的一个轮回 为什么对有些人来说是痛苦 对有些人来幸福呢 那就是我们刚才讲的 这是因为是我们对这个轮回的态度 我们对轮回的这种态度有所不同 所以轮回给我们带来的结果也不一样 我们对它们的看法不一样 然后它对我的影响也不一样

比如说 我有三个同事 然后我们四个人一起工作 我有三个同事 然后我不公平地对待这三个人 这三个人我都有一个不同的态度 一个人 对一个人非常的好 等等 如果有这样子三个不同的心态 去面对这三个人的话 那么这三个人给我的感觉 肯定是三种不同的感觉 这为什么呢 就是这个感觉为谁决定 就是因为我自己的态度决定的 这是我自己态度决定 如果是我对三个人是 很公平的态度对待的话 那么这三个人给我的感觉 感受 也是一样的 就是因为我自己的心不公平 它给我带来的 他们给我带来的感受也是不一样 这个是任何一个问题都是这样子 但是这是我们 平时我们感觉不到 我们没有 我们没办法知道 心理学家他稍微知道一点点 但是他知道的也不够深 他知道也就是一个皮毛而已

实际上真正地知道的就是释迦牟尼佛 他知道 所以他的一切 释迦牟尼佛他为什么不去发明 就像现在的这个科技这样子呢 他觉得人的真正的问题不在外面 其实外面的一切都是一个工具而已 这个工具你也可以用到 好的方面 不好的方面 都可以用 实际上真正的 最关键的问题 就是一个按钮 就在这里边 就像一个 这个按钮 不在外面 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所以佛陀就教育我们 怎么样把负面的这个开关 按钮关掉 正面的打开 开发 他就去研究这个 佛就释迦牟尼佛去研究 一辈子都研究这个 然后他的这个方法都是这方面的方法 所以我们在精神上 需要调整 需要什么的话 那就是 佛教就是最好的选择

参考资料

所以我们禅修 也就是在这个 用佛陀的这个智慧 来调整我们的心态 那这个调整的这个过程 我们就分了三个不同的层次这样子的 这叫做慧灯禅修 就是这样子 慧灯禅修就是这样子 那么第一个 我们讲第一个就是 初级 初级班 初级班 我们怎么样去修呢 初级班实际上 初级的这个课程 怎么样去修 初级的课程是四加行和五加行 那么四加行 其实这个《慧灯之光二》 这里面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慧灯之光二》 主要的这个教材是《慧灯之光二》 第二本 然后相关的这个资料 比如说 这个大圆满的前行《普贤上师言教》 也可以读 然后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还有就是《前行备忘录》 也是跟大圆满的前行的一个笔记 这个我们目前 两个都有汉文版的 大家都可以去看 还有一个就是宗喀巴大师的 《菩提道次第广论》 如果我们稍微广泛一点去了解的话 那就要去看这个《菩提道次第广论》 讲得很多很多 如果喜欢稍微集中一点的 就是文字上面就没有那么的复杂 内容上稍微集中一点 喜欢这样子的这个方法的话 那我们就去看 大圆满的前行《普贤上师言教》 这些都是我们修行的时候 必须要看的这个资料 就是这些 然后其实这个《慧灯之光》 第二里面 已经把这个大圆满的前行 和大圆满前行的这个笔记 这两个的内容 这里面已经都有了 还是以这个《慧灯之光二》 就作为我们的这个课本 这样子去修 还有这个有光盘 《慧灯之光二》也有光盘 然后就是这个大圆满的前行 《普贤上师言教》 也有光盘 这个光盘是索达吉堪布讲的 我们也可以听 可以学

整个修行的方法我们是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不讲 然后下一堂课里面就继续讲 但是我们现在 那这个 慧灯禅修的这个前行的这修法 就是明年开始 我们春节以后开始的 但是在这个之前 大家先去了解 先去学习 做好准备 到时候我们怎么样去修 要去想什么 需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打坐 打坐是什么 打坐的过程当中去想什么 修什么 然后修 这个怎么样去思考 怎么样去思维 然后这些思维的这个结果 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这些都是 都要学的 我们刚才讲过了 我们 可以不看太多太多的书 可以不背很多的书 但是至少这一点是要学习的 连这一点都不学习那就没办法 没办法打坐了

学佛就有两种方法

我们本来就是 学佛就有两种方法 一个方法是什么呢 一个方法就是广学多闻 就像我们藏传佛教里面讲的 像五部大论等等 然后汉传佛教比如说 像《华严经》净土五经 等等 学很多很多的经 就是 这是一种方法 学很多很多 然后呢 学完了以后 然后把这都归纳 归纳以后自己去消化 这叫做修行 这是一种方法

另外一种方法呢 一开始的时候就 不去学太多太多的经论 佛经和论 不去学太多的经论 但是自己要修的这个方法 这个是必须要学的 除了这个以外 其他的就不去学太多的 比如说背书 考试 这些很多事情 就是关于学习 关于闻思 学习方面的 就可以减少一点 然后重点 重点就是放在修行上面 有两个

两个都有自己的这个特点 侧重点不一样 其实这两个都可以的 就是实际上就是闻思修 两个都是就不能脱离闻思修 但是侧重点不一样 比如说 这个广学多闻 那这个他的侧重点 是学习 学习智慧 但是他也不是不修 也要修 但是他想多了解一下佛经 然后也要去修 但是 侧重点就是学习不是修行 这样子 然后另外一个 学习就稍微简单一点 但是修行要多投入这个的 这个也 这也需要闻思修这三个 三个都需要 也要去听 也要去思考 都需要 但是侧重点不是学习 而是修行 这样子的

禅修班侧重点是放在修行上

那么这两个当中哪一个是最好呢 这个里面没有好与不好的区别 两个都很好的 两个都好 但是呢 比如说我们很多人需要上班 然后这个时间上面 就没有太多的时间 就很急 那么针对一个这样子的人来说我觉得 还是比较 学习要学习 尽量地学习 但是侧重点就是放在这个修行上 这样子的话 我觉得可能是比较好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现在 现代人的心理的问题 特别特别特别的多 明显的 潜在的 各种各样的精神的问题很多 已经成为了 已经变成了 抑郁症的 焦虑症的 或者是还没有达到这种 还没有达到这种程度 但是已经让自己很不开心 很不愉快 然后就是很浮躁 狂躁 这样子以后呢 就是让家里的人 家庭的成员 同事 大家都不开心 不但是自己不开心 因为这个精神上的这些负面的东西 释放出去了以后 就像一种毒气一样 然后身边的所有人都会受伤的 所以我们这种情况是 非常非常的普遍的 然后我们也没有太多太多的时间 去学这么多 所以我觉得大多数的人来说 可能是侧重点放在修行上的话 可能利益或者是收获 可能是更多一些

当然 我们也可以这样子理解 因为我们现代的人 就知道的东西特别特别的多 掌握的知识特别的多 然后我们也一直都觉得 比如说 所有的宗教都是迷信 或者是比如说 佛教讲的这些 比如说人的这个前世后世 还有人的这个因果 善恶因果 我们一直都认为这些都是迷信 都是不存在的 对这样子的人来说 还是应该多学习一下 多学习一下多了解一下 这样子以后 也有很多的帮助 如果是没有这种学习 没有学习的话 当然 如果修行达到 能够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境界 那这些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 但是当我们的修行 也还没有达到这么高的境界 然后学习也不怎么去学习的话 那就有很多很多的这些 各种各样的这些邪恶的念头 就时时刻刻地就冒出来 然后困扰我们 障碍我们 这个也有可能 所以 我觉得这两个都很重要 但是呢 让我们只能在其中选一个的话 那就我觉得 侧重点还是应该 放在这个修行上面 修行上 学习智慧 这个佛教的智慧 真的是博大精深 太多太多了 学不完的 根本就学不完的 这个我们知道 学不完的 所以学到一定的时候 还是去修 这个是最重要了 最重要

比如说我们口渴的时候 一滴水或者是一口水 也可以解决我们的问题 口渴的时候 就像我们现在 就是一个这样子的时候 我们现在这个心灵危机 就是精神极度空虚 烦躁 浮躁 这样子的时候 那我们就是需要一些禅定 哪怕是点点滴滴也能够帮助到我们 修才能够改变我们 修才能够让我们放下一些东西 一些负面的东西 修才能够 修行才能够让我们拥有 一些正面的东西

慧灯禅修和《慧灯之光》的特点

所以我觉得 其中如果只能选一个的话 那还是选修行 以修行为主 这样子比较好 所以我们现在这个就 所以就诞生了一个叫做慧灯禅修 就这样子 这是一个以修行为主的 然后是学这个《慧灯之光》的 这个《慧灯之光》不是我讲的 这个不是我的观点 这个就是佛的观点 这就是佛教的观点 我只不过我把佛教里面的 很多很多非常复杂的东西 有些是内容上很复杂 有些是文字上很复杂 这些复杂的东西全部就抛弃了以后 里面的一些真正的 需要简单的 而且很能够解决问题的 这些东西提炼出来了 就现在就是我们把这个文字 都是白话文 基本上是中学的水平 我们的这个标准是 中学生能够看懂这本书 就是这样子的 标准是这样子 我的标准就是 能够中学生看得懂这本书 这样子 然后尽量地尽量地回避了 这些佛教的这些 这些专用的术语 尽量地回避 几乎没有用这些 佛教的这些词 然后把所有的这些复杂的东西 都是用最简单的方式 最简单的方式去解释 这样子以后 大家都就一下子就明白 所以这个文字上面 我们不需要下太多的功夫 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 一看就明白了

然后现在 最需要下功夫的是什么 就是修 修行 那这样子 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地去修 还是会有收获的 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最大的受益者是什么呢 就是通过这种禅修 就是深深地体会到 解脱 成就 成佛才是最重要 才是我们这一生当中的最重要的事情 然后每一个人都感觉到 自己有这个使命 有使命感 有这样子的话 我觉得这个就 达到了目的了 达到目的 这就是每一个人的这个受益 就是最低的限度 我们不讲开悟啊 证悟呀 这些高境界先不说

最低要求–出离心

最低的要求是什么呢 最低要求 每一个人都有使命感 每一个人觉得自己的这个生命当中 最值得去追求的是解脱 只要有这样子的决心这样子的想法 我觉得这个是我们的这个禅修的 最低的这个目标 只要有了这个 就这实际上 这个就叫做出离心了 那在这个基础上有了出离心 比如说我们今天在座的所有的人 都有这种想法的话 那就是说 等于就是 我们今天在座的人都走上解脱道 就是这个意思 什么样的人走上解脱道 出家了是不是走上解脱道 不一定的 人出家了 心没有出家 那这个不是解脱道 没有 不是解脱道 就心不修行 不发出离心 不发菩提心 反而自己不劳动 然后用别人的东西 这样子的话 这个因果上面 反而更严重 更严重的 世间人自己劳动 自己养活自己 然后一个出家人 他什么都不干 又不学佛 又不修行 然后对这个社会也没有什么贡献 然后自己也不劳动 那这样子的话 那这个就 佛教里面也讲 讲这个因果是很 这个因果是很严重的 当时 当年释迦牟尼佛 有一次就是讲这个 比如说自己不学习 不发菩提心 不帮助众生 然后就是用别人的东西 讲这个罪过 讲这个罪过的时候 五百个比丘 五百位出家人 当场就说还俗了 说大家都说哦 就这么大的罪过 那我们不当出家人了 释迦牟尼佛告诉他们 非常好 他告诉他们非常好 你们如果不学习 不修行 那就当在家人更好了 佛陀没有劝他们 就是这样子 所以人出家了这个心没有出家的话 那反而有可能罪过更大了 所以不是这个意思 我们刚才讲的这个走上解脱道 不是出家到庙里 到庙里面去穿上袈裟 是不是走上解脱道 根本就不一定 那我们很多人在红尘当中 上有老 下有小 然后整天都在忙碌 那是不是永远都没有办法 机会 走上解脱道 不是其实不是 只要刚才我们讲的有这个心 就已经在这个解脱的道路上 已经迈上了第一步了 所以走上解脱道 解脱的门在哪里 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只要有这个心 就是发自内心地从骨子里想 我一定要解脱 不管是这一世或者下一世 我一定要解脱 在我的生命当中除了追求解脱以外 没有更重要的事情 这个不代表从此以后不工作 从此以后不赚钱 当然要赚钱 当然要工作 为什么 工作跟解脱虽然没有关系 但是要工作 为什么 要生存啊 人生存 人如果生存都有问题的话 那修什么行呢 首先前提的条件人要活下来 才有机会修行 首先第一个条件 人要活下来 人要生存 才能够有机会学习 修行 那么我们赚钱 工作 是什么 就是 不是 本来就不是为了解脱 就是为了生存 所以走上了解脱道以后 还是要生存的 还是需要生存的 并不是说我们有了出离心就无所谓 生存不生存都无所谓 不可能是这样子 还是要生存 所以 一样地去赚钱 一样地去工作 但是这个时候 我们赚钱的目的 工作的目的 都不一样 这个就是我刚才讲的 我们讲的这个考试的 这个三道题里面的第三个 佛教让我转变什么 就是这个意思 转变什么 在这个之前我工作是为了什么 我赚钱是为了什么 之后我工作是为了什么 赚钱是为了什么 工作一样地工作 赚钱一样地赚钱 但是这个过程当中 有没有发生了什么转变 就是这个是佛教给我们带来的转变 就是这个意思 今天我们讲的是 我们先介绍了这个 慧灯禅修以及它的这个 最终的这个目标或者作用 就是这样子 然后 今天我们来不及讲这些具体的方法 具体的方法 其实这个书里面讲得很清楚 然后光盘里面也有 网络上也有 但是有些具体的方法我们还是要讲 但是这个是我们 下一堂课里面可以继续讲 实际上真正的修 我们还是从明年 从明年开始修 在这个之前 大家先去了解 先去学习 做好这个充分的准备 到时候我们开始修的时候 大家都知道要怎么去修 怎么去做 做好这个准备就可以了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